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全球化叙事下的美国式消费VS中国式制造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3618359
  • 作      者:
    叶培红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全球化使得美国式消费与中国式制造,在很多方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同样,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欧洲的消费文化与中国制造之间,也愈益走向竞争中的融合与渗透。
  《全球化叙事下的美国式消费VS中国式制造》辑录了一个资深中国记者自2005年以来的一批深度报道和评论文章,这些来自美国消费市场和中国生产企业的一线观察和采访,从经济全球化的视角对“美国式消费”和“中国式制造”进行了真实的记录和多向度的思考,《全球化叙事下的美国式消费VS中国式制造》(作者叶培红)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经济体之间竞争、合作与共融的现状。
展开
作者简介
  叶培红,1978年9月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1982年8月毕业后曾供职于国家轻工业部机关,开始接触当时尚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关系民生温饱的消费品制造业,并在改革开放初期走访了大量的消费品制造企业,写了一系列企业改革的调研报告。1985年起开始从事新闻媒体工作,此后一直致力于中国消费品制造业和消费市场发展的观察、采访和报道,尤其关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外消费市场和消费文化的比较。先后任《中国轻工报》、《消费时报》记者、编辑、新闻部副主任、记者部副主任,《中国经贸》杂志主编、《消费者》杂志主编。现任《消费日报》理论部主任。
展开
内容介绍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美国式消费和中国式制造,具有超越制造和消费,也超越了世界上这两个最大经济体之间经济贸易往来的意义。它从生活方式与生产方式,即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化行为中拓展了一条途径,传递着东西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传统和现代文化理念以及价值观的交互作用,这种交互作用是一个冲撞、融合的过程,是一元化与多元化博弈的过程。
  今天的美国消费与中国制造,在很多方面已经融合至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这两个世界上第一大和第二大经济体的发展,既是对经济全球化的最经典阐释,也是对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方向的重要启示。
  《全球化叙事下的美国式消费VS中国式制造》辑录了一个资深中国记者自2005年以来的一批深度报道和评论文章,这些来自美国消费市场和中国生产企业的一线观察和采访,从经济全球化的视角对“美国式消费”和“中国式制造”进行了真实的记录和多向度的思考,《全球化叙事下的美国式消费VS中国式制造》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经济体之间竞争、合作与共融的现状。
展开
精彩书摘
  据一位专门往来于中国和美国之间做中国产品批发的中国商人告诉我,一般的日用品,在中国义乌组织进货,l元人民币的货到美国以l美元市场价售出。比如,洗澡搓澡用的塑料花,在上海的早市卖l元两个,在美国的跳蚤市场卖l美元两个。
  99美分店的兴起以及国内义乌这样大型的小商品生产批发基地的出现和发展,使许多原来在美国从事餐饮业的中国人改行,专门批发中国的低档次商品,因为相比之于餐饮业,这个行当不那么辛苦,赚钱也不少。
  于是,几乎是与美国品牌的中国制造齐头并进,地摊货档次的中国产品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了美国市场的大街小巷。
  而唐人街,可以算是低档中国制造产品最集中的地方了。
  从地铁站出来,进入纽约唐人街,瞬间很容易对自己是否身处美国产生怀疑。拥挤狭窄的街道,熙攘的人群,促狭密集的小店小铺,这一切都像是来到了中国十几年前某些南方的小城。一些店铺出售的商品,其摆放和悬挂的方式以及产品种类,几乎和北京大栅栏、未改造前的秀水市场一模一样。
  以前有一种说法,唐人街的东西主要是卖给在美国生活的中国人的。但随着中国制造产品的丰富,这种情况正在改变。一到周末,街上满眼都是美国人,许多美国家庭夫妻俩带着好几个孩子全家出动,像中国人逛庙会一样来逛唐人街。
  脏也好,乱也好,拥挤也好,唐人街对许多美国人还是具有挡不住的魅力,这魅力绝大部分就来自价廉无比的地摊货。
  吃一顿中国餐——其实也就是类似盖浇饭那样的简易快餐,在琳琅满目的商品堆里挑挑选选,还可以还价(虽然不像北京那样能拦腰砍一半),买下一堆中国货,总共也就花不了几十美元,这是何等的快乐啊。
  虽然,廉价的中国货也经常让他们的快乐变成苦恼和抱怨:一洗就脱线或掉色几乎是大部分中国日用品最常见的质量问题。但抱怨之后,苦恼之后,他们还是会再次来买。毕竟,以如此低廉的价格购买日常生活中实用的易耗品,其中的实惠和满足已经足可以抵销低质量带来的遗憾了。
  自从中国加入wT0并迅速地成为制造出口大国之后,在国内的许多场合,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业界始终在讨论着一个问题:是做大还是做强?是甘愿做国际品牌的最大制造中心,还是要创中国自己的世界名牌?
  在美国的部分华商中间,我同样感受到了这个问题带来的一种焦灼、一种渴盼,以及一种不确定的等待。
  刘先生,曾经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第一批自费留学生,出国前为北京一家大医院的医生,到美后苦读多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现经营纺织品生意,主要产品为床上用品。
  认识他,是在纽约另一个朋友的家里。2004年的最后一天,在纽约皇后区法拉盛一个中国人聚居的小区里,这位朋友举行了一个小型迎新晚会。
  参加聚会的有十几个中国人,其中就有刘先生和他的夫人。
  瘦高的个子,儒雅而温和。在他身上似乎没有太多商人的色彩,却依然留着如此鲜明的一个大夫温文尔雅的痕迹。如果不是朋友介绍他的身份,我很难相信他是一家颇具规模的公司的老板,他的夫人则是公司的销售经理。他们的公司名叫GLOBAL TFxllLE(环球纺织品),公司名称同时也是产品商标,商标的标识是两个单词开头的大写字母:GT。
  那天晚上,他们夫妇俩是驾着一辆货车来参加聚会的,因为下午一直在忙着给几家商场送货。
  老板亲自送货?大家不由地发出同样的疑问。他解释说,没办法,因为节日,一些雇员放假走了,人手紧。
  他向我介绍,他们这个GT牌子的床上用品,在美国各大商场已经有一定声誉了,从东部到西部的几大城市,在相关的商店和柜台里几乎都能看到这个牌子的产品。
  “很不容易啊,在美国能创出一个被市场认可的牌子:”我有几分惊讶。
  “没办法,”他说,“做了几年之后,强烈意识到必须要有自己的牌子。否则只能停留在很低微的批发利润上。而且,我们既然拥有并且熟悉国内那么广阔的加工基地,为什么不试着创自己的牌子呢?”
  他们的产品,也是在国内的浙江义乌加工的。现在每个月都有集装箱分别在东海岸和西海岸的港口到货。
  他还告诉我,因为面临着纺织品配额的取消,大量的中国纺织品可能会以更低的价格进入美国市场。对应这一变化,其实美国海关早就在采取一些非关税手段来限制。比如,海关检查项目的增加,等待检查周期的加长,这些环节无疑马上就增加了海关仓库费用以及检查费用,使成本增加,也就提高了最终零售价。
  那天晚上,在皇后区法拉盛那套不大然而很舒适而温馨的公寓里,透过客厅的落地窗户,一群中国游子远眺着哈德逊河对岸曼哈顿辉煌的灯火,一首接一首地口昌着中国歌曲:《同一首歌》《难忘今宵》《一条大河》《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我的中国心》……老歌的旋律和那些记载着20世纪一代人情感方式的歌词,在这个夜晚,在这个远离中国的城市,竟使得这些已经在美国生活多年甚至加入了美国国籍的中国人热泪盈眶。
  我观察到刘先生一直没有唱歌,他只是在一边静静地坐着,旁边依着他那位长得小巧玲珑的夫人。夫妇俩看上去都已经不那么年轻了,但他们脸上的表情和形体语言上带着一种相依为命与相互支撑的沧桑岁月感,显得非常动人。
  在大家的一再怂恿和夫人的鼓励下,刘先生拿过麦克风唱了一首前苏联歌曲。一展歌喉,举座皆惊。
展开
目录
代自序
第一部分 消费的美国:全球化大观园
引子
1.MADE IN CHINA!MADE IN CHINA 11 MADE IN CHINA!!!
2.爱也中国造,恨也中国造
3.地摊货的诱惑
4.一个医学博士商人的中国品牌焦虑
5.老字号中餐馆:坦然的假名牌
6.原汁原味麦当劳
7.起诉麦当劳
8.公共厕所的公共消费
9.汽车王国的堵车与停车
10.感受纽约地铁
11.买药.卖药!
12.69美元陷阱:体验华人旅行社营销规则
13.在百老汇看歌剧
14.美国人难解中国“吃”风情
15.退货理由:我不喜欢已经足够
16.消费税:公民的权益意识
17.我是消费者,我是公民,我有公民权——访美国消费者民间维权组织Public Citizen
18.确保消费品安全是政府的重要职责——访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
19.挣父母的钱,自由地花
20.会哭的孩子没奶吃
2I.砍价=不公平?
22.从911到311:无所不包的公共求助服务系统
23.结束语:冲突与融合、竞争与共赢下的消费时代
第二部分 中国制造:传奇与困惑
1.张瑞敏与海尔风云
2.郑秀康:鞋王的光荣与梦想
3.从Hitachi到Highly:世界空调业的“中国芯”——上海日立电器有限公司的“中国制造”历程
4.诗意的历史回望与理想的现实践行——凌兰芳和他的“丝绸之路”
5.永嘉鞋业的前世今生
6.两个温州鞋老板的故事
7.草根经济与改革开放的民间支持力量——对温州经济30年发展历程的采访回顾与再思考
8.温州消费制造业:繁荣已逝。何从突围
9.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浙江民营企业转型创新的观察与思考
10.调整与重塑:浙江中小企业走出危机的必由之路——访浙商研究院院长、浙江工商大学教授吕福新
11.涨薪潮涌下的“中国制造”
12.中国的茶叶与英国的“立顿”
13.美国消费者的产品安全与人文价值观——访美国华人全国委员会主席薛海培
14.社会责任:中国企业直面新考量标准
15.公众监督与消费选择挑战企业环境责任
第三部分 消费增长:富裕的悖论
1.“美国梦”已成神话?
2.从消费主义到新节俭时代
3.富豪炫耀性消费升温与内需不足
4.奢侈品消费的“中国模式”
5.借银行的钱:快乐并痛地消费着——关于美国人的消费信贷生活一席谈
6.当“环保”渐成消费时尚
7.节能减排呼唤消费者环境责任
8.中国奢侈消费:风从哪里来
9.慈善与公益是财富的道义——比尔·盖茨慈善中国行的冲击波
10.移动互联网:消费者主权时代的到来
11.“她世纪”与女性消费主导时代
12.政府如何保障“居者有其屋”——访国家外专局特聘美籍规划建筑专家、美国龙安集团总裁饶及人
13.“舌尖上”的企业与政府责任——有感于奥委会质疑。麦当劳”是否适宜继续赞助奥运和《慢性病防治中国专家共识》的报道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