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粮食生产、流通与储备协调机制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343369
  • 作      者:
    王雅鹏,王薇薇,吴娟著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王雅鹏,男,1954年生。陕西省户县人,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农村区域发展、粮食安全保护、农业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水禽产业经济等“三农”问题。历任华中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土地管理学院院长,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1995年被评为国务院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996年被评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兼任中国农业经济学会理事,中国农业技术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软科学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农村经济发展学会副会长,湖北省畜牧经济学会副会长,湖北省经济团体联合会常务理事,湖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北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两项、国家博士点基金项目一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曾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十一项,主讲的“农业经济学”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粮食生产、流通与储备协调机制研究:基于粮食安全》在对我国粮食安全水平进行客观评价和科学判断的基础上,分别探讨了粮食安全与粮食生产、粮食安全与粮食流通、粮食安全与粮食储备之间的关系;然后将粮食生产、流通、储备视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分析了系统内三者之间不协调的表现及原因,并结合我国国情和粮情,构建了一个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三者协调机制;同时,还建立了实现该协调机制的政策支撑体系和社会保障措施,为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及安全水平,提高政府粮食安全调控能力和管理水平,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参考。此外,《中国粮食生产、流通与储备协调机制研究:基于粮食安全》还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别对湖北、湖南、江西、四川、河南、河北等地的粮食生产、流通与储备问题进行了典型研究。
  《中国粮食生产、流通与储备协调机制研究:基于粮食安全》可供各级政府农业主管部门、粮食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农业经济管理相关领域的科研院所及高等院校师生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国粮食生产流通与储备协调机制研究:基于粮食安全》:
  第1章 我国粮食安全水平评价
  粮食安全是关系到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安定的重大问题,也是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所追求的核心政策目标。对于拥有近14亿人口的中国,粮食安全问题不仅仅是一个资源配置利用的经济问题,还要放到国家稳定、人民富裕的政治层面上来看待。
  1.1 粮食安全保护的意义
  纵观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新中国成立以来,国民经济几次大的起伏,都是由农业首先是粮食的大波动引起的,什么时候粮食丰收了,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就向前发展,反之就停止和倒退。大家可能对20世纪60年代中国严重缺粮引起的社会经济问题还记忆犹新,也可能没有忘记改革开放之初我们为了解决全国人民吃粮问题而做出的种种牺牲和努力。我们应该时刻记住粮食安全是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是改革不断推进的重要保证。
  1.1.1 粮食安全与社会稳定
  粮食供求矛盾的缓解,使我国步入了农业发展的新阶段。农业生产经营从原来的单一产品产量目标向保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力争农民收入增长的产量、收入双重目标转变;人们对农产品的消费从温饱型向质量型、安全健康型、选择型转变;农产品市场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竞争从国内市场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转变。正因为粮食的低价充足供给,才保证了农村社会的安定团结。据统计,在1997年至2003年期间,我国农民收入增长速度持续下滑,有的省份还出现了负增长,但是农民的负担及其各项生活消费支出及文化教育支出并没有减少,有的甚至还是增加的。可是由于粮食连年丰收,农民生活有保证,因而在收入下降、负担加重、支出增长的情况下,农村依然安定。也正是由于粮食的充足供给和低价,在我国进行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的过程中,虽有大批职工下岗、转岗,但他们不必担心吃饭问题,生活有保证,最终促进了城市及工业改革的持续推进。
  1.1.2 粮食安全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
  由于有足够的粮食作后盾,我国迅速地实现了经济战略的大调整和开发重心的大转移,把西部大开发提上了议事日程。西部大开发中有几个比较现实的战略措施:一是进行全国农业布局大调整,建立东部创汇农业区、中部粮棉集约经营主产区、西部高效生态农业区;二是在西部的江河源头及生态环境脆弱区,实现退耕还林还草、以粮代赈、以粮换林草;三是重点建设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这些措施实施的背后,充足的粮食供给是一个最基本的保证条件。中国农村改革30年最显著的成效是粮食生产的大发展、粮食供给从短缺转向相对充裕。
  1.2 粮食安全评价指标
  1.2.1 粮食安全目标解读
  粮食安全目标是一个动态目标,随着国家农业的发展会不断呈现出新的隐患和问题,这就要求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21世纪以来,我国农业进入了新阶段,从2004~2010年,粮食产量连续七年增产,国内粮食自给率达到96%,但是,粮食安全的潜在性危机不可忽视。近几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我国的粮食生产、供给、库存和需求与消费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因此,对于粮食安全的目标我们要赋予新的理解和含义。
  关注粮食安全首先应弄清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第一,粮食安全的目标主要是解决远期粮食供给问题,而不是短期问题。而我国的现状是“短期无虑,长期堪忧”。也就是说,从长远来看我国粮食安全目标的实现有难度。一方面,我国存在耕地减少、生产条件退化的实际情况,粮食产量提高压力巨大;另一方面,人口增长,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国内粮食需求将显现刚性增长的态势,粮食数量需求、质量需求均不断增长。因此,面对目前良好的粮食供需状况,我们不能麻痹大意,要注意到长期内我国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变化,未雨绸缪,集中力量保障我国实现长期的粮食安全目标。
  第二,粮食安全的目标主要是解决食物问题,而不仅仅是谷物问题。谷物安全是食物安全的基础,粮食安全中的“粮食”是大粮食的概念,而不仅仅是指谷物。
  第三,粮食安全的目标主要是数量问题,而不仅仅是价格问题。制止粮价上涨,并不能消除短缺,只能引起更大的短缺;相反,解决了短缺,价格自然会跌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应着眼于供给数量而不是供给价格。
  第四,粮食安全的目标是全局问题,而不是局部问题。所谓全局,一是强调区域平衡的全局,二是强调时间分布平衡的全局。当前,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供给充足,但是主销区粮食却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从全国粮食安全目标来看,需要做好协调和宏观调控,从大局上和整体上实现粮食安全目标。
  ……
展开
目录

导言
0.1 研究背景及意义
0.2 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

第1章 我国粮食安全水平评价
1.1 粮食安全保护的意义
1.2 粮食安全评价指标
1.3 我国粮食安全水平评价

第2章 粮食安全与粮食生产
2.1 粮食生产概述
2.2 我国粮食生产发展概况
2.3 粮食安全目标下我国粮食生产存在的问题

第3章 粮食安全与粮食流通
3.1 粮食流通概述
3.2 我国粮食流通发展概况
3.3 粮食安全目标下我国粮食流通存在的问题

第4章 粮食安全与粮食储备
4.1 粮食储备概述
4.2 我国粮食储备发展概况
4.3 粮食安全目标下我国粮食储备存在的问题

第5章 粮食安全目标下我国粮食生产、流通与储备不协调性表现及原因
5.1 我国粮食生产、流通与储备的不协调性表现
5.2 我国粮食生产、流通与储备不协调原因分析

第6章 粮食安全目标下我国粮食生产、流通与储备协调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6.1 粮食生产、流通与储备协调蓝景
6.2 粮食市场各主体利益协调的经济学分析
6.3 粮食生产、流通与储备协调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第7章 我国粮食生产、流通与储备协调机制建立问题调查分析
7.1 河北省粮食生产调查报告
7.2 湖北省粮食生产发展与大户经营调查报告
7.3 湖南省粮食流通调查报告
7.4 四川省粮食储备调查报告
7.5 江西省粮食生产、流通与消费协调调查报告
7.6 河南省粮食生产、流通与储备协调调查报告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