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区域旅游规划关键技术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342317
  • 作      者:
    武光,张述林,王清雨等编著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内容介绍

  《区域旅游规划关键技术研究》是一本较全面系统地阐述区域旅游规划关键技术的理论体系和操作方法的专著。《区域旅游规划关键技术研究》在综合研究国内外区域旅游规划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旅游规划实践,提出区域旅游规划关键技术的理论框架与具体方法。
  《区域旅游规划关键技术研究》采用总体介绍与实际案例相结合的写作方式,突出理论性与操作性相结合的核心理念,具有较好的理论创新与使用价值。
  《区域旅游规划关键技术研究》可供旅游开发与规划专业人士、旅游管理人员及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参考使用,也可作为高等院校旅游管理、旅游地理等相关专业的教材。

展开
精彩书摘
  第1 章区域旅游规划关键技术总论 1.1 区域旅游规划概述 1.1.1 区域旅游规划概念 Gunn(1979)认为,旅游业起源于游客对旅游的欲望,终止于对这种欲望的满足。他采用Davidof 和Reiner 的规划定义是:“经过一系列选择,决定合适的未来行动的动态的、反馈的过程,未来的行动不仅指政策的制定,而主要是指目标的实现。” Murphy(1985)的定义是:“预测与调节系统内的变化,以促进有序的开发,从而扩大开发过程的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 Getz(1987)的定义是:“它是在调查研究与评价的基础上,寻求旅游业对人类福利和环境质量的最优贡献的过程。” 马勇(2006)认为区域旅游规划是在区域旅游系统发展现状调查评价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趋势以及旅游系统的发展规律,以优化总体布局、完善功能结构以及推进旅游系统与社会和谐发展为目的的战略设计和实施的动态过程。侯志强(2002)则认为旅游规划是区域规划的一种部门规划,是围绕旅游资源进行各类资源(包括资金、人力等)优化配置和旅游系统构建的筹划过程。黄羊山(2004)指出旅游规划是区域旅游发展的纲领和蓝图,是关于旅游发展的一项部门规划。它是对未来旅游发展状况的构想和安排,以追求最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为目的。它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需要不断地修订和完善。上述有关区域旅游规划的各个概念阐释虽然侧重点有所差异,但是其核心目标都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促进旅游业朝合理的方向发展,并与其他相关产业协调发展,都是为了解决区域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或预防旅游业发展将会出现的问题,都是为旅游资源、公共投资、技术与人力资源、信息与宣传设施、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等旅游产业要素及相关社会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效益最大化服务。总体而言,区域旅游规划是对未来的一种预测,是一种经济技术行为,这种预测是建立在一定的客观条件和调查评价之上的,在调查评价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方法寻求最佳决策,以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最大化。值得一提的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区域旅游规划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或目的,必须要依赖一整套技术方法。选择何种方法论和方法决定了区域旅游规划目标的实现程度,技术方法是实现区域旅游规划目的的保证。1.1.2 区域旅游规划体系 国家旅游局颁布的《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的《旅游规划通则》(GB/T 18971―2003 )是区域旅游规划的指导性文件和实施标准,两个文件对旅游规划体系层次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总体而言,两个文件虽然表述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其划分标准却是相同的,都是以行政区域的层次划分来确定区域旅游规划的层次。其中《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将其分为三个系列(图1.1),即全国旅游发展规划、跨省级区域旅游发展规划和地方旅游发展规划①。《旅游规划通则》也是将其分为三个系列(图1.2),即全国旅游业发展规划、区域旅游业发展规划和地方旅游业发展规划,其中对地方旅游业发展规划又进行了进一步细分,即省级旅游业发展规划、地市级旅游业发展规划和县级旅游业发展规划等②。① 国家旅游局令(第12 号)《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2000 年10 月26 日发布实施 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旅游规划通则》(GB/T 18971―2003) 1.1.3 区域旅游规划内容 《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规定规划应包含以下内容①。(1)综合评价旅游业发展的资源条件与基础条件。(2)全面分析市场需求,科学测定市场规模,合理确定旅游业发展目标。(3)确定旅游业发展战略,明确旅游区域与旅游产品重点开发的时间序列与空间布局。(4)综合平衡旅游产业要素结构的功能组合,统筹安排资源开发与设施建设的关系。(5)确定环境保护的原则,提出科学保护利用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的措施。(6)根据旅游业的投入产出关系和市场开发力度,确定旅游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7)提出实施规划的政策和措施。《旅游规划通则》规定规划应包含以下内容②。(1)全面分析规划区旅游业发展历史与现状、优势与制约因素及其与相关规划的衔接。(2)分析规划区的客源市场需求总量、地域结构、消费结构及其他结构,预测规划期内客源市场需求总量、地域结构、消费结构及其他结构。(3)提出规划区的旅游主题形象和发展战略。(4)提出旅游业发展目标及其依据。(5)明确旅游产品开发的方向、特色与主要内容。(6)提出旅游发展重点项目,对其空间及时序作出安排。(7)提出要素结构、空间布局及供给要素的原则和办法。(8)按照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保护开发利用的关系,提出合理的措施。(9)提出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10)对规划实施的总体投资分析,主要包括旅游设施建设、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市场开发、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投入与产出方面的分析。结合上述两个文件可以看出,区域旅游规划的内容从步骤上来看,主要包括分析、规划、实施保障三个方面;从具体内容指向上来看,主要包括旅游业基础分析、旅游业总体发展、旅游产品构建、项目时空确定、资源保护与开发、投入产出测算等。1.1.4 中国区域旅游规划发展历程 1.发展初期(1979~1983 年) 我国区域旅游规划的发展是经历了从上至下、由国家到地方的过程,国家层面的规划引领了各个层次的区域旅游规划,这一时期主要以国家战略层面的规划为主,区域旅游规划的技术方法基本处于空白。1978 年,第五届全国人大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 ① 国家旅游局令(第12 号)《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2000 年10 月26 日发布实施 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旅游规划通则》(GB/T 18971―2003) 出“要大力发展旅游事业”;1979 年7 月,邓小平同志在视察黄山时明确指示,发展黄山旅游业,“省里要有个规划”。这是从国家层面最先提出的旅游业发展中的规划问题。1979 年9 月,国务院在北戴河召开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国家旅游总局(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总局)提交了由会议讨论的《关于1980 年至1985 年旅游事业发展规划(草案)》,这是我国最早的旅游业规划。1981 年国务院提出“走中国式的旅游道路”的口号。1978 年,湖北省也在其省委会议上讨论了《1978 年至1985 年发展旅游事业的规划》,这是第一个省级党组织研究旅游业发展规划的文件。这一阶段学界开始对旅游进行了相应研究,区域旅游规划的相关方法雏形已逐步形成,为日后区域旅游规划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在所有旅游学科中以旅游地理学、旅游经济学最为突出。北京大学教授陈传康在1978 年首次提出旅游地理学是中国地理学综合研究的方向之一的观点,1979 年年底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组建了以郭来喜为领导的旅游地理学科研究组,开始编辑出版《旅游地理文集》,该书成为中国旅游科学研究的重要专业出版物(许春晓,2003a )。经济学家沈杰飞等、王立纲和刘世杰从经济学角度对旅游业的经济性做了初步而全面的研究工作。其中,王立纲和刘世杰出版了国内第一本具有现代意义的较为系统、全面地研究旅游经济的专著―《中国旅游经济学》。该书构建了旅游经济的研究体系,包括对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的探讨,对旅游资源和设施的开发、兴建、利用和保护的经济原则进行研究,以及对旅游业管理、价格体系、商品供应和经济核算的原理、原则、方法等的论述(邹统钎和万志勇,2009)。2.探索阶段(1984~1999 年) 中国真正的旅游规划是20 世纪80 年代后伴随大众旅游业发展而产生的,是在全国各地旅游发展浪潮驱动下诞生的。1985 年年底,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把旅游业纳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确定了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产业地位。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确定引发了各个区域制定旅游发展规划的浪潮。在这一时期,国家层面的规划主要是连续三个五年的旅游业发展规划。1986 年初,国务院通过国家旅游局编制的《1986 年至2000 年旅游事业的发展规划》(旅游事业“七五”计划)。1988 年年底开始,国家旅游局组成《“八五”期间我国旅游业发展规划纲要》编制领导小组,开始规划的研讨和编制工作,1991 年7 月最终完成和通过《中国旅游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旅游业发展“八五”规划是改革开放后国家第一个比较系统的“旅游产业发展规划”。1996 年2 月,国家旅游局编制并通过《中国旅游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 年远景目标纲要》。旅游业发展“九五”规划对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都给予高度重视,突出旅游市场的预测,提出旅游产品开发的思路。这一时期各个尺度的区域旅游规划也逐渐增多,国内一些著名的研究院所和大专院校专家是区域旅游规划的主力,他们参与编制了大量区域级旅游规划,涌现出一系列省、市级旅游规划成果。其中,1984 年,郭来喜等(1985 )主持的“华北海滨风景区昌黎段开发研究”是地理专家从事区域旅游规划最成功的范例,这是我国学术界第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旅游规划课题。在省级区域中,1992 年孙大明和范家驹等完成《海南省旅游发展规划大纲》,1997 年王兴斌主持完成《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规划》;在城市旅游规划中,1988 年郭康完成《秦皇岛市旅游总体规划》,1990 年,范家驹编制《上海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研究》,1992 年,王兴斌编制《三亚市旅游发展战略规划》,1992 年,陈传康编制《深圳市旅游发展规划》,1997 年,郭来喜等编制完成《北海市旅游业发展与布局总体规划(1997~2020)》。在这一阶段,国外旅游规划师开始进入中国。1999 年四川省率先邀请世界旅游组织旅游规划专家编制全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紧接着,云南省、山东省先后邀请世界旅游组织专家编制规划;此后一些城市旅游规划也邀请国外相关旅游规划咨询机构编制。在旅游度假区、开发区层面上很多国外景观规划设计公司也相继进入。这些国际规划专家的进入,可以使我国规划界很好地借鉴国外在制定旅游规划时的成功经验。区域旅游规划的编制指导方法论和技术方法在这一阶段都得到长足发展。在方法论方面,国内学者借鉴了系统论的观点,从旅游者出行角度、旅游经济和运营的角度、产业角度分别提出了旅游系统指导思想;在技术方法方面,旅游资源评价、区域空间分析与布局、旅游信息系统技术、客源市场技术等诸多技术方法得到了应用和发展。3.趋于成熟(2000 年至今) 国家旅游局于2000 年11 月颁布《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随即又于同月颁布《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认定暂行办法》,这些规范和办法的出台说明我国旅游规划开始逐渐成熟。2003 年,《旅游规划通则》、《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和《旅游区(点)质量的评价和划分》三部关于旅游规划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正式开始实施,2005 年国家旅游局颁布《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等级认定管理办法》。旅游规划的管理已逐渐规范。在这一阶段,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主要是三个中国旅游业发展的五年规划,其中2001 年4 月,国家旅游局编制完成《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 年、2020 年远景目标纲要》。“十五”规划是第一个在研究的基础上编制的规划,是旅游专家第一次全面参与的国家级旅游规划,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科学性和专业性。2006 年完成《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这一规划在内容上突出培育国民经济重要产业的特征,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大趋势中明确旅游产业的地位和作用。2011 年完成《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这一规划提出以培育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为总体定位,使旅游业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支柱产业。在这一阶段,由于国家相继推动了红色旅游发展、乡村旅游发展和区域旅游合作发展,专项化、主题化的旅游规划成为发展重点。2004 年8 月,国家旅游局宣布启动“红色旅游工程”;同年12 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旅游局等部门共同研究制定和出台《2004~2010 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我国先后制定《2004~2010 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和《2011~2015 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全国很多省、市、区县都相继制定红色旅游规划。2006 年,我国将当年的中国旅游主题定位为“中国乡村旅游年”,它是迄今为止我国主题年活动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为了进一步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国家旅游局将2007 年的旅游主题定为“中国和谐城乡游”,乡村旅游规划一时间成为热点,各种类型乡村旅游规划纷纷涌来。2003 年“长三角”地区的上海、杭州等15 个城市签署《长江三角洲旅游城市合作宣言》,提出要把“长三角”旅游区建设成中国第一个跨省市的无障碍旅游区。2004 年4 月,北京、天津、山东、黑龙江等10 省(自治区、直辖市)签订《区域旅游合作(烟台)宣言》,这是北方最大的区域旅游协作协议。同年6 月《泛珠三角(9+2 )区域合作框架协议》签署,其中旅游合作是该区域合作的重要内容。随后,山东半岛区域、大西北区域、闽浙赣皖区域相继签署旅游合作协议,全国掀起了区域旅游合作的高潮,编制了像《丝绸之路旅游区总体规划》、《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青藏铁路旅游总体规划》这样的跨省域旅游规划。这一阶段中,区域旅游规划的技术方法越发成熟。从总体方法论方面,先后出现反规划、三元论、4P 模型等方法;在具体的技术操作方面,空间布局、旅游资源分析、市场客源预测都已形成固定的方法;人类学、行为科学理论、景观学等其他学科的技术方法也被纷纷引入。1.2 区域旅游规划技术概述 1.2.1 区域旅游规划技术分类 1.按照规划过程分类 从规划中方法运用的阶段看,在旅游规划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运用相应的技术方法。按照一般的规划程序,从调查与评价、分析及决策、预测到交流的每个过程都使用相应的技术方法。调查与评价主要针对资源和市场两个方面,包括调查与评价程序、基本调查与评价技术和调查途径等。规划前要对资源进行考察、勘察、测量,还需要对其质量(包括特色特性、节律变化、价值与功能)、资源规模与密度、资源开发条件(区位、生态、社会经济、客源市场、投资施工等条件)进行评价。市场调查方面使用大量的市场调查技术如抽样调查、个别专访等。在分析当中目前使用最多的是SWOT 分析方法、旅游地生命周期分析技术等,包括当地历史发展沿革、跨区域横向对比及与当地相关部门的联动分析,还需要采用大量的经济学、数学、统计学、运筹学方法做投入产出等分析,以此做出对规划对象的总体判断,并设定发展目标。AHP 层次分析法作为一种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也应用到了规划中,它能将一个复杂的问题表示为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特别是能将决策者的经验判断给予量化,对目标(因素)结构复杂且必要数据缺乏的情况下更为实用。预测主要是对客源市场、环境容量和投资估算进行预测,其中对客源市场的预测可以采用德尔菲法、时间序列法等。在国外,旅游环境容量(TECC )最初只关注会对资源质量和游客自身的体验质量造成破坏的临界游客数量,……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组织培养的知识与技术基础
第一节 组织培养的知识基础
第二节 组织培养的技术基础
第三章 细胞形态结构观察技术
第一节 光学显微镜技术
第二节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
第三节 电子显微镜技术
第四节 细胞形态结构观察样品制备技术
第四章 细胞内化学组分测定分析技术
第一节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第二节 放射自显影术
第三节 流式细胞术
第四节 细胞器组分的分析、分离技术
第五章 细胞生命现象的研究技术
第一节 细胞生长增殖研究技术
第二节 细胞凋亡研究技术
第三节 细胞遗传学研究技术
第四节 肿瘤细胞学研究技术
第五节 药物测试的细胞模型
第六节 膜片钳术
第六章 细胞工程技术
第一节 细胞融合技术
第二节 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
第三节 细胞拆合与显微操作技术
第四节 DNA转染技术
第五节 转基因动物技术
第七章 常用细胞分子生物学技术
第一节 电泳技术
第二节 细胞基因组DNA提取及目的基因鉴定分析技术
第三节 细胞总RNA提取及目的RNA鉴定分析技术
第四节 细胞总蛋白质提取及目的蛋白鉴定分析技术
第五节 生物芯片技术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