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第一家中文报纸《时报》创办于1886年11月6日,在李鸿章的支持下,由英籍德人德璀琳和英商恰和洋行经理茄臣创办。《时报》创刊之初,辟有“谕旨”、“钞报”、“论说”、“京津新闻”、“外省新闻”和“外国新闻”等栏目,广登京津地区新闻。《时报》时事性强,消闲性稿件较上海等地报纸少。1890年7月,英传教士李提摩太应李鸿章邀请任《时报》主笔,加强言论工作,其言论主张大致分三个方面:为帝国主义侵略服务,把亚非国家受西方列强侵略说成咎由自取,为帝国主义的胡作非为进行辩解;以大量篇幅鼓吹洋务运动,如兴修铁路、开矿、训练海军;介绍自然科学知识,提倡女子读书,启迪民智。该报于1891年6月停刊。
1897年,严复创办《国闻报》,这是中国人在天津办的第一份报纸,也是维新党人在天津出版的唯一报纸。其社论多半出于严复,鼓吹维新变法,主张中国应学习西方国家的科学与民主,力求自强。该报存在时间不长,但因登载严复翻译的《天演论》、《群学肄言》部分译文而影响甚广。该报向中国知识分子介绍进化论思想,与上海的《时务报》南北呼应,影响很广,在中国报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天津近代新闻传播事业出现于19世纪80年代,较之广州、澳门、上海、香港等地要晚数十年,因为其政治空气压抑,八国联军组织的“都统衙门”统治着天津,新闻出版自由也被严密控制。当时的报界,“中国南北纵横,报馆仅有二十余家,南居二十,北得余数,四五家而已”,南方的思想比较活跃,天津地近京都,在清廷的直接钳制下,舆论界死气沉沉,直至《大公报》的创立。《大公报》为天津舆论界带来生气与活力,其创刊号上刊登英敛之撰写的《大公报序》:“报之宗旨在开风气,牖民智,挹彼欧西学术,启我同胞聪明……凡我同人亦当猛自策励,坚善与人同之志,扩大公无我之怀,顾名思义,不负所学,但冀风移俗易,国富民强,物无灾苦,人有乐康,则于同人之志偿焉,鄙人之心慰已。”《大公报》希望开启民智,沟通中西,传播知识,对同胞进行思想启蒙。对于《大公报》的创办,梁启超这样评论:“天津之大公报,有特色,有新论,实可称日报进化之一级。”报刊政论家张季鸾亦评价说:“近代中国改革之先驱者,为报纸;大公报,其一也。中国之衰,极于甲午,至庚子而濒于亡。海内志士,用是发愤呼号,期自强以救国;其工具为日报与丛刊,其在北方最著名之日报,为大公报。盖英君敛之,目击庚子之祸,痛国亡之无日,纠资办报,名以大公。”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