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美国媒体中的“中国制造”图景
纵观近二十年两家媒体的报道,我们可以看出,美国媒体上“中国制造”形象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不断地发生变化。美国媒体在建构“中国制造”的同时,也折射出美国媒体对中国产品的生产主体——企业,产业发展的引路人和守夜人——政府,及其信息传播载体——中国媒体的认知及建构,如同多棱镜一般,中国的产品、企业、政府和媒体这四个方面共同构成了一个“中国制造”的图景。
“中国制造”的形象演变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制造的产品在世界市场里的数量还较少,美国媒体对中国产品还没有形成刻板印象,因此,对“中国制造”的报道是冷静而又客观的。1991年,《纽约时报》对“made in China”的报道共有两篇,分别是8月13日的《因为有窒息的危险,玩具奶瓶召回》(Toy Baby Bottles Recalled Because of Choking Danger)和10月11日的《破除广州和东部各地出口的神秘化》(Demystifying Exports From Canton and Points East)。
在前一则报道里,《纽约时报》说:
圣安东尼奥公司正召回60000个玩具奶瓶,因为儿童可能被奶嘴窒息,政府今天宣布。
这个奶瓶,由得克萨斯永峰进口公司分发,有3英寸的橡胶奶嘴,粉红色或蓝色帽子。一些标有“婴儿瓶”,所有都贴上了标签“聚乙烯奶瓶,永峰,3-211,中国制造”。
消费者产品安全委员会说,奶嘴可能脱落并敦促立即使奶瓶远离儿童。但无论是委员会还是公司都未获悉任何涉及奶瓶的受伤事件。
这则报道可以说是有关“中国制造”质量问题较早的一篇报道,但报道只客观叙述了产品质量上的缺陷、产品的外形、产地及产品可能造成的伤害,既没有使用耸人听闻的词语,也未流露出任何感情色彩,完全是客观中立的报道。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