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粮食产业技术进步模式经济学分析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611352
  • 作      者:
    吴敬学,杨巍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吴敬学,男,1958年出生,辽宁省人。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学科首席专家。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业领域评审专家,中国农业技术经济学会秘书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产业经济岗位科学家。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农业技术经济理论与方法、产业经济理论与政策。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软科学等国家和省部级课题50余项;公开发表论文70多篇,出版专著4靓曾对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韩国、新西兰进和芬兰行访问;多次接受《光明日报》《新华社入《科学时报》《农民日报》《人民论坛》等报刊杂志专访。
  
  杨巍,女,1975年出生,河北省人。博士,副教授,北京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农业技术经济学会理事,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经济学分会会员,北京市能源学会会员。主要从事技术与经济管理、资源与环境经济、产业经济等领域的研究和教学工作,曾主持和参与十余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研究论丛(第2辑):中国粮食产业技术进步模式经济学分析》通过定量分析为主、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1978-2006年28年间几大主要粮食作物的技术进步模式及其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探寻中国农业科技进步模式的变化历程及发展趋势,同时对不同地区之间粮食作物生产技术的异同进行了分析,寻找中国地区间农业技术的发展变化规律。并结合农业部科技人户调查资料分析了中国广大农户(中国农业技术的主要需求者)对不同类型农业技术的需求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国农业技术推广方式方法的改革和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
展开
精彩书摘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是随着现代化工业进步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中国1978年从日本引进地膜覆盖技术,1979年开始在蔬菜上应用,1982年河北开始应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种植冬小麦,1987年山东、甘肃等省在冬小麦上应用地膜覆盖,开始仅是在常规条播、播后覆膜、起身后揭膜基础上的,没有形成大面积应用。直至甘肃省研制成功覆膜穴播机,在小麦上应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才进人大面积推广阶段,现在已经发展为穴播、膜侧播等多种方式。小麦增长幅度达30%
  2005年,农业部推介的主要粮食作物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就包括旱作雨养农业区小麦膜侧沟播高产栽培技术。该技术是地膜覆盖栽培与传统垄沟种植有机结合的一项小麦抗旱增产技术。它集农艺、微型工程、生物管理、机械化操作以及集流高效用水于一体,具有生产实用性、经济高效性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性。该技术不仅发挥了地膜的保墒、增温效应,更主要的是它的垄上盖膜后的垄沟微集流作用,能高效利用天然降水资源,使旱作区小麦生产变被动抗旱为主动抗旱,大幅度提高了农业生产综合效益。其对小麦生产的主要增产效果表现为“五增”,即增温、增墒、增粒数、增粒重和增肥效。据甘肃省统计,膜侧沟播小麦平均亩产为219千克,比大田露地小麦平均亩产152千克增产44%。
  四、小麦氮肥后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小麦氮肥后移技术可将氮素化肥的底肥比例减少到50%,追肥比例增加到50%,土壤肥力高的麦田底肥比例为30%~50%,追肥比例为50%~70%;同时将春季追肥时间后移至拔节期,土壤肥力高的地片采用分蘖成穗率高的品种可移至拔节期至旗叶露尖时。利用该项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无效分蘖过多增生,塑造旗叶和倒二叶健挺的株型;建立开花后光合产物积累多,向籽粒分配比例大的合理群体结构;提高生育后期的根系活力,有利于延缓衰老,提高粒重;有利于较大幅度地提高生物产量和经济系数,最终可显著提高籽粒产量,较传统施肥增产10%~15%;可提高小麦籽粒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延长面团形成时间和面团稳定时间,最终显著改善优质强筋小麦的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减少氮肥的损失,提高氮肥利用率10%以上,减轻氮素对环境的污染;与本技术配套的高产高效的灌溉技术还可提高水分利用率10%以上。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农业技术进步与创新
第一节 农业技术进步
第二节 农业技术创新
第三节 农民的技术需求
第四节 农业技术推广与应用

第二章 技术进步的相关理论与计量方法
第一节 技术进步的相关理论
第二节 农业技术进步水平及其测算
第三节 农业技术进步类型测定
第四节 农民技术需求行为的定量分析
第五节 本书所采用的有关计量方法

第三章 玉米生产技术进步模式分析
第一节 玉米的主要品种及其区域分布
第二节 中国玉米主产区生产技术采用现状
第三节 玉米生产技术进步贡献率测算
第四节 玉米生产技术进步模式判定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小麦生产技术进步模式分析
第一节 小麦生产的基本情况及其区域分布
第二节 小麦生产技术应用现状
第三节 小麦生产技术进步贡献率测算
第四节 小麦生产技术进步模式的判定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水稻生产技术进步模式分析
第一节 水稻的主要品种及其区域分布
第二节 水稻生产技术应用现状
第三节 早稻生产技术进步贡献率测算
第四节 早稻生产技术进步模式的判定
本章小节

第六章 中国粮食作物生产技术进步模式分析
第一节 技术进步是中罔粮食增长的关键因素
第二节 粮食作物土地生产率与劳动力生产率的比较
第三节 中国粮食作物生产技术进步模式判定
第四节 不同作物不问地区之间技术进步模式存在差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农户技术需求分析
第一节 技术需求与技术进步
第二节 农户的科技行为
第三节 中国农户对各种类型粮食生产技术的需求现状
第四节 农户行为对中国粮食作物生产技术类型的影响分析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技术推广与农业技术进步
第一节 农业技术推广概况
第二节 粮食作物生产的技术类型与技术推广方式的选择
本章小结

第九章 中国粮食生产技术发展趋势与展望
第一节 国际农业科技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第二节 中国粮食技术进步面临考验
第三节 未来粮食生产技术展望
本章小结

第十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结沦
第二节 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