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法哲学通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5067366
  • 作      者:
    张文显著
  • 出 版 社 :
    辽宁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张文显,吉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硕士,哲学博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国际法律哲学和社会哲学协会执行委员。代表性著作有:《法哲学范畴研究》,《二十世纪西方法哲学思潮研究》,《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理论、方法和前沿》(主编);代表性论文有:《中国步入法治社会的必由之路》,《市场经济与现代法律精神》,《再论建构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法学》。
展开
内容介绍
    法律是定分止争的实践理性——<br>    “定分止争”源自先秦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管仲,蕴含着法律要明确权利、义务及各自的界限,公正合理地调整利益关系,缓解和消除利益冲突,实现国泰民安。“实践理性”体现了近代以来的法律精神,是对传统意义“定分止争”的理性引导、科学规范和价值重塑。<br>    哲学是求真尚善的思想艺术——<br>    哲学研于概念之华,臻于逻辑之美,凝于智慧之思,是思想方法,更是思想艺术。西方哲学旨在“求真”,东方哲学意在“尚善”,求真与尚善融合了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种哲学思潮的精华,更与作者推崇的“良法善治”有机契合。<br>    法哲学则是以哲学的眼光和智慧对法律的观照和反思——<br>    法哲学产生于哲学与法律的有机对接,法哲学对于法律来说,是观照,亦是反思:“观照”源于东方佛学,真意在于解读和明了;“反思”源于西方哲学,实质是追问和批判。以哲学的眼光观照法律本体(规范、制度、运行等),以哲学的智慧反思法律理性(思想、学说、价值等),体现了法哲学的实证性和批判性的双重特征,也体现了法哲学作为法学认识论、本体论和价值论的有机统一。
展开
目录
序言<br>上篇  法学<br>第一章  法学的一般原理<br>第一节 法学的研究对象<br>第二节 法学与相邻学科<br>第三节 法学的体系与分科<br>第四节 法学的发展<br>第二章  法哲学<br>第一节 法哲学的概念<br>第二节 法哲学的基本范畴<br>第三节 法哲学的研究范式<br>第四节 现代西方法哲学研究范式<br>第五节 当代中国法哲学研究范式<br>第三章  部门法哲学<br>第一节 部门法哲学的属性<br>第二节 部门法哲学的方法<br>第三节 部门法哲学的研究对象<br>第四节 部门法哲学研究实例:对《物权法》草案  第五稿的反思与追问<br>第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哲学<br>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哲学的思想渊源<br>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哲学理论体系的形成<br>第三节 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哲学<br><br>中篇  法律<br>第五章  法律的一般原理<br>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br>第二节 法律的本质<br>第三节 法律的基本特征<br>第四节 法律的渊源、分类和效力<br>第五节 法律的历史类型<br>第六章  法律要素<br>第一节 法律要素的概念及其学说<br>第二节 法律概念<br>第三节 法律规则<br>第四节 法律原则<br>第五节 法律要素与立法科学化<br>第七章  法律行为<br>第一节  法律行为的概念<br>第二节  法律行为的过程与结构<br>第三节  法律行为的分类<br>第四节  法律行为的评价<br>第八章  法律关系<br>第一节 法律关系的概念<br>第二节 法律关系的主体与客体<br>第三节 法律关系的内容<br>第四节 法律关系的分类<br>第五节 法律关系的形成和变动<br>第九章  法律责任<br>第一节 法律责任的概念<br>第二节 法律责任的本质<br>第三节 法律责任的主体、客体、类型<br>第四节 法律责任的认定和归结<br>第五节 法律责任的执行<br>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及其运行<br>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br>第二节  科学立法 民主立法<br>第三节  自觉守法 行权履义<br>第四节  依法执政 执法为民<br>第五节  和谐司法 救济权利<br>第六节  强化监督 维护法制<br><br>下篇  法治<br>第十一章  法治的一般原理<br>第一节 法治思想的演化<br>第二节 现代法治的概念<br>第三节 现代法治的要素与机制<br>第十二章  现代法治理念与法治精神<br>第一节  现代西方法治理念<br>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br>第三节  法治的时代精神<br>第十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br>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形成<br>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特征和基本标志<br>第三节 法治现代化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法治<br>索引<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