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当代中国社会结构与犯罪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1443529
  • 作      者:
    张小虎著
  • 出 版 社 :
    群众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当代中国社会结构与犯罪》取名当代中国社会结构与犯罪,旨在基于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的背景,深入揭示犯罪形成机制,力求建构拥有专业知识特征的犯罪原因理论。《当代中国社会结构与犯罪》亦系立于较为系统的犯罪学理论平台,对于当代中国社会结构与犯罪的关系的深入揭示。
    犯罪是社会的一扇窗户,犯罪波动乃社会变革的集中反映,总体犯罪形成与社会结构形态密切相关。《当代中国社会结构与犯罪》取名当代中国社会结构与犯罪,旨在基于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的背景,深入揭示犯罪形成机制,力求建构拥有专业知识特征的犯罪原因理论。立于这一视角,对于全书的知识体系可以依循如下逻辑路径展开:序论,是对我国犯罪学研究实然的写照与犯罪学研究应然的期待;第一章犯罪学的知识结构与第二章犯罪学的研究方法,阐释犯罪原因理论建构的学科知识背景;犯罪原因理论建构的根本前提,应当理清犯罪的基本蕴涵,第三章犯罪本质与第四章犯罪分类对此予以阐释;犯罪现象系属犯罪原因理论建构的一项重要实证基础,第五章犯罪现象描述基础,阐释犯罪现象描述的一些基本知识;第六章总体犯罪的犯罪率波动状况、第七章暴力犯罪的犯罪率波动状况、第八章青少年犯罪率的波动状况、第九章有组织犯罪的现实状况、第十章职务犯罪的现实状况,阐释我国社会结构形态背景下的犯罪具体现实;任何理论均是先前知识的承继与发展,犯罪原因理论的建构固然有其前人成果的基础,由此第十一章十九世纪犯罪原因理论、第十二章社会结构理论、第十三章社会化过程理论、第十四章冲突理论,阐释现代犯罪原因理论的发展轨迹;犯罪原因理论建构在知识内容与理论视角上有其基本规则,第十五章犯罪原因理论的应有观念就此予以阐释;第十六章犯罪原因的各别因素,阐释犯罪形成机制的构成要素,这是犯罪原因理论的细胞;第十七章至第十九章具体阐释犯罪形成机制的核心命题,其中,第十七章犯罪原因社会结构理论的建构。
展开
精彩书摘
    地位的彰显,而这些又是以犯罪学的理论与实践得到全面与根本的提升为前提的。
    犯罪学理论体系的合理建构,是犯罪学学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犯罪本质、犯罪现象、犯罪原因、犯罪对策是犯罪学的主要内容,其中犯罪原因是犯罪学研究的核心;而犯罪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应当有其基础理论与基础理论的具体应用,总体问题与具体问题应当有其层次性。有鉴于此,对于犯罪学理论体系可以作如下的具体展开:犯罪学总论;犯罪学专论。其中,(1)犯罪学总论:主要阐述犯罪学的基础理论,从各类犯罪整体的视角分析犯罪学的基本观念。主要包括:犯罪学导论。复分为:犯罪学概述、犯罪学研究方法、犯罪学形成与发展等;犯罪本质论,复分为:犯罪概念的基本层次、犯罪学犯罪概念与刑法学犯罪概念、犯罪学的犯罪本质、犯罪学的犯罪分类等;犯罪现象论,复分为:犯罪现象的表现形式、犯罪现象的具体测量、犯罪现象的客观状况等;犯罪原因论。复分为:犯罪原因理论的演进、犯罪原因的基本观念、犯罪原因的各别因素、犯罪原因的理论建构等;犯罪对策论,复分为:犯罪预防与犯罪控制、刑事政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惩办与宽大相结合)、刑事处置(犯罪的刑罚处罚、社会危险行为的保安处分)等。(2)犯罪学专论:主要阐述犯罪学的特别理论,从犯罪个别类型的视角分析犯罪学的具体知识。主要包括:犯罪主体类型,复分为:职务犯罪、青少年犯罪、女性犯罪、流动人口犯罪、重新犯罪等;犯罪行为类型,复分为:暴力犯罪、财产犯罪、性犯罪等;犯罪特殊类型。复分为:有组织犯罪、恐怖主义犯罪、高新科技犯罪、环境犯罪等。2.犯罪本质与犯罪现象犯罪本质是犯罪学研究的基础问题,应当引起犯罪学理论的足够重视。犯罪学研究犯罪本质,重在揭示犯罪本质的事实意义,探索犯罪的刑法界定的社会本源。具体可以基于如下层次议题展开:(1)犯罪概念的层次:正确区分犯罪的形式界定与实质意义,明确犯罪学犯罪本质与刑法学犯罪本质的联系与区别,揭示犯罪学犯罪本质的内涵从而为规范刑法学的发展奠定思想基础。(2)犯罪观念的相对:犯罪是特定主体的界定,而不同主体又有其独特的价值观念,这意味着在同一时空中,①不同个体对于犯罪的界定具有差异,不同群体对于犯罪的界定也存在差异。(3)法定犯罪的定位:尽管社会的犯罪观念存在着冲突,但是为了构建一个有序的社会,必然要有一个相对统一的、占据主导地位的思想意识,从而国家以其优越的地位与权力,确立与倡导社会的主流规范,具体设置犯罪的边界与内容。②(4)法定犯罪的应然:法定犯罪由国家规定,这是相对明确的,关键问题是,国家应当如何设置犯罪,或者说,应当将哪些行为规定为犯罪。这就需要从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角度,探索犯罪的应然边界(应然刑法的犯罪边界)。(5)应然犯罪的根基:应然犯罪的终极基础是什么,到底是什么决定了一个社会的应然犯罪。这是基于社会发展的规律,探索应然犯罪的社会结构平台,也意味着应然的犯罪,有其社会的必然的意义。(6)犯罪的时空差异:犯罪概念也具有时空的差异。一个国家在其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对于犯罪有着不同的界定;同一时代的不同国家,对于犯罪的界定也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整体犯罪下的各种犯罪设置范围上的差异,而且表现在具体犯罪下的具体内容设置上的差异;时空差异也使对于自然犯的具体意义的探讨,有了更为明晰的思路。
    犯罪现象是犯罪学研究的又一基础问题,对此应当力求予以科学方法的展开。犯罪现象重在描述法定犯罪的现实表现,合理地展示犯罪现象的客观状况。对此,应当注重如下的焦点路径:(1)犯罪现象数量描述:基于犯罪现象的整体数量③与类型数量④、犯罪现象的总量指标①与相对指标②等等,展示犯罪现象的数量状况。(2)犯罪现象数量分析:基于犯罪现象的数量状况,正确阐明这种数量状况所蕴涵的实质意义。③(3)犯罪现象个案描述:基于典型个案的历时性的描述④、共时性的描述⑤、比较性的描述⑥等等,展示犯罪现象的个案状况。(4)犯罪现象个案分析:正确阐明个案状况所蕴涵的实质意义。个案只是一种典型示例,是否具有普遍意义,有待量的说明;个案事实对于犯罪现象的展示,也是多侧面的,从而应有考察的具体视角。(5)整体与类型的特征:有时一些犯罪特征与具体犯罪类型有一定关联,因此,应当特别注意某种现象描述所蕴涵的具体意义。立于整体犯罪表述犯罪特征,其内容应当是说明整体犯罪现象的共性表现,易言之,不能以类型性的犯罪特征作为整体犯罪状况的佐证。⑦
展开
目录
序论:我国犯罪学研究的实然与应然
一、犯罪学基础理论的近年发展
二、犯罪学基础理论的未来展望

第一章 犯罪学的知识结构
第一节 犯罪学的概念
一、犯罪学概念考察
二、犯罪学概念辨析
第二节 犯罪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一、犯罪学与刑法学
二、犯罪学与刑事政策学
三、犯罪学与刑事侦察学
第三节 犯罪学研究的基本路径
一、基本路径的抽象意义
二、基本路径的具体展开
第四节 犯罪学的理论体系
一、犯罪学理论体系考察
二、犯罪学理论体系辨析
三、犯罪学与刑法学理论侧重

第二章 犯罪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 犯罪学研究的科学方法论
一、辩证方法
二、比较方法
三、历史方法
第二节 犯罪学研究的基本观念
一、定性与定量的结合
二、思辨与经验的结合
三、宏观与微观的明晰
第三节 犯罪学研究的经验方法
一、犯罪学理论建构的程序
二、犯罪调查的基本方法
三、犯罪研究的统计技术

第三章 犯罪本质
第一节 犯罪概念的基本层次
一、犯罪的形式标准
二、犯罪的本质意义
三、犯罪的应然界定
四、犯罪的层次关系
第二节 犯罪学犯罪概念与刑法学犯罪概念
一、刑法学犯罪概念的基本考察
二、我国刑法学犯罪概念的构成
三、犯罪学犯罪概念定位的考察
四、犯罪学犯罪概念定位的辨析
第三节 犯罪学的犯罪本质
一、犯罪学犯罪本质的考察
二、犯罪学犯罪本质的辨析

第四章 犯罪分类
第一节 犯罪分类理论溯源
一、刑事古典学派犯罪分类
二、刑事近代学派犯罪分类
第二节 犯罪分类价值取向
一、刑法学:犯罪的刑罚学
二、犯罪学:刑罚的犯罪学
第三节 刑法学的犯罪分类
一、刑法典的犯罪分类
二、刑法理论犯罪分类
第四节 犯罪学的犯罪分类
一、犯罪学犯罪分类概况
二、犯罪学犯罪分类建构

第五章 犯罪现象描述基础
第一节 犯罪现象的表现形式
一、个体犯罪现象与总体犯罪现象
二、静态犯罪现象与动态犯罪现象
三、犯罪事实构成现象
四、法定犯罪现象、社会危险行为现象、违法越轨现象
五、犯罪生物现象、犯罪心理现象、犯罪社会现象
第二节 犯罪现象的测量
一、数理统计测量的基本类型
二、数理统计测量的重要指标

第六章 犯罪现象客观状况之一:总体犯罪的犯罪率
波动状况
第一节 改革开放前
一、新中国成立后至“文化大革命”前(1950一1965)
二、“文化大革命”后期至改革开放前(1972—1977)
第二节 社会转型初期
一、1981年的犯罪率波峰
二、1981年之后的犯罪率波动
第三节 社会转型深化期
一、1988年至1991年犯罪率的上升
二、1992年犯罪率回落的解释
三、1992年至1997年犯罪率的持平
四、1998年之后的上升与居高不下
五、新中国成立以来犯罪率波动的评估
六、中关犯罪率波动比较

第七章 犯罪现象客观状况之二:暴力犯罪的犯罪率波动状况
第一节 暴力犯罪的基本蕴涵
一、暴力的界定
二、暴力犯罪的界定
三、暴力犯罪的刑法范畴
四、暴力犯罪的事实特征
第二节 暴力犯罪立案率总量波动状况
一、暴力犯罪立案率波动的描述
二、暴力犯罪立案率波动的评估
三、中美暴力犯罪立案率波动比较
第三节 暴力犯罪有关类型立案率波动状况
一、抢劫罪立案率波动?基本同步样态
二、伤害罪立案率波动?稳定上升样态
三、强奸罪立案率波动?相对水平样态
四、杀人罪立案率波动?略微上升样态
第四节 暴力犯罪立案率波动的简要启示
一、社会转型与犯罪治理
二、社会转型与抢劫伤害
三、社会转型与强奸
……
第八章 犯罪现象客观状况之三:青少年犯罪率的波动状况
第九章 犯罪现象客观状况之四:有组织犯罪的现实状况
第十章 犯罪现象客观状况之五:职务犯罪的现实状况
第十一章 十九世纪犯罪原因理论
第十二章 现代犯罪原因理论之一:社会结构理论
第十三章 现代犯罪原因理论之二:社会化过程理论
第十四章 现代犯罪原因理论之三:冲突理论
第十五章 犯罪原因理论的应用观念
第十六章 犯罪原因的各别因素
第十七章 犯罪原因社会结构理论的建构
第十八章 犯罪率增长的社会结构分析
第十九章 犯罪行为的个体社会生活剖析
第二十章 犯罪对策的基本原理
结语
术语索引
主要参考书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