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国民党上台内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1416452
  • 作      者:
    李立著
  • 出 版 社 :
    台海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顺应潮流得民心,国民党重夺政权,“天下为公,人民最大”把马英九推上新的历史舞台,《国民党上台内幕》深层交地揭开了国民党重夺政权内幕及背后的神秘推手与尚未公开的秘密档案。《国民党上台内幕》深层次地揭开了国民党重夺政权内幕及背后的神秘推手与尚未公开的秘密档案。蒋家后人逼迁祖坟悲怆弥漫百年老店,英九奋勉卧薪尝胆排惊险再夺政权。
    曾创造台湾“经济奇迹”并掌握庞大政治经济资源的国民党,为何在一夕之间失去了在台湾50余年的执政权?
    2008年,台湾大选台前幕后的政治博奕和较量
    台前出力气,幕后出高招,马英九的杨0幕僚究竟是谁?
    台湾大选马英九胜出背后的种种因素……
    民进党真的甘心就这么退出历史舞台吗?
    吴伯雄再次登陆,国共两党再度握手
展开
作者简介
    李立,湖南省祁阳人,台湾问题专家、作家。发表论文300余篇,出版著作十几部。主要有:《目击台海风云》(专著,荣获中国作家协会颁发的2005年度优秀图书)、《国民党沉浮台湾——从蒋氏父子到连战马英九》(上、下册,专著)、《世纪争锋——国民党与民进党决战台湾》(专著)、《直面李敖》(专著)、《中华文化在两岸》(编著)、《亲历西安事变》(编著)、《李敖说事》(编著)、《割不断的两岸情》(主编)、《台商创业之路》(主编)、《两岸关系大事记》(副主编)、《台湾政局大事记》(副主编)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国民党上台内幕》以学术研究与通俗史记相结合的纪实手法,用事实说话,通过对历史与事件的描述、分析,让读者了解国民党8年来从下台到上台的历史背景与原因,也对岛内政治与社会有一个较为全面客观的了解,体味岛内政局与社会的复杂性。国民党上台以后,两岸关系开始缓和,出现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国民党主席吴伯雄成功实现了对大陆的“雨过天睛”之旅,两岸两会成功实现复谈,两岸周末包机和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成功实施,这一切都昭示着两岸关系正朝着和平稳定的方向发展,相信两岸关系的明天会更好。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国民党鹬蚌相争  民进党渔翁得利
    2000年台湾“总统”选举,国民党在选前的分裂无疑对陈水扁的当选有很大的帮助。国民党内宋楚瑜、连战两派人马在选前未能整合成功,拥有较高声望的宋楚瑜最后宣布退出国民党,独立参选。这最终导致国民党选民票源的分散,宋楚瑜最后以30多万票的微弱差距落选,而连战则惨败。国民党的分裂是当时的党主席李登辉造成的。有强烈“台独”色彩的李登辉,虽然支持连战,但暗中支持陈水扁并使其当选。在台湾执政50余年的国民党在世纪之交黯然下台。
    一、“连宋配”破局的台前幕后
    连战——政坛“宠儿”,仕途一帆风顺。连战生于大陆西安,长于台湾的“半山”之子。所谓“半山”是指曰据时代赴大陆任职,而后再回台湾的政治人物。其父连震东曾任台湾“内政部长”,其母赵兰坤是具有满族血统的东北人,所以连战的血缘依据台湾的说法就是“芋头”(指大陆人)、“番薯”(指台湾人)的结合;这在闽南族群中是少见的现象。故而连战会说闽南语、普通话、略通日语,即是家族文化的产物。
    连战上小学先后转学3次,按理课业会受到影响,所幸连家家教甚严,母亲赵兰坤女士因出身燕京大学,对连战督促相当严格,以弥补他在课业上的不足。所以连战一直都很怕母亲,而连家的财富就是在母亲精准投资下快速累积。是以对手只要批评连战财产问题,连战便易动怒,认为这是对其母亲的污蔑,他绝不能接受,显示连战侍母至孝,应是家教使然。
    比方说,满族家庭经常强调礼、孝之道,连战深受熏陶,不论天气晴冷,连战总是西装领带待客,在家中尚且如此,若赴外地就更不用说了。据连战的学生说,连战在台大教书,不管天气怎样热,连战抄写黑板写到汗流浃背,他都不会解开领带。再者以连战的造型而言,30年前如此,30年后依然如故,连发型都没变过,说明连战的知礼受到母亲的影响之深。
    也许是过分拘泥于礼,连战讲话总是慢条斯理,肢体语言与表情,都不及对手来得夸张,使其与选民距离甚大,对他选情至为不利。其次为讲究礼貌,发话不会口出恶言或机智问答,与口才机巧百出的对手相比,自然没有感染群众的魅力,长期屈居劣势。连战“高高在上”、“大愚若智”(对手给连的评语)的形象,对他造成不小的杀伤力。
    连战除了知礼,也很会读书,20岁就台大毕业,25岁取得美国芝加哥大学外交硕士,29岁拿到芝加哥大学政治学博士,30岁执教于威斯康辛大学、康涅狄格大学。从连战求学历程不难发现,他的智商不低却与外在形象有极大的差异。以他的读书经历,连战应是一位“大智若愚”的政治人物,可是在对手的嘴上却是一位“大愚若智”的阿斗,当令连战为之气结。兼以连不会口出恶言地回骂,久而久之就坐实对手的嘲讽。再者如连战出任国民党主席时代,对手常以连战的姓名做文章,“欢迎国民党连战连败”,或是“安乐公阿斗战”,类似这种恶毒的文字攻击,连战均未正面响应。
    连战在国外教书期间,国民党当局听闻连战与“台独”分子往来密切,蒋经国指令连震东要求其子回国,连战此时已经和方瑀结婚,为返台连战辞卸美国大学教职回台大教书。
    连战拥有博士头衔,又出身书香门第、政治世家,这样的背景自然使他深受台当局青睐。蒋经国儿媳方智怡回忆说,当年蒋经国认为“连震东很正派,他在教育上给予连战的也是一个中国人的思想”,因而有意栽培连战这位大陆出生的“台籍精英”成为国民党中生代领导人。1968年,连战应台湾大学校长钱思亮之邀返台,任台湾大学教授、政治系主任和政治研究所所长,历时7年之久。当时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成立了秘密的外交和经济两个研究小组,由“行政院长”蒋经国直接负责,是高层次的智囊团;每个小组聘任6名学者负责运作,连战受聘为“外交小组”成员。对于这位年轻的学者,蒋经国十分青睐,经常召见他,连战从此平步青云,仕途一帆风顺。
    1969年9月,蒋经国指派任台湾大学政治系主任的连战出任联合国第二十四届大会台湾代表团顾问,这个职位正是17年前连战父亲曾担任的职位。连战自美返台后,奉命进入“国防研究院”11期受训。该院自1959年4月开始,共举行了12期训练班,受训者皆属党政军高级干部,这些受训者后来均在仕途上飞黄腾达。
    在同年召开的国民党第十次党代会上,连战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开始进入政界。
    1970年,连战获得台湾“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经过7年考核,蒋经国指派连战出任烽火战乱频繁的萨尔瓦多“大使”,时年连战39岁。
    1976年11月,连战奉调回台,出任国民党中央党部青工会主任。在同年国民党第十一次党代会上,连战当选为中央委员。两年后他又出任“行政院青辅会主委”。
    1981年11月25曰,台湾“行政院”进行改组,45岁的连战被任命为“交通部长”,成为历年来最年轻的“部长”,引起外界的广泛关注。对于连战出任与“外交”一点关系也没有的“交通部长”一职,《自立晚报》评论认为这与连氏父亲影响有关:“家世渊源使连战在宦海仕途中,处在一个有利的起跑点上,号令一下,立刻脱颖而出。”因而在台湾政坛有了“四大公子”之说。连战是“内政部长”连震东的公子,与蒋经国之子蒋孝武、陈诚之子陈履安、省政府主席周至柔之子周一熹被誉为台湾“四大公子”  (后来另一说“四大公子”是连战、台湾大学校长钱思亮之子钱复、“农复会主任委员”沈宗翰之子沈君山、陈诚之子陈履安)。
    连震东在政坛多年,非常了解其中的尔虞我诈,也因此不断教诲儿子从政的经验。他曾告诉连战:“为官要如骑脚踏车,头要不断点,脚要不停地踩。”这对连战曰后的从政风格影响不小。连战进入政界后,以“诚诚恳恳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为座右铭,个性温和,谨守本分,作风内敛,尽量避免曝光,尤其是对长官毕恭毕敬,从不僭越。1981年4月国民党选举中常委时,连战站出来提议,中常委不必由中委们投票选举,“奉请主席(蒋经国)提名、以鼓掌方式通过”。如此公私两便的一招,不但深得蒋经国欢心,懒得拉票的中常委们更是对他感激不尽。
    连战任“交通部长”期间,当年著名的党外人士康宁祥就直言,“连战是好酒沉瓮底,必成大器”。连战学历完整,谨言慎行,做事不作秀,符合蒋经国行事风格,终蒋任内,连战是台籍青年干部中,首位升住“内阁首长”与“行政院副院长”的中生代政治人物。
    1984年5月,连战被选为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委员,进入国民党决策核心,在党内的地位不断上升,连战也成为最年轻的中常委。
    1司年12月1日,连震东在台湾大学医院病逝,享年84岁,连战失去了一位慈爱的父亲,也失去了一位睿智的政治导师。但这时,连战在政坛上已建立了自己的地位,成为连家政坛传人。
    1987年5月,蒋经国去世前,进行了最后一次“行政院”改组,俞国华出任“行政院长”,连战接替政坛资格甚老的林洋港出任“行政院副院长”。
    任职刚好一年后,蒋经国于1988年元月13日离开人世,台湾政局出现大变动,李登辉主政。不久,“行政院”重新改组,李焕取代俞国华任“行政院长”连战出任“外交部长”,似是降职,实为李登辉重组自己的人马,为建立李、连连战是李登辉任教台大时的同事,两人关系密切。因而李登辉上台后,相当重用连战。但与蒋经国不同的是,李登辉表面上培养连战当“接班人”,实际上是利用他听话的特点,排斥异己推行党内独裁。
    连战在“外交部长”任内,不负李登辉所望,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在“务实外交”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一年之内有巴哈马、格林那达等多个国家与台“建交”与复交,并促成李登辉以“总统”身份出访新加坡,进一步获得李登辉的信任。连战还于1990年以“台澎金马关税区”名义申请加入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人事方面,连战也按李登辉的意志办事,推行“年轻化”和“本土化”。当时台湾舆论称,连战是李登辉“中意的一颗棋子”。《中国时报》1990年5月5日报道说:“第一位省籍‘外交部长’连战在任内,与第一位省籍‘总统’李登辉密切配合,深获李登辉信赖。据了解,在‘内阁部长’中,连战是与李登辉接触最多、关系最近的‘部长’之一,经常是李一通电话,连战即驱车前往‘总统府’。”
    李登辉提拔连战任“外交部长”,利用其特殊身份和“外交资历”排挤“官邸派”势力(蒋经国在世时的亲信)。而连战上任后,也努力推行李登辉所谓的“务实外交”政策,台湾当局先后与格林那达等国“建交”或“复交”,为了将连家的财势与社会关系纳为己用,同时直接指挥除“总统”、“行政院长”以外握有实权和行政资源的第三大官——台湾省主席,李登辉于1990年6月把连战派到台湾省政府,担任台湾省主席。省主席这个被称为台湾“第三大官”的职位(在台湾“总统”是第一大官、“行政院长”是第二大官)是政坛人士极力向往与角逐的宝座。李登辉的这一任命,不断遭到政坛大佬包括时任省主席邱创焕与前“副总统”谢东闵等人的反对,原来地方政治实力派人物高育任、吴伯雄等实力派人物有意角逐这一宝座,但仍不能改变李登辉的强权决定。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国民党鹬蚌相争民进党渔翁得利
一、“连宋配”破局的台前幕后
二、三强鼎立八仙过海
三、阿扁当选台湾变天
四、潮起潮落连战再起
五、“泛蓝”选民激怒李登辉被迫下台
六、李登辉阴谋得逞  国民党何去何从

第二章  连战临危受命国民党中兴再造
一、国民党丢失政权党内仍然危机四伏
二、连战临危受命力图稳定大局
三、扫除“黑金”毒瘤杜绝“官商”勾结
四、中兴再造路途崎岖

第三章  连宋尽释前嫌国亲并肩作战
一、整合泛蓝连宋尽释前嫌
二、“立委”选举惨败连战腹背受敌
三、板块大挪动政党大洗牌
四、“泛蓝”整合大势所趋
五、北高市长“北蓝南绿”  国民党止住声誉下滑

第四章  民进党奥步险胜国民党微差惜败
一、“连宋配”成局国亲合底定
二、连宋选情一路领先国亲联盟胜利在望
三、“三·一一九”逆转选情  国民党功败垂成
四、台湾选战落幕日完全风暴来临时

第五章  亲合赢得“立委”选举国民党初尝胜利滋味
一、国亲协调“立委”提名  国亲合并好事多磨
二、力拼泛蓝过半国亲联合辅选
三、“立委”选举翻身国民党危机解套

第六章  连战大陆和平之旅  国共两党再度握手
一、抓住契机跨出历史性一步
二、穿越历史风云国共再度握手
三、历史无法改变未来却可掌握
四、连战大陆之行成就历史定位

第七章  国民党直选主席马英九勇挑重担
一、国民党主席首次直选王马问鼎党魁“君子之争”
二、国民党连战皆捷马英九人气飙升
三、民进党出招绊马腿  国民党阴沟险翻船
四、“青春铁马”  亲近本土
五、“长住之旅”  贴近民众

第八章  吴伯雄老骥伏枥  “马王合”顺利成局
一、吴伯雄代理党主席临危受命担重任
二、协调“王马”  相忍为党
三、角逐党主席吴伯雄当仁不让
四、“马王配”演变成“马王合”  吴伯雄尽力了

第九章  “立委”选战跌破眼镜  国民党狂胜民进党
一、吴伯雄强势主导  “立委”选举背水一战
二、国民党全力辅选估选情审慎乐观
三、恐一夕翻盘连吴马萧带头冲
四、国民党大胜高兴一天就好
五、“立委”选举已了  “总统”“大选?未定

第十章  “马旋风”席卷南北国民党重新上台
一、负面选战没完没了
二、电视辩论政策两党格局彰显
三、“踢馆事件”发酵国民党忙灭火
四、“一中市场”延烧马萧全力消毒
五、财经“牛肉”吸选民空头支票难兑现
六、选前之夜冲刺国民党志在必得
七、“马旋风”席卷南北国民党重新上台
八、萧万长“博鳌”论道马英九拍板方针
九、马英九宣誓就职国民党开创新局
十、吴伯雄大陆“彩虹之旅”  两岸关系呈良性互动
十一、两会复谈乾坤调和
十二、百年奥运两岸共享
十三、政党交流展新页两岸合作再扬帆
十四、吴伯雄再度登陆两岸关系谋新局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