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罗斯福外交思想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11105360
  • 作      者:
    赵志辉著
  • 出 版 社 :
    安徽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罗斯福外交思想研究》对罗斯福外交思想的研究试图回答三个问题:(1)罗斯福外交思想的来源;(2)罗斯福的思想特征和性格特征;(3)罗斯福外交思想的主要内容。《罗斯福外交思想研究》重点探讨第三个方面的内容。《罗斯福外交思想研究》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展开
作者简介
    赵志辉,安徽省淮南市人,1965年生,历史学教授,博士。2001年获南京大学世界史专业博士学位,2003年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博士后流动站出站。其间在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历史系、科研处和人文社会科学处从事教学及科研管理工作,被评选为“安徽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008年调入浙江师范大学工作,为人文学院历史学系系主任。在《世界历史》、《史学理论研究》、《美国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主持2007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战时美国的中国大国地位政策思想研究”(07BSS017)和安徽省精品课程《世界现当代史》,曾两次获得安徽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类三等奖。
展开
内容介绍
    1933年,美国第三十二任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上任之际,美国社会正面临空前的危机。国内的经济大萧条不仅严重削弱了美国经济的基础,甚至危及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制度;国际上,法西斯主义日益崛起,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和平。在这个历史的转折关头,罗斯福实行了大规模的新政改革措施,成功领导美国人民度过了经济危机,完善了美国工业社会,推进了美国现代化进程。在对外关系上,罗斯福领导美国不但摆脱了孤立主义的纠缠,而且站在反法西斯国家一边,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罗斯福在领导美国人民赢得战争的同时,又把国内新政改革的目标和措施推广到世界,力图按照美国的价值观重建国际秩序,塑造美国主宰下的战后世界。但像众多的政治家一样,罗斯福历史功绩虽然不断受到人们的颂扬,但其外交政策的一些方面也备受批评与指责,从而使他成为最受争议的美国总统之一。
展开
精彩书摘
    成立某种形式的国际托管机构,来管理这些岛屿和属地。
    莫洛托夫回答说“他并不怀疑,总统关于托管的原则也会受到莫斯科的欢迎”。①罗斯福认为,托管制思想大大优于国联的委任统治制度,因为托管制主要由国家共管,托管国要受到国际社会的监督,而委任统治制让管理国几乎完全控制了托管地,国联的监督作用甚微。
    总统最初提出的托管地范围只包括对盟国具有战略意义的殖民地如日本委任统治的岛屿和其他太平洋地区的殖民地包括英国和法国殖民地马来亚、新加坡和印度支那等。而可以担任托管国责任的只有美、英、苏、中几个大国,并由它们共同组成的委员会负责监督托管事务。
    1943年以后,罗斯福把他的托管制思想所涉及的地域范围大大增加了,几乎包括在轴心国附近对盟国具有战略意义的所有地区,即使像新喀里多尼亚(NewCaledornia)和达喀尔(Dakar)这样的地区也不例外。在德黑兰会议期间,他说服斯大林接受了他的思想,但他并没有同丘吉尔讨论此事,因为丘吉尔怀疑他的托管制把大英帝国的部分领土也包括在内。
    此后,罗斯福开始把他的托管制原则推广到世界各地所有的殖民地。例如,托管制应该适用于那些因宗主国没有能力实行管理的岛屿和殖民地;也适用于国联原有的委任统治地。罗斯福认为,在委任统治制度下,有一种强烈的趋向是,委任统治国家认为它们也被同时赋予了主权,因此,更好的办法就是几个国家共同托管而不只是一个国家。托管制也同样适用于强大的欧洲国家占有的殖民地。这些殖民地由于欧洲国家不可能长期占领,而且那里的人民暂时还没有自治的准备,因此托管是最好的办法。
    罗斯福认为,像法属摩洛哥这样的保护国就应该被纳入托管范围。摩尔人正在闹事,因为他们认为,法国把摩洛哥看作是殖民地,“他们不想再忍受剥削”。因此,由法国、英国、美国三个国家共同托管将是更好的办法。无论如何,他不认为,“一个摩尔人占90%的地区要永远受法国人的控制”。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罗斯福外交史学述评
一  早期研究:一致论时期(40年代中期~60年代初)
二  新现实主义和新左派的崛起(60年代初~70年代中期)
三  新一致论的出现(70年代中期~80年代初)
四  “新保守史学”的兴起及其论战(80年代)
五  冷战后时期
六  国内研究现状

第二章  罗斯福外交思想的来源
一  罗斯福早年对外交的兴趣
二  马汉和西奥多·罗斯福的信徒
三  威尔逊与罗斯福的理想主义
四  西方自由主义传统对罗斯福的影响

第三章  罗斯福的思想和性格特征
一  罗斯福:目标论者
二  罗斯福:务实的理想主义政治家
三  罗斯福:改革家
四  罗斯福:人道主义者
五  罗斯福:乐观主义者

第四章  国际睦邻思想
一  睦邻思想的渊源和背景
二  睦邻思想的形成与它的全球性
三  罗斯福睦邻思想的内容
四  实现国际睦邻的措施
五  结论

第五章  反法西斯主义思想
一  反法西斯主义既是罗斯福的军事目标,也是其政治目标
二  罗斯福对法西斯的看法
三  不妥协和平与无条件投降
四  清算军国主义和摩根索计划

第六章  世界裁军思想
一  早期的军国主义思想
二  裁军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三  战时裁军思想的变化
四  罗斯福主张裁军的原因
五  结论

第七章  反殖民主义思想
一  罗斯福反殖民主义的外交史学
二  罗斯福的反殖民主义思想
三  罗斯福反殖民主义的原因和制约因素
四  结论

第八章  国际新政思想
一  国际新政的思想基础和目标
二  国际新政思想的主要内容
三  国际新政改革的指导原则
四  结论

第九章  集体安全思想
一  二战前罗斯福的集体安全思想——罗斯福对国际联盟看法的演变
二  战时罗斯福的集体安全思想——大国警察制思想的形成和演变
三  罗斯福将四大国列为警察的原因
四  结论

第十章  罗斯福的对华思想
一  罗斯福的中国情结
二  罗斯福的中国大国地位思想
三  罗斯福眼中的蒋介石
四  罗斯福对中共的看法
五  结论
结束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