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从人力资源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4127911
  • 作      者:
    大国经济转型研究课题组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内容介绍
    《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一书,此书通过理论研究、实证分析和国际比较,课题组是在教育部全力支持下开展项目研究的。这项重大研究课题采用的是跨系统、跨部门、跨学科联合攻关的形式,参加研究的百余名专家学者来自全国各地,研究历时7个多月。课题组提出21世纪前50年我国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的总体目标是:建成总量充足、配置均衡、能力优先、体系现代的国民教育体系,建设世界最大的全民终身学习型社会,使十几亿人口的人力资源得到全面开发与提升,实现从教育大国变为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变为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转变,到本世纪中叶,建成教育和人力资源强国。
展开
精彩书摘
  劳动者素质贡献趋于分化目前,受教育水平提高的对象主要集中在6-25岁人口队列,对整个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程度影响相对缓慢和滞后。如2002-2008年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仅提高0.32年。20世纪90年代启动的高校扩招和不断深化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为制造业强国转变储备大量高素质劳动力。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也为制造业提供更多技能型人才。从2007年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新增劳动力学历构成来看,高中以上学历人员已占主体。据中国社科院对经济普查数据测算,具有高中学历劳动者的劳动生产率水平是初中学历劳动者的1。4倍,大专/本科学历劳动者的劳动生产率水平是初中劳动者的2.3倍;受教育年限每提高1年劳动生产率就会上升17%。
  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教育水平提高迅速。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社会学教授家谢宇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说,高等教育规模增加使得中国在未来国际竞争中占有先机,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者推动向后工业化时代过渡。美国美林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陆廷接受《印度时报》采访时认为,在劳动力规模逐渐萎缩、商品出口价格上升的背景下,只有培养高素质劳动力、提升社会创新能力,才能抵消青年工人数量下降引起的经济增长活力问题。前不久,中国、印度两个人口大国公布人口普查数据后,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印度人口年龄结构更轻,但受教育水平远低于中国。新加坡国立大学阿米坦都。帕里特(Amitendu.Palit.)也认为,印度受教育人口比例远不如中国;据其研究,印度新增劳动力仅有l/4获得培训,而中国年轻人基本都能达到中等教育水平。英国《金融时报》质疑印度能否将人口增加平稳过渡为经济稳健发展。
  2.劳动力素质变动趋势依据前面四种生育水平预测方案下的劳动力供给规模,可估计未来劳动力受教育结构、平均受教育年限和高等教育劳动力规模。按照中国入学年龄和学制规定,青年一般在20岁后进人大学阶段学习,由此假定目前超过20岁年龄人口的受教育结构基本稳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规定: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巩固率达到95%;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达到40%;扫除青壮年文盲。对于新进入20岁人口的受教育结构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要求,可以估计当年全国适龄青年能够达到的受教育水平。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概述
一、深入分析人力资源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新形势
(一)得益于劳动力资源等综合优势,制造业大国
地位基本形成
(二)全球经济再平衡、再工业化战略等,制约制造业
传统发展空间
二、科学把握人力资源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战略机遇
(一)劳动力成本的合理上涨,要求重塑制造业发展动力机制
(二)新增劳动年龄人口减少等人口特征,要求加速
制造业转型升级
(三)持续趋紧的资源环境约束,要求加快转变制造业
发展方式
三、客观认识人力资源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综合优势
(一)劳动力足以支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人力需求
(二)区域间梯度转移延续劳动力比较优势
(三)国家创新体系、市场规模等高级生产要素优势明显
四、统筹谋划人力资源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重点思路
(一)强化人力资本投资
(二)培育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三)优化制造业空间布局
(四)健全体面劳动制度体系
第二章制造业崛起与人力资源大国
一、制造业大国地位基本稳固
(一)制造业国际地位快速提升。
(二)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显著提高
(三)制造业内部结构趋于优化
二、制造业大国崛起的人口环境
……
第五章制造业强国转变与体面劳动
一、体面劳动成为全球共识
(一)体面劳动理念
(二)体面劳动在亚太地区
(三)体面劳动在中国
二、农民工体面劳动状况
(一)劳动力结构状况
(二)收入与社保状况
(三)技能培训状况
第六章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国际经验
一、世界制造业发展态势
(一)世界制造业蹒跚复苏
(二)世界制造业发展趋势
二、世界制造业大国与国际金融危机
(一)英国
(二)美国
(三)德国
(四)日本
第七章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战略思考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战略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战略目标
二、重点任务
(一)强化人力资本投资,培育适应制造业强国
转变的产业队伍
(二)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加速推进“中国创造”
(三)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延续和激发制造业发展活力
(四)以人为本,建立可持续的体面劳动未来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