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人信息控制权的沦丧
尼克松说,我们传播着我们的信息,因此可以推知我们控制着我们的信息。而在社会信息化转型过程中,我们被强大的信息收集者打败了,公民的信息控制权沦丧了。需要进行数据分析的,往往不是个人,而是一个强大的团体,包括商业机构和国家机关。他们凭籍强大的经济和技术,乃至政治能力,攻陷了我们的信息控制权,掌控着我们的个人信息。
政府历来被称为收集个人信息的老大哥(Big Brother),这说明个人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行为中,政府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从国家这个机制诞生以后,个人的隐私权实际上就受到了削弱。国家只有在掌握民众的基本信息之后才能制定大政方针并有效执行,于是政府利用国家机器尽最大限度地收集最全面的个人信息,比如人口普查、限制出入境等制度的产生。国家掌控全国人口名单之后才能确保社会的正常运作,对于集体和社会而言,这当然是维持基本秩序的需要,并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但对于个体而言,个人的权利,尤其是隐私权就受了限制和剥夺,并面临被滥用的巨大风险。从出生到死亡,我们的个人信息一直处于政府的管理和监控下,出生证、身份证、户口簿、驾照等都详细记载着我们的个人信息。虽然这些个人信息为政府管理提供了方便和重要依据,使政府工作更加高效,为人们提供了优质的个性化服务和便利,但这些脱离信息主体的个人信息,往往处于事实上的权利失控状态——信息主体并不知道谁收集、处理和利用了他们的信息,以何种手段收集、处理和利用他们的信息,这难免引发民众普遍的担忧。而政府上述行为的失当将会给信息主体的合法权益造成侵害。在政府机构的计算机系统和外界互联时,造成侵害的可能性就更大了,后果就更加严重。配合国家信息政策的落实,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政府开始大量收集本国国民的个人信息。关于建立全国性的“国家资料中心(National Data Center)”的提议,引发了美国公众的强烈抗议。拟建立的“国家资料中心”,将以计算机储存、处理由联邦政府各个机关所收集的全部个人信息。民众相信,个人信息的大量收集使传统社会迅速向透明化社会过渡,而透明化的社会往往带来对个人权利的侵害。美国民众预感到他们已经生活在一个个人信息失控的年代,而更清醒地认识到个人信息资料库(Data Bank)的建立,将造成个人信息的巨大灾难。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