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司法公信力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309605
  • 作      者:
    毕玉谦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国法制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毕玉谦,国家法官学院教授、法学博士,国家法官学院教学部主任、国家法官学院司法审判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政法大学兼职教授,国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兼职研究员。现担任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北京仲裁委员会、南京仲裁委员会、兰州仲裁委员会等五个仲裁机构仲裁员。中国法学会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曾被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受最高人民法院委派到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进行专题研究。曾在最高人民法院从事民商事审判工作。 多年来从事理论法学研究和应用法学研究,多次主持或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司法部等重点研究项目及专项研究项目、美国福特基金会资助的研究项目。 主要学术专著有:《民事证据法及其程序功能》、《民事证据法判例实务研究》、《诉讼证据规则研究》、《民事证据原理与实务研究》、《中国证据法草案建议稿及论证》、《民事诉讼研究及立法论证》、《民事证明责任研究》 曾主编:《中国司法审判论坛》(第一卷至第二卷)、《司法审判动态与研究》(第一辑至第八辑)、《(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释解与适用》、《民事诉讼法判例实务问题研究》、《现代民商程序法原理与实务》、《法官检察官制度与实务》、《诉讼法与仲裁法》、《现代企业经营与法商实务》、《证据法要义》、《民事诉讼法教程》等。曾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中外法学》、《法学评论》、《法制日报》、《人民法院报》等报刊上发表论文逾百篇。
展开
内容介绍
    《司法公信力研究》所贯彻的基本理念旨在为社会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觉,使得社会公众通过理性思考从社会循序进化的角度来对司法公信力的起源,与社会物质文明、经济发展、政治文明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以便对当今社会司法权的行使及司法公信力有一种合理而现实的期待;通过区分并分析司法公信力与司法权威的关系,论证司法公信力的含义与价值;通过对形成司法不公的各种因素及其原因与相互关系的分析,找到司法公信力赖以形成的基础和条件;从提高司法公信力的角度探寻进行司法改革的方向以及所要采取的合理举措。总之,我们通过将司法公信力作为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来加以思考和探究,力求为中国社会的现代化与法治建设,为在社会中逐步提升司法公信力,为从不断健全和完善司法功能的角度保障社会的公平与正义贡献我们的绵薄之力。
展开
精彩书摘
    四、现代法治理念下的宪政建设<br>    司法公信力的提升与司法权威的建立有赖于政治体制改革的启动和政治生活民主化的完成。就宏观而言,司法权威以司法独立及其对于立法和行政权的真正有效制衡为前提,现代法治理念下的宪政体制是司法公信力的政治基础。<br>    宪政的建设并非朝夕之功,而是一个系统庞大的工程。需要从健全法制、尊崇法治、完善民主、保障人权、妥善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等方面推进。在这个系统工程中,完善民主政治可谓当前中国语境下宪政建设的重中之重,理由在于:首先,近些年来中国的市场经济的突飞猛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与此同时,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或者暴露了许多深层次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根本解决在于以民主政治为价值取向的政治体制改革,民主政治是发展市场经济必不可少的政治条件,没有民主政治的保障、促进和弥补作用,市场经济很难获得持续、稳健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发展将会带来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并将从根本上影响社会的安定和大众的幸福。其次,法治需要民主作为政治制度的基础。在民主国家,人民一方面用法律确认和保护自身广泛的权力和自由,另一方面通过法律来规范、制约和监督国家权力。<br>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司法公信力的基本主题<br>第一节 司法公信力的界定<br>一、司法公信力的内核<br>二、司法公信力的框定<br>三、立法权与司法公信力<br>四、行政权与司法公信力<br>五、司法公信力与社会公众对立法权、行政权产生公信力的客观障碍与发展趋势之比较<br>第二节 司法公信力的本源<br>一、司法公信力的实定本源<br>二、司法公信力的精神本源<br>三、司法公信力的思想本源<br>四、司法公信力的文化本源<br>第三节 司法公信力的基础<br>一、社会经济发展状态与司法公信力<br>二、社会政治基础与司法公信力<br>三、社会思想文化基础与司法公信力<br>四、司法本体基础的支点与司法公信力<br>第四节 司法公信力的价值<br>一、司法公信力价值的界定<br>二、社会文明的进化与司法公信力的发达<br>三、司法公信力价值的聚合<br>四、司法公信力的价值维系与社会关系的和谐<br><br>第二章 司法公信力的渊源<br>第一节 概述<br>一、司法公信力渊源的界定及研究意义<br>二、考察司法公信力渊源的基本思路和方法<br>第二节 司法公信力的历史渊源<br>一、国家产生初期的司法公信力<br>二、近代司法公信力(资本主义社会前期)<br>三、现代化背景下的司法公信力(资本主义社会后期)<br>第三节 司法公信力的理论渊源<br>一、正义观念<br>二、国家权力来源理论——以社会契约论为主线<br>三、法治理论<br>四、中国的法治实践和司法公信力<br><br>第三章 司法公信力的基础与产生条件<br>第一节 司法公信力的政治基础:现代宪政制度<br>一、宪政的基本内涵及其要素<br>二、宪政与市场经济、法治国家<br>三、宪政与司法权威、司法公信力<br>四、现代法治理念下的宪政建设<br>第二节 司法公信力的经济基础:市场经济体制<br>一、法治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br>二、市场经济对于司法权威、司法公信力的诉求<br>三、市场经济的相关问题需要法治解决<br>第三节 司法公信力的人文基础:社会法制环境<br>一、司法权威、司法公信力的社会法制环境<br><br>二、意识基础:理性意识的唤醒<br>三、价值基础:法律信仰的养成<br>四、主体先行(载体基础):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形成<br><br>第四章 司法公信力的理念<br>第一节 司法公信力的理念与司法的过程<br>一、从“价值”、“理念”与制度的关系谈起<br>二、司法公信力的理念与司法的过程<br>第二节 程序控权的理念<br>一、程序控权的理念与司法公信力<br>二、必须受到控制的权力<br>三、用权力制约权力<br>四、用程序制约权力<br>五、结语<br>第三节 诉权保障的理念<br>一、诉权保障的理念与司法公信力<br>二、关于角色的漫谈<br>三、从诉讼模式论看两权关系的定位<br>四、结语<br>第四节 诚实信用的理念<br>一、诚实信用的理念与司法公信力<br>二、诉讼在国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及对应方案的提出<br>三、诚实信用理念引入中国诉讼制度中的若干基础<br>四、诚实信用理念在中国诉讼制度中的建构<br>五、小结<br>第五节 司法衡平的理念<br>一、司法衡平的理念与司法公信力:从古代的几个判例谈起<br>二、司法衡平的概念<br>三、司法衡平的对象<br>四、司法衡平的途径<br>五、小结<br><br>第五章 司法公信力的基本属性<br>第一节 司法公信力与司法权良性运行的客观表现<br>一、司法权及其特性<br>二、司法权运行中的制度性障碍对司法公信力的负面影响<br>三、司法权的良性运行对司法公信力的积极影响<br>第二节 司法公信力与法律信仰的应有之义<br>一、什么是法律信仰<br>二、法律信仰与法学家、思想家<br>三、法律信仰与司法公信力<br>四、法律权威与司法公信力<br>第三节 司法公信力与宗教信仰密切相联<br>一、西方国家司法公信力的宗教渊源<br>二、东方国家司法公信力的宗教渊源<br>第四节 司法公信力与法律文化休戚相关<br>一、什么是法律文化<br>二、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对司法公信力的影响<br>三、西方法律文化对司法公信力的影响<br><br>第六章 司法公信力的基本要素<br>第一节 司法公信力的内在要素<br>一、法律信仰是司法主体和社会公众的内心确信<br>二、司法信任是司法公信力的本质要求<br>三、中国法治环境对公信力内在要素的影响<br>第七章 司法公信力的程序视角<br>第八章 司法公信力的建构<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