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传统旅游经济发展方式的理论前提
长期以来,传统旅游经济发展方式只是把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看做人生命的外在因素,是生产力发展的外部条件,尤其是把生态环境排除在经济分析过程之外,把生态要素视为旅游经济发展的外生变量。
传统旅游经济发展方式的理论前提是:第一,自然资源的供给能力具有无限性。旅游经济增长和财富增长所依赖的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在数量上不会枯竭,在质量上不会下降,因而旅游经济开发可以不受自然生态的约束。第二,自然环境的自净能力具有无限性。旅游经济发展对环境生态虽然有负面影响,但旅游供给和旅游消费产生的废弃物排放所需要的自然环境在容量上也不会降低,因而旅游经济发展对自然生态的利用可以不受约束。
根据这个理论前提,传统旅游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工业文明时代的典型产物,就隐含着一个基本的实现条件,即追求更快的旅游经济增长,追求更多的旅游经济利益,人类凭借创造的技术圈和智慧圈同生物圈对垒,为所欲为地干扰和破坏生态环境,不仅可以把自然界当做取之不尽的无偿恩赐的“供奉者”,进行掠夺性地旅游资源开发,甚至任意挥霍浪费自然资源,而且还可以把自然界当做装之不满、无偿使用的“垃圾桶”,将旅游经济发展中产生的废弃物毫无顾忌地倾泻于生态环境之中。
在传统经济理论的指导下形成的生态外生型发展方式,一方面将旅游经济的增长建立在大量地消耗旅游资源和过度开发自然生态环境的基础之上,旅游经济的繁荣背后是对大量旅游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和对旅游环境容量的毫无顾忌的利用。另一方面在旅游经济发展过程中对旅游经济发展质量的关注有限,严重忽视旅游资源有效利用和保护增殖以及对旅游污染的认真防治,忽视自觉地调整经济社会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协调关系,这就使得旅游经济的发展越来越脱离人、社会和自然界的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的良性循环轨道,成为制约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根源。
3.1.2传统旅游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表现
3.1.2.1忽视生态制约追求旅游经济无限增长
传统的旅游经济发展方式是一种经济无限增长的发展方式,完全否认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容量的有限性,不考虑自然生态系统对旅游经济发展的制约性,导致其发展的不可持续性。
在传统的旅游经济发展方式下,人们追求发展的单一性、至上性和无限性。认为“发展是天然合理的”,发展是无限的,即只要是发展就比不发展好、发展快比发展慢好、现在比过去好、未来比现在好;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人类只需凭借科学技术的利剑就能取得一个个的胜利,就能一步步走向理想未来,而无须考虑如何同自然、环境的协同效应。
这种旅游经济发展方式把发展作了简单化和粗糙化处理,把发展的一些要素从旅游生态经济复合系统中孤立出来,只注重经济要素的发展,而忽视了经济要素与生态要素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及其协调耦合,造成了旅游经济子系统和生态子系统之间的尖锐对立。
这种体现物质主义价值观的旅游经济发展方式,即不断地同大自然斗争和不断地向大自然索取,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虽然带来了今天表面上旅游经济的繁荣发展,但伴随着一个损害生态环境的熵增过程,从而把旅游经济引向了某种灾变的分叉点,导致了当代旅游经济发展的非持续性。
如果旅游经济的发展被演绎成为一个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线性过程,只是体现为追求旅游经济的飞速增长和经济指标与数字的增加,那么由此产生的社会后果也逐渐显露,即旅游经济的发展并没有自动带来诸如实现平等、增加就业等社会目标的实现,相反,出现了环境污染、生态危机、道德失范等一系列问题,经济的发展导致了人的失落,出现了有“增长而无发展”的尴尬情况。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彻底改变传统的思维理念,建立和确认新的价值准则、伦理规范,树立一种全新的发展思维方式。正如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指出,为了在解决全球问题中成功地取得进步,我们需要发展新的思想方法、建立新的道德标准,当然也包括建立新的行为方式。④
3.1.2.2牺牲生态环境换取旅游经济过度增长
传统旅游经济发展方式奉行经济第一主义,在旅游经济发展实践中表现为经济增长决定一切、经济增长解决一切、经济增长评判一切。在狂热追求旅游经济高速增长的目标驱使下,不惜一切代价主要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物质财富无限增长,使经济增长和物质财富增长超过自然生态系统承载能力的极限,产生了两个方面的负效应:旅游经济高速增长直接破坏了自然生态,使一些地区的自然旅游资源品位不断下降,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和退化,自然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旅游服务和天然审美体验需求的功能越来越弱。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