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定罪与犯罪构成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11393422
  • 作      者:
    夏勇著
  • 出 版 社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夏勇,江苏高邮人,云南大学哲学学士,中南政法学院法学硕士,武汉大学法学博士。现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刑法学系教授,刑法专业博士生导师,法律硕士教育中心主任,法学院副院长,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理一中。撰写和出版了《中外军事刑法比较》等专著,在《法学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共有各类学术成果百余项。
展开
内容介绍
    《定罪与犯罪构成》主要讨论作为定罪标准的犯罪构成,分三大板块。上篇辨析犯罪构成研究中的观察视角问题,厘清方法论前提。中篇比较中外定罪标准模式,提出我国应然模式并对其结构及要件逐一说明。下篇阐述定罪标准在应用时涉及的价值取向和操作程式。
    犯罪构成是刑法学基础理论的核心问题之一,《定罪与犯罪构成》以定罪为视角,以司法为归宿,对犯罪构成的研究、体系、要件、应用进行全面审视。作者认为,犯罪构成无非是由若干条件结合面成的犯罪标准系统。从立法与司法两个刑法实践方面考察,可分为设罪标准与定罪标准。从司法来看,又有定罪标准与量刑标准之分。
展开
精彩书摘
    揭示犯罪的本质属性,以此作为在社会现象中选择犯罪的根本标准,然后将这一标准具体化,描述犯罪的现象特征,以此作为在社会现象中选择犯罪的法律标准,运用这一标准选择出具体的犯罪。既然立法者在设罪时最先解决的是犯罪的内在性质,又从犯罪的内在性质引申出犯罪的外在形象,那么展示犯罪形象的各个具体特征不可能不具有犯罪性质。换言之,用于设罪的选择犯罪定型标准涉及的每一个构成要件都是立法者所认为的能够表现有罪性的因素,其中不可能包括排除犯罪性的事由。相比较,定罪是一个从现象到本质、从外在到内在、从未知犯罪到把握犯罪的综合判断过程。就案件事实本身而言,其罪与非罪的性质在其发生时已经确定,并不因为司法者没有认识到它而改变,但司法定罪活动是在案件事实发生后展开的,这一活动的必要性在于司法者还没有把握案件事实的性质。对于司法者来说,案件事实存在罪与非罪两种可能性,在用全部要件对其衡量完毕之前,不能得出罪或非罪的结论。当某个案件事实符合那些体现犯罪性或有罪可能性的因素(即选择犯罪之定型标准)时,还只能说是具有了犯罪的嫌疑,即同时存在非罪或无罪可能性,还只能是与犯罪的“形似”,并未达到“神合”。这是因为,有些现象既可成为犯罪性或有罪可能性的特征,也可以成为排除犯罪性的事由的特征。那么,当案件事实具有这种特征时,要认定其构成犯罪,就必须否定它是排除犯罪性的事由;反之,要认定其不构成犯罪,则要肯定它是排除犯罪性事由。可见,排除犯罪性的事由的认定,直接决定着案件事实罪与非罪的判断,是定罪不可缺少的因素,应当成为定罪标准中的一个要件。
    立法者应当自觉研究和使用选择犯罪之定型标准指导“犯罪化”立法。一般而言,刑事立法似乎都顾及了这种标准中的主体、主观和客观等方面的事实要素,但由于这些要素进一步细化的复杂性和具体犯罪类型的多样性,使得选择犯罪之定型标准还有许多具体问题需要立法者研究和决断。例如,就主体要素而言,是否要把社会现象中存在的法人或单位作为犯罪或追究刑事责任的主体?
    ……
展开
目录
引言
上篇 定罪视角:犯罪构成之界定
第一章 定罪标准与设罪标准
第一节 两种犯罪标准与两种刑法实践
一、两种犯罪标准是两种刑法实践的逻辑结论
二、两种犯罪标准是两种刑法实践的现代要求
第二节 两种犯罪标准在内容上的异同
一、内容范围之比较:设罪标准宽于定罪标准
二、选择犯罪之定性:立法者设罪的实质标准
三、选择犯罪之定型:立法者设罪的现象标准
四、规定犯罪之定型:构成上和布局上的标准
第三节 两种犯罪标准在特征上的区别
一、定罪标准的法定性与设罪标准的选择性
二、定罪标准的具体性与设罪标准的一般性
三、定罪标准的简约性与设罪标准的多维性
四、定罪标准的整体性与设罪标准的有质性
五、定罪标准的顺序性与设罪标准的平面性
第二章 定罪标准与量刑标准
第一节 定罪标准与量刑标准的区别
一、罪状规定与量刑情节
二、要件事实与量刑事实
第二节 定罪标准与量刑标准的联系
一、定罪标准与量刑标准的顺序
二、定罪标准与量刑标准的转化
中篇 定罪标准:犯罪构成之解析
第三章 定罪标准之外国模式
第一节 外国定罪模式之特点
一、欧陆定罪模式之特点
二、英美定罪模式之特点
三、苏俄定罪模式之特点
第二节 外国定罪模式之启示
一、定罪模式的多样性
二、定罪模式的相通性
三、定罪模式的差异性
四、定罪模式的必要性
第四章 定罪标准之我国模式
第一节 我国已然定罪模式之考察
一、外国定罪模式与我国定罪模式之间的渊源关系
二、外国定罪模式与我国定罪模式在内容上的关联
三、外国定罪模式的影响与我国定罪模式中的缺陷
第二节 我国应然定罪模式之构建
一、我国应然定罪模式的选择
二、我国应然定罪模式的结构
第五章 定罪标准之客观要件
第一节 行为要件
一、行为概念与行为形式
二、行为要件与行为形态
第二节 结果要件
一、结果要件的概念
二、结果要件的结构
第三节 对象要件
一、对象要件的形态
二、对象要件的属性
第六章 定罪标准之因果关系
第一节 因果关系问题
一、哲学与刑法学:因果关系概念
二、行为与结果:因果关系的作用
三、客观与主观:因果关系的属性
四、现实与可能:因果关系的分类
第二节 因果关系理论
一、“条件说”述评
二、“相当说”述评
三、“必然说”述评
第三节 因果关系清理
一、因果关系学说的选择
二、因果关系学说的应用
第七章 定罪标准之主体要件
第一节 自然人主体要件
一、刑事责任能力与自然人主体
二、刑事责任能力与刑事责任年龄
三,刑事责任能力与精神病
四、刑事责任能力与实行行为的错位
第二节 单位主体要件
一、单位主体要件与自然人
二、单位主体与单位犯罪
第三节 特殊主体要件
一、特殊主体概说
二、特殊主体辨析
第八章 定罪标准之主观要件
第一节 故意要件
一、故意要件认识因素的内容
二、故意要件意志因素的类别
三、犯罪目的与犯罪动机
第二节 过失要件
一、疏忽大意过失
二、过于自信过失
第九章 定罪标准之情节要件
第一节 定罪情节与构成要件
一、定罪情节与构成要件的一致性
二、定罪情节与构成要件的差异性
三、定罪情节在定罪模式中的意义
第二节 定罪情节的关系分析
一、定罪情节的外部关系
二、定罪情节的内部关系
第十章 定罪标准之排除要件
第一节 排除要件与犯罪性
一、排除要件与刑事违法性
二、排除要件与结构差异性
第二节 排除要件与合法性
一、正当行为的本质属性
二、正当行为的法律渊源
第三节 排除要件与过当性
一、过当行为的性质
二、过当行为的条件

下篇 定罪实践:犯罪构成之应用
第十一章 定罪标准之应用原则
第一节 人罪原则
一、入罪概念的含义界定
二、入罪与罪刑法定原则
第二节 出罪原则
一、出罪与罪刑法定
二、出罪与法制原则
三、出罪与刑事法律
第三节 疑罪原则
一、疑罪从无
二、疑罪从轻
三、事实存疑
第四节 一罪原则
一、一罪概述
二、认定原则
第十二章 定罪标准之应用程式
第一节 定罪标准之各罪解析
一、标准问题与应用问题
二、法条理解与标准确定
第二节 定罪标准之应用过程
一、定罪起点与犯罪嫌疑
二、递进衡量与逐级确认
参考文献
后记
补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