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制造”镜像:基于风险社会视角的考察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07959
  • 作      者:
    李彩霞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李彩霞(1973—),女,汉族,出生于山西省阳泉市。现为山西大学文学院讲师。硕士所学专业为汉语言文字学专业。2007—2010年,师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李良荣教授,攻读传播学,并获得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传播与网络传播。
展开
内容介绍
  自2007年以来,媒体所建构的“中国制造”一方面作为中国形象的表征,面临着空心化的风险;另一方面,却又在国家稳定的语境中不断被强化为民族认同的符号。《“中国制造”镜像:基于风险社会视角的考察》尝试运用风险建构、现代性等理论对这一现象及其风险进行了分析,从传播学的视角剖析“中国制造”的风险在不同时空范围里被生产、建构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对这一风险的策略。适于社会学和传播学的同仁们阅读。
展开
精彩书摘
  第四节美国媒体中的“中国制造”图景
  纵观近二十年两家媒体的报道,我们可以看出,美国媒体上“中国制造”形象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不断地发生变化。美国媒体在建构“中国制造”的同时,也折射出美国媒体对中国产品的生产主体——企业,产业发展的引路人和守夜人——政府,及其信息传播载体——中国媒体的认知及建构,如同多棱镜一般,中国的产品、企业、政府和媒体这四个方面共同构成了一个“中国制造”的图景。
  “中国制造”的形象演变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制造的产品在世界市场里的数量还较少,美国媒体对中国产品还没有形成刻板印象,因此,对“中国制造”的报道是冷静而又客观的。1991年,《纽约时报》对“made in China”的报道共有两篇,分别是8月13日的《因为有窒息的危险,玩具奶瓶召回》(Toy Baby Bottles Recalled Because of Choking Danger)和10月11日的《破除广州和东部各地出口的神秘化》(Demystifying Exports From Canton and Points East)。
  在前一则报道里,《纽约时报》说:
  圣安东尼奥公司正召回60000个玩具奶瓶,因为儿童可能被奶嘴窒息,政府今天宣布。
  这个奶瓶,由得克萨斯永峰进口公司分发,有3英寸的橡胶奶嘴,粉红色或蓝色帽子。一些标有“婴儿瓶”,所有都贴上了标签“聚乙烯奶瓶,永峰,3-211,中国制造”。
  消费者产品安全委员会说,奶嘴可能脱落并敦促立即使奶瓶远离儿童。但无论是委员会还是公司都未获悉任何涉及奶瓶的受伤事件。
  这则报道可以说是有关“中国制造”质量问题较早的一篇报道,但报道只客观叙述了产品质量上的缺陷、产品的外形、产地及产品可能造成的伤害,既没有使用耸人听闻的词语,也未流露出任何感情色彩,完全是客观中立的报道。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风险与风险社会的含义
第二节 中国社会风险现状
第三节 媒体与风险社会

第二章 国外媒体的“中国制造”风险图景
第一节 研究方法概述
第二节 《纽约时报》之内容分析
第三节 《时代周刊》之内容分析
第四节 美国媒体中的“中国制造”图景
第五节 风险视阈里的“中国制造”图景

第三章 健康安全与国家利益——美国媒体建构风险的框架
第一节 框架理论梳理
第二节 健康安全框架下的风险建构——二甘醇牙膏事件报道
第三节 国家利益框架下的风险建构——贸易制裁报道
第四节 美国媒体建构“中国制造”风险的路径

第四章 国内媒体的“中国制造”风险图景
第一节 《人民日报》之内容分析
第二节 《人民日报》“中国制造”的图景
第三节 “中国制造”的风险图景:身份认同风险

第五章 国家安全框架——国内媒体建构风险的框架
第一节 再论二甘醇牙膏事件
第二节 国家安全框架下的风险建构

第六章 “中国制造”风险的应对
第一节 风险与媒介化风险的再认识
第二节 风险应对思路之一:慎用“中国制造”的概念
第三节 风险应对思路之二:重塑负责任的国家形象
第四节 风险应对思路之三:打造负责任的媒体

结语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