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民族村寨社区参与旅游制度与传统文化保护比较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109336
  • 作      者:
    王汝辉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王汝辉编著的《青年学术丛书·民族村寨社区参与旅游制度与传统文化保护比较研究:经济(L)》聚焦于社区参与旅游制度与传统文化保护之间的关系,以能反映社区参与旅游制度连续谱完整性特征的三个民族村寨的历时五年的田野跟踪调查为基础,开展民族村寨社区参与制度与传统文化变迁的专项对比研究,从资源系统特殊性视角尝试提出民族村寨杜区参与旅游制度的路径依赖理论假说,深入探讨社区参与旅游制度选择影响机制和变迁动力机制,提炼出民族村寨社区旅游制度的“3122”概念性阐释理论框架和社区参与旅游制度有计划变迁必须遵循的原则,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社区参与旅游制度理论,同时也对民族村寨选择适合地方特色的社区参与旅游制度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展开
作者简介
  王汝辉,1976年生于湖北黄冈。2003年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毕业后进入四川师范大学任教至今。其间,自2005年相继在四川大学攻读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博士学位,在云南大学做民族学访问学者。现为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副教授,硕土研究生导师。先后主持了教育部人文丰十会科学、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四川旅游发展研究中心等10个项目,在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旅游开发给民族村寨传统文化的保持带来了很大的威胁,这对对立的矛盾能否通过制度安排,引导各相关利益主体的行为,在保护当地传统地方文化的同时,促进民族旅游的有序开发?作者深度研究案例区社区参与旅游制度历程、利益主体行为及传统文化变迁;与其他类型景区的横向对比,尝试从民族村寨旅游资源系统自身特征角度,提出社区参与旅游制度的路径依赖假说;基于案例区的共时对比,提炼共性,构建“3122” 概念性阐释理论框架;运用制度经济学相关理论,提出民族村寨社区参与旅游制度选择影响机制理论假说;基于案例区的历时对比,探讨民族村寨社区参与旅游制度变迁的动力机制;通过对经典案例的比较,提炼出民族村寨社区参与旅游制度有计划变迁必须遵循的原则。尝试将利益主体行为表现作为社区参与旅游制度与传统文化保护影响的中间变量,探讨制度如何影响行为,进而促进传统文化保护的作用机理,增强社区参与旅游制度与传统文化保护研究的可操作性和说服力;开展与其他类型景区的横向对比,三个案例区的共时对比和同一案例区的历时对比研究,力图拓展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以此来提炼和丰富理论。
展开
目录
前言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相关概念的界定及厘清
四、研究拟分析解决的几个问题
五、研究方法
第一章 国内外社区参与旅游研究综述
第一节 社区旅游研究视角回顾及述评
一、社区旅游研究视角回顾
二、社区研究视角述译及内在机理梳理
第二节 社区参与旅游制度相关研究综述
一、利益相关者确定
二、利益相关者地位和作用
三、社区旅游参与形式和程度
四、社区参与旅游模式和制度安排
五、社区参与旅游应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六、社区参与旅游制度相关研究述评
第三节 社区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研究综述
一、社区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表现
二、减缓或消除社区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政策及措施
三、社区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研究述评
第二章 案例区概况、调研结果及问题提出
导论
第一节 桃坪羌寨概况及其调研结果
一、概况
二、调研结果
第二节 甲居藏寨概况及调研结果
一、概况
二、调研结果
第三节 泸沽湖摩梭社区概况及调研结果描述
一、概况
二、调研结果
第四节 案例区比较及问题讨论
一、案例区比较
二、问题讨论
第三章 民族村寨社区参与旅游制度研究的逻辑起点:基于旅游资源系统特殊性考察
导论
第一节 民族村寨旅游资源系统特殊性:三个基本命题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民族村寨旅游资源开发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一个文化人类学视角
二、民族村寨社区居民兼具资源利用主体和资源本体双重身份社区居民文化“活态”载体角色使其天然拥有对自身人力资本产权:一个人力资本产权理论视角
三、完整性和系统性是民族村寨作为旅游资源的内在要求,整个民族村寨旅游资源系统带有典型的公共池塘资源特征:一个公共池塘经济学视角
第二节 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的内生困境分析
一、社区居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感知弱化,使得民风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经受更大的冲击
二、社区居民主体地位弱势化,严重影响到居民“活态”栽体资源本体功能的发挥
三、社区居民个人理性下导致的集体非理性,引发民族村寨开发“公地悲剧”现象
第三节 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的社区参与路径依赖
一、确保社区参与是民族村寨旅游资源系统特征的内在要求
二、焕发居民文化自觉意识是促进民族村寨旅游资源系统合理开发和保护的根本前提
三、构建合理的社区自主治理制度是促进民族村寨旅游资源系统可持续利用的基本路径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民族村寨社区参与旅游制度的阐释理论框架——基于案例区的共时对比研究
导论
第一节 案例区社区参与旅游制度的微观解剖
一、外来企业主导、社区参与制度:以理县桃坪羌寨为例
二、政府主导、社区参与制度:以丹巴甲居藏寨为例
三、政府引导、社区主导自主治理制度:以泸沽湖摩梭社区为例
第二节 案例区社区参与旅游制度的对比结论
一、对比分析结论
二、比较分析启示
第三节 社区参与旅游制度的阐释理论框架
一、相关概念引入
二、“3122”概念性阐释理论框架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民族村寨社区参与旅游制度选择影响机制:理论假说与案例实证
导论
第一节 产权制度与社区参与旅游制度选择:一只看不见的手
一、相关产权理论准备
二、产权制度与社区参与旅游制度选择影响机制理论假说
三、案例实证研究
第二节 乡土权力结构与社区参与旅游制度选择:一只看得见的手
一、乡土权力结构理论
二、乡土权力结构与社区参与旅游制度选择影响机制理论假说
三、案例实证研究
第三节 文化模式与社区参与旅游制度选择:另一只看不见的手
一、文化与制度之间的关系理论探讨
二、文化模式与社区参与旅游制度选择影响机制理论假说
三、案例实证研究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民族村寨社区参与旅游制度变迁动力机制——基于桃坪羌寨的历时对比研究
导论
第一节 新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
一、巴泽尔产权理论中的产权演进观点
二、新制度经济学中的制度变迁动因理论
三、演化博彝论下的制度变迁理论
第二节 桃坪羌寨社区参与旅游制度变迁及其评价
一、政府引导、社区自主经营管理制度(1996—1998)
二、政府主导、国有公司经营管理、社区参与制度(1998—2000)
三、外来企业主导、社区参与制度(2000—2008)
第二节 制度理论视角下社区参与旅游制度变迁动力机制
一、政府强制注入与“精英分子”示范作用下的创新生长机制
二、重复博弈模型下的学习传播机制
三、专业化效率要求下的分工合作机制
四、利益驱动下的选择调整机制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民族村寨社区参与旅游制度变迁方向与原则
第一节 有计划变迁理论引入
第二节 社区参与旅游制度变迁方向
一、政府或外来企业主导的社区参与旅游制度的限制条件分析
二、政府或外来企业主导的社区参与旅游制度的理论假设分析
三、预测社区参与旅游制度变迁方向
第三节 社区参与旅游制度计划变迁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的主要结论
第二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调查问卷及访谈提纲
附录2 桃坪羌寨管理制度(1999年颁发)
附录3 合作开发桃坪羌寨旅游协议
附录4 甲居藏寨民居接待管理办法
附录5 甲居藏寨景区解说员管理办法
附录6 泸沽湖景区饭店行业自律协会监督管理方案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