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知识产权制度基础理论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2477506
  • 作      者:
    吴汉东主编
  • 出 版 社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吴汉东,江西省东乡县人,法学博士,现任教育部人文礼科重点研究基地、国家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研究基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民商法专业博上生导师。兼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校法学学科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法学会知识产权研究会会长、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高等学校知识产权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副理事长、最高人民法院特约咨询专家、最高人民检察院特约咨询专家、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著有《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研究》《知识产权多维度解读》《无形财产权制度研究》《知识产权基本问题研究》等著作10部,另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刊物发表文章100余篇。曾获首届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第一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司法部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湖北省政府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二等奖、首届中国法学优秀成果奖专著类二等奖、司法部“第三届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奖”等。获选“2008中国知识产权年度最有影响力十大人物”,并被英国《知识产权管理》(MIP)杂志评为“2009全球知识产权界最具影响力五十人”。
    曾赴美国锡丘拉兹大学,德国马克斯一普朗克研究所、德国萨尔大学、日本北海道大学、韩国釜山大学、南斯拉大诺威萨德大学访学,曾任澳门立法议员法律顾问,并于2006年5月在巾央政治局第三卜_一次集体学习上为国家领导入讲授“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和制度建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是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
展开
内容介绍
    知识产权是知识财产私有的权利形态,归类于民事权利体系。民法所规定的基本原则和一般规范,应适用于各种民事权利制度,包括知识产权制度。“知识产权为私权”,即说明知识产权法律归属的质的规定性;同时,知识产权作为知识类财产的权利形态,与有形的动产、不动产有着明显的差别,从而在权利本体、主体、客体等方面形成了自身的特点,即知识产权有别于所有权的质的差异性。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编 范畴论
    第一章 知识产权的概念
    一、知识产权的定义方法
    在民事权利制度体系中,知识产权的用语是与传统的财产所有权相区别而存在的。英文“Intellectual Property”、法文“Propri6t6 Intel|ectuale”、德文“Gestiges Eigentum”,其原意均为“知识(财产)所有权”或“智慧(财产)所有权”。将一切来自知识活动领域的权利概括为“知识产权”,最早见之于17世纪中叶的法国学者卡普佐夫的著作。后来,这一概念被著名比利时法学家皮卡第所发展。皮卡第认为,知识产权是一种特殊的权利范畴,它根本不同于对物的所有权:“所有权原则上是永恒的,随着物的产生与毁灭而发生与终止;但知识产权却有时间限制。一定对象的产权在每一瞬息时间内只能属于一个人(或一定范围的人——共有财产),使用知识产品的权利则不限人数,因为它可以无限地再生。”知识产权学说以后在国际上广泛传播。自1967年《成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签订后,知识产权这一概念得到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众多国际组织的承认。在我国,法学界曾长期采用“智力成果权”的说法。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颁布后,开始正式采用“知识产权”的称谓,而我国台湾地区则将知识产权称为“智慧财产权”。
    在法学范畴研究以至于重大的法学争论中,在很多意见对立的场合,争论的原因和焦点往往是由概念、范畴的歧义引起的。
    ……
展开
目录
第一编 范畴论
第一章 知识产权的概念
一、知识产权的定义方法
二、界定知识产权的语境
三、本书的基本立场

第二章 知识产权的特征
一、权利归属的专有性
二、权利保护的地域性
三、权利存续的时间性
四、权利客体的非物质性

第三章 知识产权法律关系
一、知识产权法律关系概述
二、知识产权的主体
三、知识产权的客体
四、知识产权的内容

第四章 知识产权的属性
一、知识产权的私权属性
二、知识产权的人权属性
三、知识产权的政策工具属性

第二编 变迁论
第五章 古代社会的知识产权制度萌芽
一、古罗马社会的知识产权制度孕育
二、欧洲封建社会的特权制度
三、中国封建社会的知识产权制度观念

第六章 近代知识产权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一、近代知识产权制度产生的社会基础
二、近代知识产权制度产生的立法表现
三、近代知识产权制度的特征
四、近代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
五、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的出现

第七章 现代知识产权制度的变革与完善
一、现代知识产权制度的变革表现
二、现代知识产权制度面临的困境
三、后TRIPs时代摆脱知识产权制度困境的尝试

第八章 知识产权制度变迁的一般规律及对我国的启示
一、技术进步是知识产权制度变迁的动力源
二、知识产权保护是社会发展水平的晴雨表
三、知识产权制度变迁是公共政策调整的重要结果
四、对我国的启示

第三编 价值论
第九章 知识产权制度价值的概念工具
一、价值论的一般概念
二、法价值的一般理论
三、知识产权制度的价值概念和一般体系

第十章 知识产权制度价值的文化基础
一、知识产权制度形成的文化基础
二、知识产权价值观念的文化根源
三、知识产权的文化价值——一种新的价值观

第十一章 知识产权制度价值的评价主体
一、价值评价的主体视角
二、历史价值主体与知识产权价值构建
三、国家立场与知识产权制度的价值

第十二章 知识产权制度价值的目标内容
一、知识产权制度的正义价值
二、知识产权制度的效率价值
三、知识产权制度的创新价值

第十三章 知识产权制度价值的实现途径
一、知识产权制度价值实现的作用机制
二、知识产权制度价值实现的主要障碍
三、中国知识产权价值实现的一般条件:法律文化的改造和重构

第四编 体系论
第十四章 财产的非物质化革命:从所有权到知识产权
一、财产非物质化革命的历史背景
二、财产非物质化革命的私法理论准备
三、财产非物质化革命的制度创新

第十五章 非物质性财产权类型的扩张:从知识产权到无形财产权
一、非物质性财产的扩张与无形财产权的体系化
二、新财产权体系之建构:有形财产权、无形财产权、其他财产权

第十六章 知识产权的类型化与体系化
一、知识产权体系化的基础
二、知识产权的分类
三、知识产权与无形财产权体系

第十七章 知识产权类型化与体系化的立法选择:从单行法到专门法典
一、近代范式民法典有关知识产权制度的立法例
二、现代民法典有关知识产权制度的立法例
三、当代知识产权立法的通行体例
四、现阶段我国知识产权立法体例的选择

第十八章 中国知识产权体系化的未来走向:知识产权法典化
一、法典、法典化和知识产权法典化
二、知识产权法典化:面对知识经济挑战的制度回应
三、外国知识产权法典化及其原由
四、中国知识产权法典化

第五编 救济论
第十九章 知识产权救济制度的基础理论
一、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产生的原因分析
二、构建知识产权救济制度的理论选择:结果主义v.行为主义
三、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认定

第二十章 知识产权私法救济的立法例考察
一、知识产权救济的立法例评介
二、对我国现行制度的反思

第二十一章 知识产权的私法救济体系
一、知识产权的请求权救济手段
二、知识产权的请求权救济手段行使中的相关问题
三、专利权预保护与专利申请人的勤勉义务

第二十二章 反不正当竞争中的知识产权救济
一、考察反不正当竞争中的知识产权救济问题之意义
二、对不正当竞争行为性质的认识
三、市场竞争中的专有权保护方法
四、知识产权请求权对反不正当竞争中知识产权保护的作用
五、知识产权公法保护与私法保护之间的协调
结语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