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宗教与构建和谐社会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10040620
  • 作      者:
    郭树森,释纯一主编
  • 出 版 社 :
    江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构建和谐社会正越来越多地成为人们的共识,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从宗教界的角度来说,我想从以下四个方面参与和谐社会建设是有意义的,是有所作为的:1.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进思想道德建设。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提出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准则,提供了划分荣与耻、是与非、美与丑、善与恶的基本界限。宗教界应该也可以以弃恶扬善的宗教理念推动信教群众尚荣知耻,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道德准则,光大“八荣”,拒绝“八耻”,使社会风气更加美好起来。<br>    2.促进心灵和谐。在和谐社会建设中,不仅包括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而且包含着个人内心的和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现代生产方式的影响下,整个社会不免发生各种各样的躁动情绪,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利益摩擦,美国学者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预言的高科技、高情感现象已经越来越清晰地表现在我们面前。<br>    心灵和谐是一种道德境界,是一种思想修养,是一种全民族文明水准提高的重要标志。当然获得心灵和谐有许许多多有效途径,其中发挥宗教的积极因素,促进人们心灵的和谐,比如如何善待生命,如何善待自己,如何对待财富,如何对待功利等等,在这些方面,宗教所主张的价值观、人生观对某些特定的群众是有积极的引导作用的,我们应当发挥这些积极因素。<br>    3.开展慈善公益活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利益结构必然发牛分化,出现某些困难群体是不可避免的,当然政府应当通过社会保障制度去援助困难群体,但是仅此还不够,有相当一部分扶贫济弱的活动是由民间的方式来完成的。宗教界主张助人为乐,主张慈航永渡,主张悲天悯人。从这些主张出发开展各类慈善公益活动,动员信教群众扶助弱势群体,这既是宗教界的传统,也具有现实的需求。<br>    4.为构建和谐世界服务。我们党在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同时,提出了构建和谐世界的主张,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热爱和平、向往世界大同的美好理想和崇高的精神境界。在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具有更广泛的空间、更强烈的重要性,经济可以全球化,而各民族的文化将更加趋向于个性化、多元化,要使多种文化和谐相处就需要交流,所以文化交流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推进世界和平的一个重要手段,全世界五大宗教间的相互交流绝对是推动世界和平的一个积极因素,绝对是建设和谐世界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国宗教界也应当在其中谱写、奏出新福音。
展开
精彩书摘
    论宗教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br>    一、什么是和谐社会?<br>    “和谐”是指事物配合得适当和均衡。如音调和谐,舞姿优美,画的颜色很和谐,和谐的气氛等等。和谐在哲学上被称为“和谐原理”,又叫做“和合”,这是中华民族独创的哲学概念、文化概念。<br>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家园,始终是炎黄子孙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从老子、孔子到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都宣扬世界大同,构建和谐社会。《老子》认为理想社会在上古时代实际是存在过的。《老子》描述说:“小邦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礼记·礼运》中记有著名的孔子关于“大同”与“小康”社会的论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br>    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执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至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还是以《礼记》篇中所说为据。可以说“和谐”是中华文明的依据,是中华文明区别于其他文明的最本质的特征。
展开
目录
论宗教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br>论人内心和谐与佛、道的融通<br>稳妥地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作用<br>和谐社会诚信为本<br>“中”与和谐社会<br>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研究<br>和谐社会与多元会存<br>和谐社会的理念内涵与人间佛教精神<br>略论佛教的和谐社会思想<br>中国佛教圆融观的和谐伦理探析<br>佛教与构建和谐社会兰题<br>佛教“三分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br>佛教在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功能<br>佛教对当今和谐社会的道德价值取向及其功能之实观<br>佛教心灵和谐的思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br>从“觉悟”之道看佛教在建设和谐社会进程中的价值<br>发扬人间佛教思想促进和谐社会建设<br>试析佛教因果律与“八荣八耻”荣辱观<br>佛教戏曲《目连救母》之和谐性能<br>慈悲为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心理要素<br>佛教慈悲理念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br>道教人本思想与人类社会和谐论<br>《老子》的自然观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br>论老子“为无为”哲学思想与和谐社会<br>老子思想对构建当今和谐社会的启示<br>论三清山道教古建筑的特色与生态启示<br>圣经中的神学思想与构建和谐社会<br>从圣经中的“和谐”思想看与和谐社会之关系<br>从“主祷文”看基督教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作用<br>努力打造和谐教会积极构建和谐社会<br>积极引导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共和谐<br>别忘五教的孝道伦理——兼评《走向全球普世伦理宣言》<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