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法治建设与法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8088658
  • 作      者:
    何勤华主编
  • 出 版 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新中国60年法和法学的历史,是一部挫折与成功并存、磨难与喜悦相间的历史。本书回顾了新中国法和法学成长过程中的若干重大历史事件,从宪法、民商法、社会法、刑事法治、司法制度改革、法律教育等领域,对60年来法和法学的起步、发展、挫折、磨难、复兴和繁荣的历史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对存在的问题和教训作了总结与反思,并就解决对策提供了专家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
展开
内容介绍
    辉煌60年·社会发展与学术成长丛书,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组织撰写,由吕贵、周鹤龄、陈章亮、袁恩桢、芮明杰、桑玉成、何勤华、吴铎、彭希哲、杨洁勉、姜义华、晏可佳、杨扬、宋超、张伟江、罗剑明等16位专家领衔撰写。本丛书以新中国成立60年来社会发展与学术成长互动为研究角度,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力求反映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发展促进学术成长,学术成长推动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力求反映中国学术研究在各个领域取得的创新成果;力求体现社会发展与学术成长的辩证关系;力求反映学术进步对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人民生活改善的重大作用;力求体现我们党多年来关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思想、观点和论断。全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力求理论性与实证性结合,既有理论概括,又有历史概述,努力做到事实准确、观点鲜明、逻辑严谨、文笔生动、富有新意。
展开
目录
    导论  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br>    一、废除国民党“六法全书”<br>    二、1952年司法改革运动<br>    三、1952年政法院系调整<br>    四、苏联法全面进入中国<br>    五、“反右运动”与新中国法和法学<br>    六、“文化大革命”与中国法和法学<br>    七、改革开放与法治建设的春天<br>    第一章  宪政领域的法制实践与理论<br>    第一节  60年宪政法制建设的成就<br>    一、逐步完善宪法<br>    二、建立和完善民主政治制度,确保人民当家作主<br>    三、努力推动法治建设,夯实法治基石<br>    四、加强对国家权力的规范和控制<br>    五、保障人权<br>    六、宪法学理论取得空前辉煌<br>    第二节  宪政建设存在的问题<br>    一、宪法内容仍待完善,宪法实施路径狭窄<br>    二、民主政治制度有待完善<br>    三、法治秩序和权威有待加强<br>    四、权力规范和控制缺位突出<br>    五、宪法保障人权有较大差距<br>    第三节  我国宪政建设进一步发展的对策性建议<br>    一、解放思想<br>    二、修改完善宪法<br>    三、切实推进宪法实施<br>    第二章  民商事领域的法制实践与理论<br>    第一节  新中国民商法:探索与停顿(1949-1978)<br>    一、民事立法概述<br>    二、两次制定民法典的尝试<br>    三、民事审判活动和民法学研究的起步<br>    第二节  新中国民商法:恢复与发展(1979-2009)<br>    一、第三次起草民法典与《民法通则》的制定<br>    二、合同法制的发展<br>    三、物权法制的发展<br>    四、人身权法制的发展<br>    五、婚姻家庭法制的发展<br>    六、知识产权法的发展<br>    七、商事法制的发展<br>    八、第四次民法典起草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善<br>    九、新时期民事司法工作的发展<br>    十、新时期民法学研究的进展<br>    十一、新中国民法——回望与展望<br>    第三章  社会法领域的法制实践与理论<br>    第一节  社会法创立阶段的实践与理论(1949-1957)<br>    一、新中国社会法创立的宪政基础<br>    二、新中国劳动法的创立<br>    三、新中国社会保障法的建立<br>    四、新中国初创时期的经济法律制度<br>    五、新中国社会法学的创立<br>    第二节  社会法曲折发展阶段的理论与实践(1958-1966)<br>    一、劳动法的曲折发展<br>    二、社会保障法的曲折发展<br>    三、经济法律制度的曲折发展<br>    四、社会法学的发展<br>    第三节  改革开放后社会法的实践与理论<br>    一、经济法和经济法学的辉煌30年<br>    二、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及法学的辉煌30年<br>    第四章  刑事法治的发展与理论<br>    第一节  建国之初刑事法制的创制与理论积淀<br>    一、刑法的择向<br>    二、刑事法规的初创<br>    三、刑法与运动的结合式发展<br>    第二节  刑事法治建设遭遇重创与理论停滞<br>    一、对于法律规范性的回眸<br>    二、“文革”期问刑事法制名存实亡<br>    三、刑事法制重创导致的冤假错案典型体现<br>    四、刑法理论发展处于停滞状态<br>    第三节  拨乱反正与刑法的颁布实施<br>    一、纠正冤假错案<br>    二、1979年《刑法》的制定和发展<br>    三、刑事政策的变化与反思<br>    四、刑法立法、刑事政策与刑法理论研究的关系<br>    第四节  1997年《刑法》的修订以及刑事法治与理念的新发展<br>    一、1997年《刑法》的价值转变以及刑法理论的互动<br>    二、刑法修正案的公布与立法解释的展开<br>    三、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提出与实践分析<br>    第五章  司法制度的改革实践及其理论<br>    第一节  法院制度建设与改革<br>    一、1949-1978年的初建与动荡波折<br>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走上稳健发展的正轨<br>    三、审判工作中若干重点问题的陆续解决<br>    四、法官人才队伍建设的稳步推进<br>    五、《三五纲要》与中国法院的未来<br>    第二节  检察制度建设与改革<br>    一、1949-1956年的初建与快速发展<br>    二、1957年起的波折、动荡与撤停<br>    三、1978年后的重建与再发展<br>    四、新世纪以来的改革与深入发展<br>    第三节  律师制度建设与改革<br>    一、1949-1957年的初建与中断<br>    二、1978-1994年的恢复与发展<br>    三、1995年以来的规范、改进与稳定<br>    第四节  司法改革的经验、共识与前景<br>    一、改革中积累的经验<br>    二、改革的基本共识<br>    三、司法改革的未竞课题<br>    第六章  法律教育的迅猛发展<br>    第一节  1949-1976年的中国法学教育<br>    一、初创时期的中国法学教育(1949-1956]<br>    二、挫折时期的中国法学教育(1957-1976)<br>    第二节  1977年以来的中国法学教育<br>    一、改革开放与法律教育的发展<br>    二、法律专业本科教育的扩张<br>    三、法律专业研究生教育的发展<br>    四、法律专业培训事业的展开<br>    五、司法考试与法律教育的关联<br>    第三节  小结<br>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