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票据法律制度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260048
  • 作      者:
    于永芹,李遐桢著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中国票据法”,从严格与完整意义上讲,不能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还应当包括我国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的票据法规。本书仅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本书是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重点项目的最终研究成果。<br>    本书内容由浅及深,每一章均有简单的概念与基础原理介绍,另有关于针对我国票据立法现状提出的深度理论问题与实务问题的探讨。
展开
作者简介
    于永芹,女,1965年生,山东威海人。烟台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商法、经济法。主要著作:《票据法案例教程》(主编)、《票据法前沿问题研究》(独著)等。<br>    李遐桢男,1976年生,山东日照人。华北科技学院教师、法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商法、民法。<br>    主要著作:《票据法案例教程》(副主编)、《物权法》(参编)等。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票据法律制度研究》立足于我国票据立法,对票据基础、票据行为、票据权利、票据抗辩、票据伪造与变造、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票据丧失救济、空白票据等票据法基本制度,以及出票、背书、承兑、保证、付款等票据具体行为制度,从理论上进行系统研究;在阐述基本理论的过程中,对我国票据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的相关条文内容进行分析评价;同时,结合我国票据实务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相应的完善立法的建议。《中国票据法律制度研究》的主要特色在于:内容由浅及深,每一章均有简单的概念与基础原理介绍,另有关于针对我国票据立法现状提出的深度理论问题与实务问题的探讨。此外,采取“资料链接”的方式,针对我国现行立法之不足,适当介绍了国外规定用以比较和借鉴。<br>    《中国票据法律制度研究》适合作为法学、金融学专业研究生以及法律硕士研究生票据法课程的教学或参考用书,同时对立法部门修订和完善现行票据立法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
精彩书摘
    有观点认为,如果票据设立的原因有瑕疵,则对票据上的权利义务关系有影响。笔者认为,这样的理解有悖票据无因性的原理。票据是一种单纯的金钱支付证券,票据上的权利义务关系与作成票据的原因原则上是相分离的,票据权利的存在和行使不以作成票据的原因是否有效为要件。票据一经转让,持票人可不问前手当事人之间设立票据的原因如何、有无契约纠纷或其他瑕疵,即有权要求付款人按期无条件付款。<br>    票据无因性原理对于保障形式合法的票据效力的确定性,对于保障票据流通的安全性是十分必要的。准确理解票据无因性的含义,应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br>    首先,票据具有无因性,并不意味着票据的产生、转让是没有原因的,相反,当事人之间授受票据通常都有一定的原因。授受票据的原因有多种,例如,买卖、借贷、赠与、支付价款和劳务费或其他费用、交付定金、债权担保与委托收款等。这些当事人之间授受票据的原因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就是票据原因关系。票据原因关系可以分为有对价的原因关系和无对价的原因关系两种类型。我国《票据法》第10条第2款和第11条规定:票据的取得,必须给付对价,即应当给付票据双方当事人认可的相对应的代价;因税收、继承、赠与可以依法无偿取得票据的,不受给付对价的限制,但是,所享有的票据权利不得优于其前手的权利。可见,无对价的票据原因关系,包括税收、赠与、继承等无偿取得票据的情况,除此之外均为有对价的原因关系。<br>    其次,票据的无因性重在保护善意持票人,维护票据流通。由于票据具有无因性,因此票据一经签发并进入流通领域,就与其原因关系相分离;持票人行使票据权利,不需要证明票据取得的原因,持票人得以背书的连续性证明其票据权利;票据债务人不得以自己与出票人或者与持票人前手之间的抗辩事由来对抗持票人。可见,票据的无因性重在保护善意持票人的利益,避免前手原因关系影响后手持票人的票据权利义务关系,以致对票据流通形成障碍,以达到维护票据流通性的最终目的。<br>    最后,票据的无因性并不是绝对的,不应作机械的理解。在法律规定的某些场合,票据的原因可以影响票据的效力,或者说票据关系与原因关系在特定情形下可以发生一定的牵连。具体内容前文已述。<br>    (二)票据无因性的意义<br>    无因性的意义在于它是现代票据法的灵魂,是票据理论的基础。一般说来,票据的基本特性除无因性外,尚包括独立性、文义性、要式性,这几项特性和无因性都有着内在的联系。
展开
目录
丛书序<br>第一章  票据法基础<br>第一节  票据种类<br>第二节  票据关系与票据基础关系<br>第三节  我国票据立法概述与评析<br>第二章  票据行为<br>第一节  票据行为基础理论概述<br>第二节  票据行为的效力要件之一实质要件<br>第三节  票据行为的效力要件之二形式要件<br>第四节  票据行为代理<br>第三章  票据权利<br>第一节  票据权利取得<br>第二节  票据权利行使和保全<br>第三节  票据权利时效<br>第四节  票据权利消灭<br>第四章  失票救济<br>第一节  失票救济制度概述<br>第二节  失票救济方式之一挂失止付<br>第三节  失票救济方式之二公示催告<br>第四节  失票救济方式之三失票诉讼<br>第五节  探讨:失票救济特别实务问题<br>第五章  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br>第一节  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的概念<br>第二节  探讨: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的性质<br>第三节  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的成立要件<br>第四节  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的行使<br>第五节  完善我国票据法利益返还请求权制度的建议<br>第六章  票据伪造与变造<br>第一节  票据伪造<br>第二节  票据变造<br>第七章  票据抗辩权<br>第一节  票据抗辩权概述<br>第二节  票据抗辩权的类型与事由<br>第三节  票据抗辩权的限制规则<br>第八章  空白票据<br>第一节  空白票据基础理论<br>第二节  探讨:空白票据特别问题<br>第三节  完善我国立法有关空白票据规定的建议<br>第九章  票据出票<br>第一节  票据出票的概念与要件<br>第二节  票据出票的款式<br>第三节  票据出票的效力<br>第十章  票据背书<br>第一节  票据背书制度概述<br>第二节  票据转让背书<br>第三节  票据非转让背书<br>第四节  探讨:背书连续性的实务认定问题<br>第十一章  汇票承兑<br>第一节  汇票承兑制度概述<br>第二节  汇票承兑的原则<br>第三节  汇票承兑的程序<br>第四节  汇票承兑的记载<br>第五节  汇票承兑的效力<br>第十二章  票据保证<br>第一节  票据保证制度概述<br>第二节  探讨:票据保证的构成要件<br>第三节  票据保证的法律效力<br>第十三章  票据付款<br>第一节  票据付款概述<br>第二节  票据付款的程序<br>第三节  票据付款审查义务<br>第十四章  票据追索权<br>第一节  票据追索权概述<br>第二节  票据追索权的主体<br>第三节  票据追索权的要件<br>第四节  票据追索权的效力<br>第十五章  空头支票的法律问题<br>第一节  空头支票立法规则概述<br>第二节  探讨:空头支票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br>第三节  完善我国立法空头支票规则的建议<br>第十六章  涉外票据及其法律适用<br>第一节  涉外票据概述<br>第二节  涉外票据的法律适用<br>第十七章  我国票据法上的责任制度<br>第一节  探讨我国票据责任制度若干问题<br>第二节  票据法上的其他法律责任制度<br>参考文献<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