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愿意,可以观察一下你和你身边的人的电脑桌面的右下角,这些 地方都安装或被安装了哪些客户端软件,你将会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 —几乎所有互联网企业都在竞相争夺你的桌面。根据一个互联网用户的典型体验行为,我们对于用户的种种需求做一个 大致的分类。用户“看”的需求,也就是收看视频的需求,主流的供应商包 括:PPIAve、迅雷;用户“听”的需求,如欣赏音乐,主流的服务提供商包 括千千静听等;用户和其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的想法的需求,大 多通过QQ、人人网、新浪微博等得到满足;用户对于信息的收集需求,大体 上会通过谷歌、百度这样的搜索引擎进行;用户为了保证自己的电脑使用安 全的需求,则会使用瑞星、360这样的安全软件;用户的购物需求,大体上 通过淘宝、京东商城进行。那么在这些应用中,互联网企业是如何策略性地 进行用户黏着的呢?简单来说,一家互联网企业的价值源于用户黏性,这种黏性是由两个主 要的参数决定的:第一是用户使用某款互联网应用的频次,频次越高价值越 高;第二是用户使用该应用的单次时长,单次时长越长意味着用户沉浸的程 度越深。可以这样说,互联网企业对于用户的黏性争夺,直接表现为对于用 户时间份额的争夺,所有互联网企业都旨在最大限度地切割用户的时间份额。大体上讲,视频类的应用,音乐欣赏类的应用,都属于单次时间较长,但频次相对较低的应用;而类似于新闻客户端、查毒与电脑安全防护,这一 类的应用属于单次时长和频次都相对较低的应用;像输入法、新闻客户端、生活分类信息、比价则属于频次相对较高,但单次时长使用较低的互联网应 用。一般来讲,频次又高、单次时长又长的应用并不多见,而进入到这个类 别的企业也往往会成为互联网巨头。这一类的应用包括聊天、微博、社交网 络,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用户的行为是:在工作时间,从上班刚开始打开电脑,一直到下班,都会一直与朋友处在一个交流的状态。因此其使用的频次非 常高,每天使用的时长也是非常长。客户黏性,对于任何互联网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都至关重要。因此,为了 有效切割用户时间份额,所有的互联网企业都竞相成为用户的第一门户,或 者至少成为本门类互联网应用的第一门户。在这个过程中,涌动着许许多多的创新。在互联网发展的早期,当时最 主流的门户是目录式的门户,其典型代表是雅虎、搜狐、新浪等企业。但是 随着信息量越来越大,应用的内容越来越繁杂,这种目录式的、逐层进入的 方式,已经让用户感到厌倦。这个时候,谷歌应运而生,还有中国的百度也随即出现。它们可以让用 户使用直接搜索的方式快速查到自己所想获取的信息,因此搜索引擎逐渐成 为最主流的桌面互联网使用门户,谷歌和百度也成了汇聚用户流量的流量帝 国。即便如此,其他从事互联网应用的企业并不甘心,它们尽管无法撼动搜 索引擎第一门户的地位,但是也希望在这场用户时间份额的切割战中占得一 席之地,大量的创新由此产生。首先可以看到的是,由于在包括使用搜索引擎等几乎任何操作中,用户 要做的第一个动作是输入,在这方面搜狗输入法做出了非常大的创新,并且 它比较早地采取了类似于云计算的模式,能够比较智能地支持用户的输入,现在已成为中国第一大输入法软件,因而获取了相当的用户时间份额。进一步讲,又有些互联网企业会考虑到,用户直接搜索获取信息是一方 面,但获取相关人的可参考意见同样重要,特别是在买东西之前,用户的普 遍心理是希望听听早期购买者的经验。因此,在搜索引擎门户和电子商务门 户之外,开始诞生了点评类的门户和比价类的门户,它们事实上是把自己前 置在购买行为之前,切割了一部分用户的时间份额。相当一部分用户在真正 购买东西之前,都是先进入点评网站或者比价网站了解相关信息,包括订餐、订酒店、订机票。还有一类互联网企业会这样思考,无论任何一个用户,其使用互联网的 一个基本前提是,电脑要处于一个比较安全无毒的状态,所以这方面就成了 杀毒软件、安全防护软件的争抢要点。其中值得我们注意的是360的微创新,它在一个非常狭窄的地带,为用户制定了一系列非常贴心的应用,包括开 机提醒、查杀木马、对上网痕迹的清理等,因此它也在右下角的用户时间份 额争夺战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当然还有一类门户,根据细分客户群的偏好不同,吸引了有特定偏好的 用户,比如喜欢收看视频的用户、喜欢打游戏的用户、喜欢听音乐的用户,这些门户也在右下角的争夺战中占据了一席之地。通过以上叙述可以看到,所有的互联网企业都竞相把自己推向离客户更 近一些的位置,使自己成为用户进入互联网的第一道关卡,为了有效地切割 用户的时间份额,在用户桌面的右下角里面,发生了非常激烈的要点卡位争 夺战。这种争夺在智能手机上表现得尤为明显,由于智能手机承载了移动互 联网,这与桌面互联网有着本质的不同,而智能手机面积的有限性和用户状 态的多样性,决定了用户时间份额的争夺必然更加激烈。因此,我们可以看 到,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应用提供商都在智能手机上开发出自己的门户,甚至 在桌面互联网时代不开发客户端的一些企业也竞相推出自己在智能手机上的 客户端,比如网易的新闻客户端、大众点评网的客户端、BBS社区中的天涯 与猫扑的客户端,等等。P1-3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