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生漆及其产业化开发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5249357
  • 作      者:
    周光龙,彭经寿,郑小江著
  • 出 版 社 :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周光龙,1966生,土家族,湖北建始人,硕士,副教授,历任恩施职业技术学院林特专业科主任、党政办副主任、科技处处长、《学报》常务副主编务副主编,现任生物工程系党总支书记。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生漆》编委、全国生漆科技情报中心通讯员、湖北省林学会会员、恩州科.学技术协会第二届常委、咸丰县坝漆有限责任公司技术顾问。曾参与完成湖北省“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一项、湖北省教育厅青年教师基金项目1项,主持完成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项。目1项;两次参力口国际生漆学术研讨会;出版个人专著《生漆丰产经营及涂装技术》;参编《鄂西离效农业指南》、《马铃薯产业与西部开发》、《入世后我国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汉语同韵大辞典》等书籍;在《经济林研究》、《中国生漆》等刊物上发表论8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生漆及其产业化开发研究》在漆树栽培生产技术、生漆检验技术、生漆综合利用以及产业化开发等方面有许多独到的见解。此书不仅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值得同行研究者参考,同时在生产实践上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供生漆生产经营技术人员参考。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生漆产业发展概述
第一节  漆的发现与应用
一、从考古材料探索生漆产业的发展
二、从“漆”的字义上探索生漆产业的发展
第二节  古代的漆树栽培与管理
一、古人对漆树形态与分布的认识
二、古代的漆树栽培技术
三、古代的漆林管理技术
第三节  古代的生漆采收技术
一、割漆季节  与树龄
二、割漆时间
三、割漆方法
第四节  古代的漆化学知识
一、古人对生漆性质的认识
二、古人对生漆干燥成膜条件的认识
三、古代的生漆加工调色技术
四、古人对漆膜性能的认识
第五节  古代的生漆检验技术
第六节  古代的生漆利用与漆器业发展
第七节  建国后我国生漆产业发展概况
一、生漆科研工作
二、生漆商品生产
三、生漆商品经营
四、漆器生产与贸易
五、生漆髹涂技术
第八节  漆树与生漆的经济价值及发展前景
一、漆树与生漆的经济价值
二、发展生漆产业的重要意义
三、生漆产业发展的前景
四、我国山区农村发展生漆产业的有利条件

第二章  漆树栽培学
第一节  漆树生物学
一、漆树的植物学特征
二、漆树的生理功能与构造
三、漆汁道的结构和发育
四、生漆在漆树体内的生物合成过程
五、漆树的生物学特性
六、漆树生长发育与环境的关系
第二节  漆液植物资源
一、漆液植物概况
二、我国现代漆树资源
三、漆树品种
第三节  生漆生产布局与漆林经营模式
一、生漆商品生产布局
二、漆林经营模式
第四节  漆树育种育苗技术
一、漆树的繁殖及育种
二、漆树育苗
三、嫁接育苗
四、植物激素及生长调节  剂在漆树育苗中的应用
第五节  漆树丰产造林技术
一、生漆产量的早期预测
二、漆林营造的目的与人工漆林的产量构成
三、造林地的选择与整地
四、造林方法
五、抚育管理
六、天然漆林的改造利用和漆林更新
第六节  漆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一、漆树幼苗病虫害防治
二、漆林病虫害防治
三、漆树病虫害防治新法简介
第七节  漆树体中铜的营养功能
一、漆树体中铜的含量与存在形式
二、漆树体中铜的营养功能
第八节  漆树叶绿素含量变化对漆树生长与生漆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一、叶绿素含量动态变化规律
二、叶绿素含量与漆树营养生长的关系
三、漆树叶绿素含量对生漆产量的影响
四、漆树叶绿素含量对生漆质量的影响
五、科学的生产经营措施
第九节  二氧化硫对漆树生长与生漆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一、漆林地带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
二、二氧化硫对漆树生长发育的影响
三、二氧化硫对生漆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第十节  漆树营养液在生漆生产中的应用
一、漆树营养液配制的理论依据
二、漆树营养液的配制施用方法
三、施用效果

第三章  生漆与漆籽的采收加工技术
第一节  生漆的采收技术
一、制订合理的割漆制度
二、割漆前的准备工作
三、割漆的技术与技巧
四、新法采收
第二节  漆籽的采收及其加工利用技术
一、漆籽的成分、性质和用途
二、漆籽的采收与加工
三、漆蜡的检验

第四章  生漆的化学
第一节  生漆的性质
一、生漆的外观特征
二、生漆的理化性质
三、漆膜的性能
四、生漆的缺陷及改良涂料
第二节  生漆的化学成分
一、漆酚
二、漆酶
三、树胶质
四、含氮物
五、水分
六、漆化学的研究情况
第三节  生漆的干燥成膜机理
一、氧化聚合成膜机理
二、缩合聚合成膜
第四节  漆酚的定义和命名有待改进
一、漆液植物分泌物中常见酚化合物
二、漆酚的定义及命名所存在的问题
三、对漆酚定义和归类命名的改进意见
第五节  漆酚类化合物及其应用展望
一、漆酚化合物的种类、结构及来源
二、漆酚类化合物的应用展望
第六节  漆酚与漆酶的生理生态作用
一、在呼吸代谢中的作用
二、对漆树的生长起调节  作用
三、抗逆作用
第七节  漆酶在食用菌生产中的作用
一、含有漆酶的食用菌列举名录
二、漆酶在菌丝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
第八节  漆酶在土壤腐殖质形成中的作用
一、漆酶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二、提高土壤肥力的措施
第九节  漆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及应用
一、漆酶的分布
二、漆酶的组成和性质
三、漆酶的催化氧化
四、漆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
五、漆酶的应用

第五章  生漆质量评价
第一节  生漆质量及其质量保证
一、由于“质量”概念不清带来的问题
二、对生漆质量正确理解和评价
三、质量保证与质量提高
第二节  影响生漆质量的因子
一、影响生漆质量的内因
二、影响生漆质量的外因
第三节  生漆的分类
一、生漆的习惯分类
二、生漆的商品分类
第四节  生漆质量评价方法概述
一、生漆质量评价方法的分类
二、传统检验方法与理化检验方法的比较
三、生漆质量评价规则
四、传统检验操作步骤
第五节  生漆的国家标准
一、生漆国家标准的含义
二、技术指标
三、实施生漆国家标准的重要意义
第六节  生漆的传统检验定级技术
一、感官检验
二、煎盘检验方法
三、掺假生漆的主要性状特征
四、开潮生漆的鉴别与处理
第七节  生漆的理化检验定级技术
一、漆酚总量的测定
二、漆酶含量及活性的测定
三、加热减量、树胶质与含氮物的测定
四、漆膜表干时间的测定
第八节  生漆的感官检验化学原理
一、生漆质量
二、生漆质量检验方法
三、生漆的化学组成与乳液结构
四、生漆感官检验的化学原理

第六章  生漆的商品贸易
第一节  生漆的商品市场
一、生漆商品市场的结构
二、生漆商品市场的作用
三、生漆商品的供求关系
四、生漆商品的市场机制及调节
五、生漆商品市场的调查研究
第二节  生漆的商品流通
一、生漆商品流通的内容
二、生漆商品流通的形式
三、生漆商品流通渠道和流通环节
第三节  生漆的商品收购
一、生漆商品收购的重要意义
二、生漆商品收购的特点
三、生漆商品收购的基本形式
四、生漆商品收购的方法
五、生漆商品收购的工作程序
第四节  生漆的商品贮存与运输
一、生漆的加工汇筲
二、生漆的贮存及保管
三、调拨与运输
第五节  生漆的商品销售

第七章  生漆的加工髹饰技术
第一节  生漆的精制改性方法
一、传统手工操作法
二、机械加工方法
三、反应釜法
四、提取漆酚法
第二节  生漆的精制改性产品
一、精制产品
二、改性产品
第三节  生漆的髹饰施工常识
一、盖漆纸的选用
二、生漆的着色料及其加工人漆技术
三、腻子及其调制方法
四、油漆色彩常识
第四节  生漆的施工方法及质量标准
一、施工方法
二、质量标准
第五节  生漆的施工技巧
第六节  漆制品色彩常新技术
第七节  生漆施工的常见故障及防治
一、冷干风对油漆施工的影响及对策
二、大漆施工常见病态及防治

第八章  漆树与生漆的综合利用
第一节  漆树菌材培育天麻技术
一、选地挖坑
二、菌棒培菌
三、栽种天麻
四、田间管理
五、注意事项
第二节  漆树土法制备生物农药及应用
一、材料与方法
二、效果
三、小结
第三节  漆树寄生、附生植物及其经济价值
一、漆树寄生、附生植物的生物学特征
二、寄生植物和附生植物对漆树的生长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三、漆树寄生、附生植物的利用价值
第四节  漆酶制剂及其在食用菌生产中的应用
一、漆酶来源
二、漆酶制剂的生产
三、在食、药用菌生产中作用

第九章  生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生漆产业的发展回顾
第二节  生漆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一、生漆自身存在缺陷使生漆产业蒙难
二、生漆掺假损害了生漆产业的前程
三、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使生漆产业受到冷落
四、合成涂料的广泛应用使生漆产业遭到无情 冲击
第三节  生漆产业发展的机遇与形势
一、机遇分析
二、形势分析
第四节  生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利用媒体传播工具,营造良好的漆树资源可持续发展舆论氛围
二、结合西部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发展漆树资源
三、运用市场化战略,培育漆树资源的资本市场
四、实施产业化战略,形成地方特色经济
五、通过创新战略,提高漆树资源的利用度
六、建立集约化、规模化管理模式
第五节  恩施山区生漆产业化开发
一、品种优势
二、市场优势
三、产业开发优势
四、实现坝漆产业化开发的途径及措施
第六节  坝漆产业开发及其可持续发展
一、坝漆概况
二、坝漆资源现状分析
三、坝漆产业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