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宋代台谏制度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5800395
  • 作      者:
    虞云国著
  • 出 版 社 :
    上海书店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虞云国,1948年生,浙江慈溪人。教授、硕导、硕士点学科带头人,上海师范大学宋史研究中心副主任。曾赴日本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任客座研究员。著有《宋代台谏制度研究》、《宋光宗宋宁宗》、《细说宋朝》等;另主编《中国文化经典导读》;主持编纂《中国文化史年表》、《中国太湖史》(宋元部分,合作)。校点的古籍主要有《文献通考·四裔考》、《菿汉三言》、《南部新书》、《近事会元》、《钓矶立谈》等,译校有《宋代江南经济史研究》,并在大陆、台湾和日本等发表《论宋代第二次削兵权》、《史坛南北二陈论》等学术论文数十篇。主要从事宋史和中国历史文献学的研究,目前正在从事宋代中层政权结构与社会风俗文化的研究。
展开
内容介绍
    《宋代台谏制度研究(增订本)》成果均由缜密考据中渗出,务求事事核实,言之有据。但其宗旨则讲究抉发制度内在理路。“吸收中西政治资源的合理层面”,以“弥补制度机制方面的不足”,现代方法论的立场贯穿始终。因此,稽考并诠释天水一朝台谏制度的背后,实际隐藏着许多政治学理念的知识背景。<br>    平心而论,中国能维持两千来年的君主“大一统”局面,亦非易事,其间必有缘故。然待到“西潮”惊涛拍岸,情景剧变,后之视昔,易见其非,激进者则更好非其一无是处。近代以来中西历史文化的比较,往往专注于歧异而遮蔽了普同的成分。这种认知方法的偏颇,更使国人对本国历史情景缺少“同情地理解”。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引言<br>      一、一个鸟瞰性的考察<br>    在中国古代监察系统中,御史台和谏院的地位和作用无疑是最重要的。其中,御史台制度早在秦汉时代即已略具规模。宋代学者王应麟指出:“至秦,人主自亲事以操制臣下”,“而御史大夫遂与丞相分权矣”。《汉书·百官公卿表》叙述秦汉御史中丞的职掌之一是“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以谏名官虽然也肇始于秦汉,但谏院的定型却迟至唐代。御史台和谏院虽“官属莫备于唐”,堪称建制齐备,制度完善;但两者的职能基本上仍呈两水分流的态势:“因御史而置两台,专以纠臣僚之邪佞;因大夫而有谏者,专以审人主之愆谬。”<br>    宋代御史台和谏院制度是以唐制为基础进一步发展健全起来的,其上留有唐制深深的印记。<br>      ……
展开
目录
    增订本自序<br>    序<br>    第一章 引言<br>    一、一个鸟瞰性的考察<br>    二、一个技术性的说明<br>    第二章 宋代台谏官的选任<br>    一、充任台谏官的条件限制<br>    二、荐举台谏官的原则<br>    三、君主亲擢的程序与方式<br>    第三章 宋代台谏机构的建制与职能<br>    一、台谏机构的组成及其沿革<br>    二、台谏机构的职能<br>    三、也谈宋代的台谏合流<br>    第四章 宋代台谏言事制度<br>    一、台谏言事的法令依据<br>    二、独立言事原则的全面确立<br>    三、言事信息的输入渠道<br>    四、章 疏:台谏言事方式之一<br>    五、廷奏:台谏言事方式之二<br>    第五章 宋代台谏的职事回避<br>    一、台谏对宰执的职事回避<br>    二、台谏系统内部的职事回避<br>    三、谒禁与其他职事回避<br>    第六章 宋代对台谏系统的监控<br>    一、君主对台谏系统的监控<br>    二、中央机构对台谏系统的监控<br>    三、台谏官的互劾互监<br>    四、对台谏官的升黜和奖惩<br>    五、对台谏官亲戚子弟的控制<br>    第七章 宋代台谏系统的地位和作用<br>    一、分权制衡权力结构的初步形成<br>    二、宋代台谏制度发展与完善的原因<br>    三、台谏系统对宋代政治的积极作用<br>    第八章 宋代台谏系统的破坏与君权相权之关系<br>    一、令人费解的历史表象<br>    二、相权对宋代台谏系统的破坏<br>    ……<br>    第九章 结论:分权制衡的失败尝试<br>    附录:对中国历史上分权制衡的思考<br>    征引古籍书目版本<br>    初版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