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现代服务企业的服务创新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5408120
  • 作      者:
    张晶敏著
  • 出 版 社 :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现代服务企业的服务创新》是作者张晶敏在吉林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项目的主要研究成果。作者在大量研读国内外服务创新领域重要文献的基础上,经过系统的研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服务创新理论基础,反映了该领域的新进展和前沿。通过阅读《现代服务企业的服务创新》,读者可以比较系统地了解服务创新的研究现状和研究动向。《现代服务企业的服务创新》的研究内容充分体现理论创新成果,对推动学科建设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开拓性意义,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和应用价值,希望为服务创新理论在服务业的应用做出贡献。《现代服务企业的服务创新》阅读对象为管理类专业研究人员、创新理论工作者、服务业管理者、政策决策者及研究人员、企业高级管理人才、从事服务创新活动的相关人员。
内容介绍
      《现代服务企业的服务创新》特别注重学术研究的开拓性、规范性、可靠性和应用性。全书共分八章,第一章为绪论。第二章全面介绍服务的相关理论以及我国服务业发展概况,找出处于转型期的我国服务业与发达国家相比滞后的原因。第三章系统阐述创新与服务创新的理论,介绍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阐述创新与服务创新的概念、特征、类型等,为后续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第四章分析服务创新的影响因素,包括企业内部与外部因素、宏观与微观因素。第五章基于知识价值链构建服务企业的创新模型,引入知识管理理论,分析知识价值链对服务创新的影响机理和机制。第六章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来制定服务企业的创新战略,包括产业集群创新、行业组织创新和微观层面的企业创新策略。第七章是服务创新的评价,将定性与定量的研究方法相结合,从宏观角度对我国服务业整体发展状况进行分析评价,从微观角度对服务企业的服务创新绩效加以分析。第八章是服务创新的案例研究,以旅游企业为例,基于问卷调查与公开数据来进行实证检验。
精彩书摘
    (3)服务产业与就业关系理论 
    ①就业结构的演进理论:“配第一克拉克定理” 
    英国经济学家柯林?克拉克在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关于劳动力就业随经济发展而转移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从历史实证角度论证结构演变的规律。这一规律在经济学说史上叫做“配第一克拉克定理”。 
    对产业变动做出最早观察的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他是西方经济学界公认的“第三产业理论”的奠基人。配第于1690年发表了著名的《政治算术》一书,其主要内容是揭示了产出转移的方向、动因及后果。配第认为:“工业收益比农业多得多,而商业收益又比工业多得多。”产业收益的差异使不同产业的劳动者的收入出现了差别。配第认为,不同产业之间收入水平的差异,是促使不同产业劳动力在产业之间转移的动因,而转移的方向是农业转移到手工业、商业和制造业。同时,配第还注意到,随着经济发展,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必然下降的历史趋势,并指出劳动力在产业之间转移的后果是收益增多、消费水平提高,各项经费也更加节省。上述观点体现了配第的一个基本思想,即产业不同,收入不同,这种产业之间的收入差异促使人均国民收入提高,并使农业所占比例下降。这种关于产业“收入差异”推动劳动力就业结构变化的论断,在经济学说史上被称为“配第定理”。 
    1940年,英国经济学家柯林·克拉克出版了《经济进步的条件》一书,进一步深化了配第的理论,发展了费雪“第三产业”的提法,形成了在经济史上有较大影响的“克拉克定理”。 
    首先,克拉克发展了费雪的提法,更加广泛地采用“第三产业”概念。他把产业结构明确地划分为三大部门:第一大部门以农业为主,包括直接利用自然资源的部门;第二大部门以制造业为主,包括采矿业;第三大部门主要是非物质生产部门和无形部门,包括批发零售业、银行业、信托业、一部分运输业等。克拉克还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居民会对消费提出新的要求,从而出现适应生产和生活需要的日益众多的服务行业,甚至作为经济发展外部条件的政府活动也被视为服务。这样,在实际生活中几乎所有的服务性行为都被包含进第三产业。所以,克拉克在1957年《经济进步的条件》一书的第3版出版时,提出了以“服务性产业”代替费雪提出的“第三产业”。此后,经济学家在产业划分时正式沿用了这两套术语,即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或农业、工业、服务业。 
    其次,克拉克在“配第定理”的基础上,研究了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的演化规律,揭示了劳动力就业结构与经济发展程度之间的深刻关系。他运用三次产业分类法对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变化过程作了详细考察,结果发现,随着时间推移和人均国民收入的不断提高,社会进步的结果是农业中的就业人数相对于制造业就业人数趋于下降。接着,制造业的就业人数相对于服务业的就业人数也趋于下降。这一结论被称为“克拉克定理”,该定理的反向解释为:随着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转移,人均国民收入将不断提高。克拉克本人认为,他的发现不过是印证了配第的观点。所以,经济学说史上把配第的观点和克拉克的发现统称为“配第一克拉克定理”。 
    ②库兹涅茨对克拉克理论的发展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库兹涅茨在克拉克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收集和整理了20多个国家的庞大数据,从“国民收入”和“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人手,对伴随经济增长的产业结构变化做出了分析,其主要结论是: 
    第一,第一产业的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相对比重趋于减少。 
    第二,第二产业的国民收入相对比重上升,劳动力比重大致不变。它反映工业化达到一定水平后,第二产业不大可能大量吸收劳动力。 
    第三,第三产业即服务产业的劳动力相对比重几乎在所有国家中都呈上升趋势,但国民收入相对比重未必与劳动力相对比重的上升同步,但总体上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这一结论表明服务具有很强的劳动力吸纳特征。 
    ……
展开
目录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展望

2 服务概论
2.1 服务的相关理论
2.2 我国服务业发展概况

3 服务创新理论研究
3.1 服务创新的存在性
3.2 服务创新的研究综述
3.3 相关理论基础

4 服务创新的影响因素研究
4.1 基于创新的服务业分类
4.2 服务业创新的影响因素分析
4.3 服务创新的影响因素模型

5 基于知识价值链的服务企业创新模型及体系构建
5.1 有关价值链的基本理论
5.2 服务业知识价值链的分析
5.3 知识管理对服务创新的影响模型分析
5.4 基于知识价值链的服务创新模型机理分析
5.5 基于知识价值链的服务创新体系的构建

6 服务业的创新战略
6.1 服务创新战略概述
6.2 服务产业集群创新
6.3 服务行业组织创新
6.4 微观层面服务企业创新分析

7 服务创新的评价
7.1 服务创新对企业绩效的重要性
7.2 服务创新的测度
7.3 绩效评价的相关理论
7.4 服务创新发展评价

8 服务创新案例研究——以旅游业为例
8.1 旅游企业构建服务创新体系的案例研究
8.2 旅游企业服务创新模式与创新策略的案例研究

9 研究结论与展望
9.1 研究的基本结论
9.2 研究的创新点
9.3 研究局限及展望
附录 辽宁省旅行社服务创新的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省本级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