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社会认知与联盟信任形成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8084346
  • 作      者:
    尹继武著
  • 出 版 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尹继武,1980年6月生于江西永新。2001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获法学学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主要研究兴趣为政治心理学、国际安全与中国外交。在《世界经济与政治》、《欧洲研究》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走向世纪之交的国际社会,以其前所未有的成就,期盼着、静候着一个崭新时代的到来。人类从未有过如此辉煌的业绩,也从未面临过如此艰难的选择。当下之时,人们刚刚庆幸于和平地实现了国际格局的大转换,却又忧心忡忡于帝国崩溃之后的动荡与纷乱;旧有观念系统被冲击后的迷惘与困惑,以及未被摧毁的武力所带来的疑虑与恐惧。人们在欢呼史无前例的繁荣进步之余,还不得不为已经显露、或尚被隐匿的种种不测之虞所困扰:国际交往迅速增加之后所伴生的失控;政治经济体制变迁的同时引发的失却平衡;科技昌盛之后所出现的自然与社会生态破坏;尤其是新一轮大国竞争所酝酿的国际社会的重大变化。凡此种种,无不对这个因循沿袭和重新构建中的国际政治秩序提出巨大的挑战。
展开
精彩书摘
  国际政治是大国政治的舞台,联盟成为常见的大国对外行为选择。事实上,小国政治经济学与对外战略中的联盟行为与现象亦是屡见不鲜。出于现实安全利益考虑,小国往往与外部大国结成军事联盟。一般来说,小国容易与外部大国结成力量非对称性军事联盟。比如,冷战期间,美苏两国在发展中国家广泛扶持代理人,争夺战略空间与资源。如此而言,联盟行为并非为大国所特有,也与单位国家属性(如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等)不具有直接的关联,即国家属性并不能决定国家联盟行为的偏好及程度。
  从古希腊城邦时代至近现代的西方文明发展史来看,尽管国际体系的基本格局、单位国家的属性以及领导人信息加工(information process)方式不同,但是作为一种国际关系经验事实的联盟现象,并无多大差别。在东方文明发展史上,中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有战国七雄逐鹿中原的国际关系事实,当中“合纵连横”的外交战略与当今国际关系中的制衡(balancing)或追随(bandwagoning)联盟方式不谋而合6。中国古代的一些联盟思想(并未理论化与系统化)与当今西方联盟政治理论异曲同工,如有学者试图以中国古代的经验事实验证西方战略研究中的攻防平衡理论(theory of oftense-defense balance)。至近现代,中国外交政策中的联盟外交与行为也是十分丰富。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国际统一战线政策就具有联盟外交之意寓。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中国实行对外联盟外交政策,先后与苏联、朝鲜、越南、阿尔巴尼亚等社会主义国家联盟。这种非对称的军事政治联盟外交并未持续很长时间,但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国际关系与中国外交研究课题。
展开
目录
丛书总序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既有的理论解释及其不足
第三节 本书的基本结构与章节安排

第一章 认知心理学与国际关系研究
第一节 认知研究兴起:背景与正当性
第二节 认知研究概述:变量关系与研究进展
第三节 认知研究评估:进步及其问题

第二章 社会认知与信任形成:理论与方法
第一节 认知与情绪的相互作用及其机制
第二节 情绪、理性以及国际政治世界
第三节 本书的研究假定

第三章 联盟信任的形成:理性主义和社会认知的解释框架
第一节 信任的概念化与度量
第二节 信任的生成机制I:弱式理性主义的解释
第三节 信任的生成机制Ⅱ:社会归因理论的解释

第四章 个案分析与理论说明
第一节 北大西洋联盟的形成:既有解释及评估
第二节 理性主义与北约联盟信任形成:基本理论预期
第三节 社会认知与北约联盟信任形成:基本理论预期

结语
第一节 本书的基本结论
第二节 本书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第三节 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