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审判的历史:从苏格拉底到辛普森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1708250
  • 作      者:
    (英)萨达卡特?卡德里(Sadakat Kadri)著
  • 出 版 社 :
    当代中国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萨拉卡特·卡德里(Sadakat Kadri, 1964- ),半芬兰、半巴基斯坦血统,出生于伦敦。在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历史和法律,之后取得哈佛大学法学硕士学位。为纽约律师协会会员、伦敦道提街律师事务所的成员,曾有作品入围1991年度托马斯·库克旅行文学奖。《审判的历史》一书曾于2005年获得英国犯罪作家协会非小说类作品金剑奖(Gold Dagger Award)提名。
展开
内容介绍
    《审判的历史:从苏格拉底到辛普森》从原告和被告公开对质开始,刑事审判就不只是确定谁对谁做了什么。在这本有趣的著作中,作者讲述了西方4000多年的审判故事。
    在这本包含了北欧神话、《爱丽丝漫游奇境》、21世纪好莱坞的著作中,作者讲述了陪审团如何在中世纪的英格兰诞生,对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的审判源自历史哪个阴暗的角落,苏联“大肃反”中公开审判怎样沦为了表演,而有着法治传统的欧美国家为何在二战后主张不经审判就处决2500个纳粹分子……
    本书充满了吸引人的奇闻轶事和历史细节,但这些并没有淹没作者对审判本质的思考、对推动审判发展的力量的探究,对诸多问题的探寻,如:谁有审判的权力?为什么?被告在多大程度上承担着社会的罪恶?他以生气勃勃和妙趣横生的笔调,创造了大众化的历史杰作。
展开
精彩书评
  本书极富趣味性,且内容丰赡,充满数不清的历史轶事……包括对当代相关问题的深入思考……卡德里的全景式透视和务实的态度给予读者道德与政治上的洞察力,使我们得以更好地理解今天这个不平静的时代。本书堪称一部真正的历史杰作。
                    ——《卫报》(伦敦)
    这本书正当其时!卡德里告诉我们,司法审判制度经过多么漫长的过程才发展到今天的高度。本书对那些试图破坏这来之不易的法律传统的人是一个警告。
                    ——《观察家》(伦敦)
    卡德里用智慧而幽默的、富有神韵的笔调讲述了刑事审判的发展历程,他将奇闻轶事和严肃的思考巧妙地融于一体,真是一部令人难忘的著作。
展开
精彩书摘
  1.从伊甸园到神明裁判
  法律源于神意,是历史上全人类都曾相信的少数事情之一。4000多年前的巴比伦人将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最完整的法典刻在一个黑色的岩柱上。上面说,太阳神沙玛什让汉谟拉比登上王位,并将其法令传给虔诚的汉谟拉比国王。相传几个世纪以后,耶和华有过异曲同工之行为,他在炽热的西奈山下,将自己用手指在两块石板上刻下的十诫,传给摩西。巧的是,传说克里特岛国王迈诺斯每隔9年就会登上奥林匹斯山接受宙斯的法律忠告。古老的文明都同样确信,裁决违法行为的权力最终掌控于诸神之手。虽然执行法律的方法往往既神秘又可怕——从闪电电击到沸水天罚——但是,这种惩罚的正当性与备受尊崇的法律一样是无可非议的。
  然而,尽管人们向来主张,神圣的法律铸刻在石头上,神明的裁判都一贯正确,但是,有一个问题却始终引起混乱。那就是,俗世中由谁代表神明拥有审判权?牧师隐藏起各种各样的卷牒与法令,始终声称只有他们才能解释律法的秘密,然后在必要的时候寻求更远的《启示录》以支持自己的主张。君主们同样坚信自己拥有审判权,坚持不懈地试图干预宗教司法的神秘。有些记载则甚至主张审判权存在于别处。例如,在《希伯来书》中,有一种古老的传统规定,杀人者须由民众来进行审判。尽管犹大的祭司在公元前722年之后建立了近似于神权政治的国家,但是,他们最古老的神话仍旧认为,分清善恶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不可否认的是,有关人类堕落的故事尽管不是对审判权力的响亮背书——毕竟,亚当和夏娃为偷食禁果付出了悔恨、劳苦和死亡的代价——但那无疑是一个开端。
  雅典人在人类内在的正义感方面展示了极为有力的例证:希腊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的《俄瑞斯忒亚》(Oresteia)是历史上人们已知的最古老的法庭戏剧。《俄瑞斯忒亚》三部曲首演于公元前458年,重述了俄瑞斯忒斯的古老神话。他是阿特柔斯王室(the royal house of Atreus)的后裔,拥有和世界上不断繁衍的其他家族一样的被玷污的血统。该家族的创立人坦塔罗斯,由于无法估计的神秘原因,屠杀了自己的儿子,将他煮成汤,供奉给神灵品尝,血统的堕落自此嵌入该家族。愤怒的奥林匹斯山诸神无止境地戏弄他,让他永远够不到食物和水,并将愚昧、盲目和自大永久降临到他的子孙后代身上。这个家族的命运开始急转直下,到了坦塔罗斯的玄孙俄瑞斯忒斯成年时,家族内的强奸、乱伦、手足相欺和骨肉相残已经造成了这个家族一定程度的内部混乱,即使按照希腊神话的标准,这也可以算是病态了。
  戏剧开始于阿伽门农(特洛伊战争中希腊军队的统帅、俄瑞斯忒斯的父亲)在特洛伊战争中的获胜。但是,并非一切都很理想。胜利以牺牲他自己的女儿伊菲革涅亚为代价,他还绑架了特洛伊国王普里阿摩斯美丽的女儿卡珊德拉作情妇。同时,他的妻子克吕泰涅斯特拉带着她的情人,发誓为伊菲革涅亚复仇。当阿伽门农回到家,他和所有的悲剧主角一样,对已经显而易见的事情甚为茫然,这使得紧张状态加剧。阿伽门农走进家门时,卡珊德拉却停在了大门口;这位能预知未来却无力改变它的公主,看到惨祸已在眼前。宫殿的屋檐上跳跃、叫嚣的宇宙正义的超凡卫士复仇三女神(Furies),眼前是让她深深悸动的极度痛苦的幻影:破碎的子宫,地上血流成河,浴室里红色的血水打着旋涡……和死去的阿伽门农。“我认识那气味”,卡珊德拉跨进门槛,她吟唱道,“我闻到了坟墓打开的气息。”然后尖叫声淹没了她。第一幕结束于克吕泰涅斯特拉右手持一把血迹斑斑的刀子,对着她丈夫的尸体和他的战利品狂喜不已。她宣布,她的行为是正义的杰作。
  这一切让俄瑞斯忒斯陷入困境。一方面,他爱自己的母亲;另一方面,他基于荣誉而要杀死她。在疯狂的和声敦促之下,他一路行至王宫,首先砍倒母亲的情人,然后逼迫克吕泰涅斯特拉直视她情人的尸体。克吕泰涅斯特拉为了活命,不顾一切地裸露出曾经为俄瑞斯忒斯哺乳的乳房,她乞求儿子相信,在阿伽门农的死亡中,命运与她的匕首起到了同样大的作用。俄瑞斯忒斯在复仇的需求和母爱的纽带之间难以抉择。这场戏剧在发生转折之前,有一瞬的迟疑。然后,“也是这命运,”俄瑞斯忒斯反驳道,“将死亡传给你。”他将他母亲推倒在地板上,让他母亲拥抱着她情人的尸体,然后用剑刺死了她。心满意足的和声再次响起,并宣告这个家族的灾难终于结束。然而,问题并没有就此了结,只是轮到俄瑞斯忒斯来担负祖先的诅咒而已。当一切令人窒息地落到他肩上时,他看到满头蛇发的复仇女神群起准备报复,甚至最后的合声也开始颤抖。“到哪里才能结束?”他们哀泣着,“到哪里才能归于沉寂,这谋杀的仇恨,这样的怒火?”
  在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分,埃斯库罗斯才对这个问题给出了回答。俄瑞斯忒斯被母亲的复仇之神索命,逃到德尔斐的阿波罗神庙寻求神谕。阿波罗是正义之神和医神,他再三保证,俄瑞斯忒斯的行动是正确的,但建议他还是去寻求智慧的帕拉斯·雅典娜的庇护为好。俄瑞斯忒斯如期来到雅典娜位于雅典战神山的城堡中。这个枭眼女神的答案更为模棱两可。她指出,这件事双方各有依据,即使是她也无法解决权利与权利之间的冲突。她的解决方法很简单:她将召集十个雅典市民,让他们宣誓后做出裁判。
  接下来的争议的主旨远不如其结果重要——尽管陪审团分歧均衡,得票各半,但是雅典娜却投出了支持俄瑞斯忒斯的一票。雅典娜得意于自己这一创举,规定这个原则将运用于将来所有的杀人案件中。她宣称,雅典站在前所未有的祥和与宁静的边缘。只有复仇女神仍然没有信服,发出嘶嘶声对和谐的论调表示反对,但是,因为雅典娜承诺让她们在自己的新法庭里,有一席荣誉席位,所以连她们也安静了下来。她们的怨恨得到化解——然后这三个蛇发女巫被乐天地重新命名为“仁慈者”。她们行走在手持火炬的游行队伍的最前端,穿过受她们祝福的城邦,这部戏剧落幕了。
  埃斯库罗斯试图在他的作品里赞美雅典,同时称颂人类的潜能。这部戏剧首次上演于公元前458年,这大约是分散在阿提卡半岛的农庄和渔村开始合并后的200年,当时的雅典城邦盛极一时,它刚刚送走了意图入侵的波斯人,将自己变为一个区域性的超级大国,同时其政治改革赋予了男性市民以古代社会中从未有过的参与权及人身自由权。在被一个叫普罗塔哥拉的思想家概括成为一句著名论断“人是万物的尺度”的精神的指引之下,雅典的诗人们、哲学家们忙着开拓种种新路,他们思想的划痕在2000多年后仍然熠熠生辉。埃斯库罗斯的光辉在其一系列的剧作中得以彰显,而《俄瑞斯忒亚》是其智慧的缩影。荷马(Homer)曾向作为正义的复仇者的俄瑞斯忒斯表示敬意,而欧里庇得斯(Euripides)让其在十二位神官面前被宣告无罪之后摆脱了痛苦,这位剧作家的观点却既是激进的,也是乐观的。他大胆表示,人类的正直,作为神秘的司法的指南,可能与最神圣的神谕同样可靠。
  尽管这一讯息看似直截了当,但我们却很容易把它过度合理化。埃斯库罗斯的信念是通过现实反映出来的,因为雅典当时的法律改革正好将审判严重犯罪的权力,从城邦官员转交到普通的雅典男性公民手中,但是,他所崇敬的仪式却并非追踪事实的调查程序。俄瑞斯忒斯做过些什么是不存在任何不确定内容的:他故意杀害了他的母亲,而他的母亲同样故意杀害了他的父亲。正如陪审团被召集来并不是为了发现事实真相一样,被告人被开释也不是因为有证据证明他清白:他之所以无罪,是因为陪审团——由于女神投出决定性的一票,而以纯粹的多数——裁决他不应受谴责。而且这一过程也不曾废除复仇。用复仇来回报施于家族之上的坏事、维护家族的荣誉,仍然被看作是自然秩序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5世纪的雅典,宽恕在最好的情况下被视为懦弱,在最坏的情况下则被认为须受谴责。埃斯库罗斯在帕拉斯·雅典娜的法庭中确保给复仇女神保留尊贵的席位,以及女神雅典娜用以获得复仇三女神合作的最后辩论,则是在提醒人们,她们也赢得了半数陪审员的投票。在他的戏剧中,就像在生活中一样,复仇被理想化和制度化了,但是,它的确没有被废除。
  ……
展开
目录

目录
致谢
导言
1. 从伊甸园到神明裁判
2. 纠问式审判
3. 陪审团审判(1)
4. 巫术审判
5. 动物、尸体和物品的审判
6. 莫斯科表演审判
7. 战争犯罪审判
8. 陪审团审判(2):一场司法的戏剧
结论
延伸阅读
译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