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国际反恐法律文件汇编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2773090
  • 作      者:
    段洁龙主编
  • 出 版 社 :
    海洋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段洁龙,1978年至1985年就读于西南政法学院法律专业和外交学院国际法专业,2002年至2003年就读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先后获得法学学士、法学硕士学位同。1985年进入外交部条约法律司工作。曾任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一等秘书、驻美国使馆参赞。先后从事国际法、国际人权条约、国际司法协助和反恐条约等领域的法律工作和相关问题的研究。现任外交部条约法律司司长。中国国际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br>    王宗来,1979年至1986年就读于北京大学法律学系国际法专业,1999年至2000年赴美国乔治敦大学外交研究所进修,先后获得法学学士。法学硕士学位。1986年进入外交部条约法律司工作、曾任驻肯尼亚使馆二等秘书、外交部驻澳门特派员公署参赞。先后从事国际司法机构、国际海洋法、国际环境法和反恐条约等领域法律工作和有关问题的研究。现任外交部条约法律司副司长。
展开
内容介绍
    《国际反恐法律文件汇编》是一部资料翔实、内容丰富、系统全面的国际反恐法律文件集,对相关部门开展有关工作及专家学者的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恐怖主义是国际和平与安全面临的重大威胁,需要国际社会集体应对。建立和完善国际反恐法律体系,加强国际反恐合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外交部条约法律司组织相关专家搜集、整理和翻译了有关条约和文件,包括四部分内容:联合国系统国际反恐条约;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宣言或决议;区域性反恐条约以及其他相关条约。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五章 国家的权力和义务<br>    第十二条<br>    缔约各国应允许在另一缔约国登记的航空器的机长按照第八条第1款的规定使任何人离开航空器。<br>    第十三条<br>    1.缔约各国应接受航空器机长按照第九条第1款的规定移交给它的人。<br>    2.如果缔约各国在认为情况需要时,应即采取拘留或其他措施以保证被怀疑为曾犯了第十一条第l款所指的行为的人以及被移交给它的人仍在境内。采取拘留和其他措施必须符合该国法律规定,而且只有在为了进行刑事追诉或引渡罪犯程序所必要的期间内,才可维持这些措施。<br>    3.对根据前款予以拘留的人在其立即与其本国最近的合格代表进行联系时,应予以协助。<br>    4.任何缔约国,在接受按照第九条第1款的规定移交给它的人时,或发生第十一条第1款所指的行为后航空器在其领土上降落时,应立即进行初步调查,以弄清事实。<br>    5.当一缔约国按照本条规定将一人拘留时,应立即将拘留该人和必须对其进行拘留的情况通知航空器登记国和被拘留人的本国,如果认为适当,并通知其他有关国家。按照本条第4款规定进行初步调查的国家,应迅速将调查的结论通知上述各国,并说明它是否意欲行使管辖权。
展开
目录
第一部分  联合国系统国际反恐条约<br>关于在航空器内的犯罪和犯有某些其他行为的公约<br>关于制止非法劫持航空器的公约<br>关于制止危害民用航空安全的非法行为的公约<br>关于防止和惩处侵害应受国际保护人员包括外交代表的罪行的公约<br>反对劫持人质国际公约<br>核材料实物保护公约<br>制止在为国际民用航空服务的机场发生的非法暴力行为以补充1971年9月23日订于蒙特利尔的《关于制止危害民用航空安全的非法行为的公约》的议定书<br>制止危及海上航行安全非法行为公约<br>制止危及大陆架固定平台安全非法行为议定书<br>在可塑性炸药中添加识别标志以便侦测的公约<br>制止恐怖主义爆炸的国际公约<br>制止向恐怖主义提供资助的国际公约<br>制止核恐怖主义行为国际公约<br>《核材料实物保护公约》修订案<br>《制止危及海上航行安全非法行为公约》的2005年议定书<br>《制止危及大陆架固定平台安全非法行为议定书》的2005年议定书<br>关于国际恐怖主义的全面公约(草案)<br><br>第二部分  联合国大会宣言或决议<br>消除国际恐怖主义措施宣言(1994年第49届联大第49/60号决议附件)<br>补充1994年《消除国际恐怖主义措施宣言》的宣言(1996年第51届联大第51/210号决议附件)<br>谴责针对美国的恐怖袭击(2001年第56届联大第56/1号决议)<br>防止恐怖分子获取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措施(2003年第58届联大第58/48号决议)<br>消除国际恐怖主义的措施(2003年第58届联大第58/81号决议)<br>国际预防犯罪中心活动框架内加强国际合作和技术援助以促进各项有关恐怖主义的国际公约和议定书的执行(2003年第58届联大第58/136号决议)<br>在打击恐怖主义的同时保护人权和基本自由(2003年第58届联大第58/187号决议)<br>消除国际恐怖主义的措施(2004年第59届联大第59/46号决议)<br>防止恐怖分子获取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措施(2004年第59届联大第59/80号决议)<br>在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事处活动框架内加强国际合作和技术援助以促进各项有关恐怖主义的国际公约和议定书的执行(2004年第59届联大第59/153号决议)<br>在打击恐怖主义的同时保护人权和基本自由(2004年第59届联大第59/191号决议)<br>人权与恐怖主义(2004年第59届联大第59/195号决议)<br>防止恐怖分子获取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措施(2005年第60届联大第60/78号决议)<br>防止放射恐怖主义的危险(2005年第60届联大第60/73号决议)<br>消除国际恐怖主义的措施(2005年第60届联大第60/43号决议)<br>在打击恐怖主义的同时保护人权和基本自由(2005年第60届联大第60/158号决议)<br>联合国全球反恐战略(2005年第60届联大第60/288号决议)<br>消除国际恐怖主义的措施(2006年第61届联大第61/40号决议)<br>防止恐怖分子获取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措施(2006年第61届联大第61/86号决议)<br>在打击恐怖主义的同时保护人权和基本自由(2006年第61届联大第61/171号决议)<br><br>第三部分  联合国安理会预防和打击恐怖主义的有关决议<br>第1267(1999)号决议<br>第1269(1999)号决议<br>第1333(2000)号决议<br>第1363(2001)号决议<br>第1368(2001)号决议<br>第1373(2001)号决议<br>第1377(2001)号决议<br>第1390(2002)号决议<br>第1438(2002)号决议<br>第1440(2002)号决议<br>第1450(2002)号决议<br>第1452(2002)号决议<br>第1455(2003)号决议<br>第1456(2003)号决议<br>第1465(2003)号决议<br>第1516(2003)号决议<br>第1526(2004)号决议<br>第1540(2004)号决议<br>第1566(2004)号决议<br>第1611(2005)号决议<br>第1618(2005)号决议<br>第1624(2005)号决议<br>第1735(2006)号决议<br><br>第四部分  区域性国际反恐条约<br>美洲国家组织关于防止和惩处具有国际影响的针对人员的犯罪和<br>相关敲诈勒索罪行的恐怖主义行为的公约<br>经议定书修正的欧洲制止恐怖主义公约<br>南亚区域合作联盟(SAARC)关于制止恐怖主义的区域性公约<br>阿拉伯制止恐怖主义公约<br>独联体国家间关于合作打击恐怖主义的条约<br>伊斯兰会议组织关于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的公约<br>非洲统一组织预防和打击恐怖主义公约<br>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br>美洲国家间反恐公约<br>东南亚国家联盟反对恐怖主义公约<br><br>第五部分  其他相关条约<br>改善战地武装部队伤者病者境遇之日内瓦公约(相关条文)<br>改善海上武装部队伤者、病者及遇船难者境遇之曰内瓦公约(相关条文)<br>关于战俘待遇之日内瓦公约(相关条文)<br>关于战时保护平民之曰内瓦公约(相关条文)<br>日内瓦四公约关于保护国际性武装冲突受难者的附加议定书(相关条文)<br>日内瓦四公约关于保护非国际性武装冲突受难者的附加议定书(相关条文)<br>联合国人员和有关人员安全公约<br>《联合国人员和有关人员安全公约》任择议定书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