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辫子”开“洋荤”
1876年2月24日上午,当一辆载着木方石料与各种器材、名叫“先锋号”的机车迎着暮冬融融的阳光,喷出一股浓浓的白烟,发出一声嘶鸣,昂首驶出车站时,铁马路桥(今河南路桥)堍下彭泽路一带的市民便纷纷顺着铁轨,一路欢呼地跟着“小火龙”向天通庵方向奔去。
脑袋后还拖着一条辫子的“上海辫子”,又开了一次“洋荤”!
此情此景,令英国人摩里逊惊诧不已:这列来自欧洲最新科技产物的火车在中国上海刚刚铺设的铁轨上一路呼啸着行进时,前来乘坐、观看的“上海辫子”非但一点也不恐慌,相反像过节一样地兴高采烈;包括妇孺在内的“乘者、观者一齐笑容可掬,啧啧称叹”……与此截然相反的是:1825年9月27日,世界上第一列火车在英国诞生。当火车的发明者、矿工之子乔治·史蒂文森驾驶着拖着33节车厢的“运动号”蒸汽机车,从斯托克顿向林顿行驶时,汽笛的吼叫声曾把围观看热闹的英国人吓得抱头鼠窜、落荒而逃……
在同样的事物面前,两个不同国度里的民众的反应与表现,却大相径庭,这是老资格的铁路工程师摩里逊所始料未及的。
第二天,由英国人美查创办的《申报》特意刊载了一篇题为《民乐火车开行》的报道,言上海市民争相乘坐火车,沿途乡民亦是喜滋滋地看火车经过:“或有老妇张口延望者,或有少年荷锄而痴立者,或有弱女子观之而喜笑……未有一人不面带喜色也。”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