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后起的区域经济合作
当今世界,地区主义思潮推动下的区域经济合作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壮大,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到2005年,正式生效的区域贸易协议达到300多个,其中以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最为突出。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亚洲国家,特别是东亚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与一体化进程就显得滞后和缓慢。直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才促发东亚各国通过区域合作增强抵御风险能力的设想。同年12月,首届东盟和中日韩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吉隆坡举行,就东亚发展前景、亚欧会议及金融危机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1998年,在第二次“10+3”会议上,韩国总统金大中提议建立由民间学者组成的“东亚展望小组”,研究东亚合作问题。该小组在2001年的首脑会议上提议签署“东亚自由贸易协定”,这次会议之后,由各国政府官员组成的东亚研究小组进一步研究.了这个建议,并在2002年的首脑会议上提出了《东亚研究小组最终报告》,报告提出将东亚自由贸易区作为一个中长期的课题进行研究。
中国政府积极响应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倡议,在2001年中国与东盟“10+1”会议上,朱铬基总理正式提出了建立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议,东盟各国领导人表示赞同,决定用10年的时间建成自由贸易区,同时商定了新世纪初双方重点合作的五大领域。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签署了以自由贸易区为主要内容的《中国一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同时,为了使双方尽早享受到自由贸易区的好处,在这个框架协议中还附有一个“早期收获计划”(Early Harvest Program)。所谓“早期收获计划”,就是指双方就某些容易达成一致的领域提前实现自由化的计划,2004年1月1日起开始启动这一计划,其中中国与东盟六个老成员国不迟于2006年将关税降为零;东盟四个新成员国不迟于20lO年减至零。2004年11月,中国与东盟签署了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货物贸易协议》、《争端解决机制协议》,根据协议,2005年1月1日起全面启动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降税进程,大约7 000类商品将逐步实现零关税。2005年7月20日,《货物贸易协议》开始实施,标志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入了一个实质性的阶段。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