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我们向何处去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347862
  • 作      者:
    勾红洋著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全球债务危机愈演愈烈,面对日渐萎缩的海外市场,中国外向型经济面临生死考验。“中国模式”如何华丽蜕变?2012,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决战债务危机,捍卫中国经济安全!
展开
作者简介
  勾红洋,青年学者,曾任深圳鸿荣源集团首席经济分析师,国内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中国GDP核算体系进行过系统修正的第一人。他对世界经济有全面独到的认识,力图寻找一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结合之路,使之能与普通人的生活紧密联系。著有《低碳阴谋》《算算中国家底》《第七次财富潮》等财经畅销书。
展开
内容介绍
  整个世界又一次走在十字路口,全球各国似乎都处在一个个“局”中:美国、欧洲、日本等深陷债务的“危局”,穷于应付;自由、平等等传统的价值观等受到了严重的质疑,资本主义世界深陷“困局”,欧美自工业革命后建立的世界秩序受到严重的冲击;席卷世界的债务危机背后则隐藏着巨大的理论困境,经济学家身陷“迷局”,西方经济学的局限性暴露无遗,凯恩斯及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面对危机早已束手无策。
  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时局,本书作者根据多年的研究,从两部类模型出发,创新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债务危机进行“破局”,为人们观察、了解世界债务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为“中国模式”注入了新的内容,对世界经济形势进行了前瞻性的思考。作者凭借深厚的学术功底及丰富的文史知识从文化、历史、宗教、经济、政治、军事、地缘等方面展现了精彩纷呈的世界“大棋局”。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二章 无法破解的难题?是谁设置如此巨大的陷阱,李嘉图还是凯恩斯?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对于政府而言,有太多的理由和太多的地方需要花钱,刺激经济、政府公 务开支、企业补贴、各种社会福利,等等。但政府的收入总是有限的,政 府 的花销也受到政府预算的制约,最终财政赤字总是很难避免的。一般来讲,国家为了平衡财政收支有三个选择:增加税收、增发通货 或 发行国债。增加税收虽说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一招最治本,但它的缺 点 是税收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税负过重,超过了企业和个人的承受能力,不 仅税收不能增长,反而会影响整体经济的运行。增发通货算是一种“透支”体力的做法,尽管简便但也不可取,用增发通货的办法弥补财政赤字,会 导 致严重的通货膨胀,这对经济的影响最为剧烈。这样做就如同变相把老百 姓 手中的钱悄悄塞进政府的口袋里一样,会给整个社会带来极大的破坏力。无 疑,这是一种饮鸩止渴的方法。而发行国债则可以避免增税和增发通货的 诸 多弊端,政府打借条就可以轻易拿到钱,社会上单位及个人的闲置资金可 以 得到有效利用,政府利用这些钱从事基础建设和大型投资将有助于提升整 体 经济竞争能力,带动整体经济的发展。于是,借债最终也成为各国政府的 优 先选择。除了看得见的好处,如前面提到的1998年中国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例 子,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李嘉图还为政府借债在理论上给予了坚定的支持。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表述了这样一个论点:在 某 些条件下,政府无论用债券还是税收筹资,其效果都是相同的或者等价的。税收筹资和债券筹资从表面上看似有不同,但政府的任何债券发行都体现 着 将来的偿还义务,从而在将来偿还的时候会导致未来更高的税收。如果人 们 意识到这一点,他们会把相当于未来额外税收的那部分财富积蓄起来,结 果 此时人们可支配的财富的数量与征税的情况是一样的。在李嘉图看来,征税和发行公债是政府获取财政收入的两种主要方式,而政府无论选用一次性总赋税,还是选用发行公债来筹措资金,均不会影 响 消费和投资,这便是著名的“李嘉图等价”。为此,李嘉图有一个形象的 比喻:公债只是右手欠左手的债,不会损害身体。“李嘉图等价”显然并不是颠扑不破、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真理,后来 人 们对这一理论提出了诸多质疑。著名经济学家托宾就曾在其著作《财产积 累 与经济活动》中指出,“李嘉图等价”只是一种非常理想的状态,如假定 财产 为正值而没有考虑到消费者可能没有后代的情况,政府对每个消费者减少 税 负的数额相同,公债持有者与税负承担者可能再现不一致,这导致了该理 论 并没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但“李嘉图等价”定理也有拥护者,20世纪70年代,李嘉图这一原理 重新被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巴罗进行了论证,他发表于1974年的论文《政 府债券是净财富吗》在经济学界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一理论因而成为新古 典 宏观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巴罗认为,由于征税取走的是生产资本,发行公债取走的也是生产资 本,而“付不付息都不会使国家增富或变穷”,所以征税与发行公债的经济效 应是 相同的。巴罗的论证说明财政政策的无效性。1979年,中国结束了长达20年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历史,再度举借外 债,1981年,又开始发行内债,债务成中国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国 债在中国经济史上发挥重要作用则推后到了1998年。2002年3月15日上午11时许,在九届人大五次会议闭幕后,中国国务 院总理朱镕基会见中外记者。当新华社记者问“今年我国财政赤字3098亿元,占GDP比重达3%。请问总理,如何看待我国的财政风险,这对下届政府有没有影响”时,朱 总 理作了如下解释:本届政府5100亿国债,带动了银行资金和其他资金渠道,一共完成了2万亿元的工程,这2万亿的工程包括10万公里的公路,其中 13 000公里是高速公路,5000公里是干线铁路,如果包括电气化、双轨,改 造在一万公里以上。建设了95 000万千瓦的电站,全部改造了农村的电网,中国的移动电话加固定电话的数额里面增加了3.2亿门,这都是实实在在 地 摆在那个地方的。因此,我留给下届政府的不只是债务,而是2.5万亿的 优 质的资产,在将来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将长期发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 益。当我们将这一成就放在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进行解读时,可以 发 现其中非常深刻的含义。东南亚金融危机引发了东亚的一次经济大地震,它 不仅严重地摧毁了东南亚国家数十年苦心经营起来的家园,对中国经济也 造 成了巨大的冲击。1998年中国进出口总额为3239.5亿美元,较上年小幅下 跌12亿美元,这也是1978年后中国对外贸易首次出现下跌,其中对亚洲的 出口较上年降低了9.9%。危机后,东南亚各国的货币贬值非常严重,而 中国 坚决执行人民币不贬值的策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出口结构同质化严重,这 导致中国在商品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明显下降。面对这样的困局,为刺激 内 需,中国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及货币政策,当年增发1000亿元基础设施 专 项国债,为增加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发行2700亿元国债,使国债余额达到 6591亿元,1999年继续刺激内需,预算发行国债3415亿元。这两年中央财 政的债务依存度分别达到80.66%和56.7%。对于公司经营而言,如果坚决不向银行或其他债权人低头,肯定会被 视 为珍稀动物,巧妙地利用财务杠杆,用别人或银行的钱赚钱已经成为企业 重 要的经营策略。国家的运转也和公司运营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只要债务工 具 运用得当,适当的债务水平已经成为政府走出衰退的重要手段。从后来中国经济的发展来看,大规模举债无疑是中国走出亚洲金融风 暴 冲击的重要功臣。P36-38 
展开
目录

前言  这个世界怎么了?
第一篇   危局,被债务绑架的世界
第一章  债务危机汹汹来袭
巅峰坠落,美国的惊人衰败
欧洲,正在悬崖边缘
日本是个无底洞
中国没有例外
第二章  无法破解的难题?
是谁设置如此巨大的陷阱,李嘉图还是凯恩斯?
美元的诅咒
从次贷危机到债务危机,一场没有终点的救援
世界经济将走向何方?
下一个凯恩斯在哪里?
第二篇  困局,债务危机冲击下的无序世界
第三章  资本主义病入膏肓
历史真的终结了吗?
谁在制定先进与落后的标准
民主,一场蓄意的骗局4
贫富悬殊,放任自由的幻灭
高福利折腾完了,资本主义只剩下一具空壳
第四章  坍塌的世界秩序
打破平衡的临界点
从G8到G20,权杖的移交
阿拉伯成为关键先生
“文明冲突”的冲突
第三篇  谜局,揭开债务危机背后的重重魅影
第五章  不能回避马克思
破除“李嘉图恶习”
老革命与新问题
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突破口
回到现实世界
第六章  并不深奥的答案
产业空心化,欧美不可承受之重
望眼欲穿的科技革命
掠夺难以为继
贫富分化,从大萧条到债务危机的内在逻辑
第四篇  破局,中国模式的成功与定型
第七章  中国模式,破解危机的必然参照?
德国为什么成为例外?
中国如何成为债务危机中的中流砥柱
中国经济成功的原因探析
第八章  在历史中寻找未来
古希腊的明灯
约束资本的力量
厘定政府的权力边界
国家会计是重要的手段
第五篇  大棋局,未来世界的格局和方向
第九章  未来十年的走势
复杂性世界的到来
美国最终的选择——退回美洲
俄罗斯大国梦破
欧洲有没有机会把握未来?
第十章  中国,如何实现“中央突围”
中国的现实困境——逆全球化悄然临近
高铁,中国战胜危机最现实的选择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旗帜要举多高?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