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税收理论与中国税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334039
  • 作      者:
    黄静,柯艺高编著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税收理论与中国税制》遵循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结构体系,将税收理论与税收制度相结合起来,研究内容不但涉及相关的税收原则、税收负担以及税负转嫁等理论问题,还包括对各个税种相关税收要素以及现行税收政策的介绍。本书共15章,第一章至第四章主要是针对税收原则、税收负担与税负转嫁等税收理论进行阐述,较为系统全面地论述了税收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将税收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并进行分析,融入了作者近些年来的研究成果;第五章至第十五章主要是结合中国现有税收制度,对流转税、所得税以及其他相关税种进行介绍。本书在注重对各个税种相关税收要素进行介绍的基础上,更为注重各个税种的实务计算问题。同时,在阐述税收理论的基础上,介绍了我国现行税收制度相关税种的税收政策以及近年来税种改革的内容,有利于在宣传和普及最新的税收政策的同时,更好地传播税收知识。
展开
内容介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税收制度内容的更新,税收成为社会所关注的热点问题。《税收理论与中国税制》在讲解税收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现有税收制度,重点介绍近年来各税种的改革内容。《税收理论与中国税制》共15章,第一章至第四章主要是对税收原则、税收负担与税负转嫁等税收理论进行阐述;第五章至第十五章主要是结合中国现有税收制度。对流转税、所得税以及其他相关税种进行介绍,在注重各个税种相关税收要素的同时。更为注重各个税种的实物计算问题。
展开
精彩书摘
  (二)衡量税收公平标准 如何确定纳税人的经济能力或纳税能力的问题,实质上是衡量税负公平标准的选择问题。那么,衡量一个纳税人的能力应以什么为标准呢?我们大致可把税收公平的标准归纳为受益标准、能力标准和机会标准。1.受益标准 受益标准亦称利益说,即根据纳税人从政府所提供公共服务中获得效益的多少,判定其应纳多少税或其税负应为多大。获得效益多者应多纳税,获得效益少者可以少纳税,不获得效益者则不纳税。从表面上看,这一原则有一定的合理性。既然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偿付从私人经济中所得到的商品和劳务,那么人们也应对具有公益性的政府支出,按照其获得效益的多少做出相应分摊。如果税收不是按照纳税人享受政府支出效益的多少来课征的,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就成为对使用者的一种补助金,因为有些人享受这种服务是在其他人蒙受损失的情况下进行的。实际上,这种说法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它只能用来解释某些特定的征税范围,而不能推广到所有场合。如它可用来说明汽车驾驶执照税、汽油消费税、汽车轮胎税等税种,上述税种是根据纳税人从政府提供公路建设支出获得效益的多少来征收的,但它却不能说明政府在国防、教育、社会福利支出的受益情况。每个人从国防和教育支出获得的效益很难说清,也就不可能根据每个人的受益情况确定其应纳税额的多少。至于社会福利支出,主要是由穷人和残疾人享受的,在他们的纳税能力很小甚至完全没有纳税能力的条件下,又如何根据受益原则向他们多征税呢?所以,就个别税种来说,按受益原则征税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如我国车船使用税就是按受益原则来分摊的税收,即谁拥有并使用车船,享受公路、河流、湖泊或邻海的设施,谁就负担税收,不使用的车船不征税。但就税收总体来说,按受益原则来分摊是做不到的。显然,这条原则只能解决税收公平的一部分问题,而不能解决有关税收公平的所有问题。2.能力标准 能力标准亦称能力说,即根据纳税人的纳税能力,判定其应纳多少税或其税负应为多大。纳税能力大者应多纳税,纳税能力小者应少纳税,无纳税能力者则不纳税。在西方经济学界,这是迄今公认的比较合理也易于实行的标准。但如前所述,同意按照纳税能力征税是一回事,怎样衡量纳税人的纳税能力是另一回事。西方经济学界对纳税能力如何测度的问题说法不同,其中主要存在着主观说和客观说的争议。
展开
目录
总序
前言
第一章 税收概论
第一节 税收概念
第二节 税收特征
第三节 税收的职能

第二章 税收与经济
第一节 税收的经济效应作用机制
第二节 税收的经济影响
第三节 税收与经济发展

第三章 税收原则
第一节 西方税收原则的代表观点
第二节 西方现代税收原则
第三节 我国的税收原则

第四章 税制要素与税制结构
第一节 税制要素的内容
第二节 税制结构

第五章 增值税
第一节 增值税概述
第二节 纳税人
第三节 征税范围
第四节 税率和征收率
第五节 税收优惠
第六节 应纳税额的计算
第七节 申报缴纳
第八节 出口货物退(免)税
第九节 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使用与管理

第六章 消费税
第一节 消费税概述
第二节 纳税义务人和征税范围
第三节 税目与税率
第四节 计税依据
第五节 应纳税额的计算
第六节 出口应税消费品退(免)税
第七节 征收管理

第七章 营业税
第一节 营业税概述
第二节 基本税制要素
第三节 计税依据及应纳税额的计算
第四节 税收优惠
第五节 税收征管

第八章 企业所得税
第一节 企业所得税基本原理
第二节 纳税义务人与征税对象
第三节 税率
第四节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第五节 资产的税务处理
第六节 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的所得税处理方式
第七节 企业重组的所得税处理
第八节 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的所得税处理
第九节 应纳税额的计算
第十节 税收优惠
第十一节 源泉扣缴
第十二节 特别纳税调整
第十三节 征收管理

第九章 个人所得税
第一节 个人所得税概述
第二节 纳税义务人
第三节 征税范围
第四节 税率一
第五节 应纳税所得额的规定
第六节 应纳税额的计算
第七节 税收优惠
第八节 征收管理

第十章 资源税
第一节 资源税的概念、特点及作用
第二节 纳税义务人
第三节 征税范围和税率
第四节 应纳税额的计算
第五节 税收优惠
第六节 征收管理
第七节 资源税的改革

第十一章 关税
第一节 关税概述
第二节 我国的关税制度
第三节 关税的完税价格和应纳税额的计算
第四节 关税的申报缴纳

第十二章 印花税
第一节 印花税概述
第二节 印花税的征税范围和纳税人
第三节 税率和减免税
第四节 印花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第五节 印花税的计算方法
第六节 印花税税收征管

第十三章 土地增值税
第一节 土地增值税概述
第二节 土地增值税纳税人征税范围和税率
第三节 土地增值税的计税依据与应纳税额的计算
第四节 土地增值税的减免税
第五节 土地增值税的申报和缴纳

第十四章 其他各税
第一节 耕地占用税
第二节 城镇土地使用税
第三节 房产税
第四节 车船税
第五节 城市维护建设税
第六节 教育费附加
第七节 契税
第八节 烟叶税
第九节 车辆购置税

第十五章 税收基础理论及税收政策探析
第一节 税收、国民经济与拉弗曲线形态分析
第二节 税负转嫁定量分析及应用
第三节 积极财政政策、紧缩货币政策效应及其配合政策研究
第四节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财税政策研究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