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1793907
  • 作      者:
    丁茂战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大量的“单位人”逐步转变为“社会人”、“杜区人”,街道社区不再是计划经济条件下单纯的居民居住点,已经成为各种社会组织的落脚点、各种社会群体的集合点、各种利益的交汇点、各种社会矛盾的聚焦点。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基层管理体制也在发生着变化,在改革路径的影响下,城市基层社区管理体制的改革尤其显得迫切,随着党的十七大把以改善民生加快推进社会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社区管理体制的改革理应作为下一步城市改革的重点和突破口,这同时也是加强社会建设的基础工程。<br>    《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研究》从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的现状入手,在梳理了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从单位制、街居制到社区制的演变基础上,分析了目前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存在的基本架构、存在问题等,总结了国内各地社区管理体制模式的经验分析,充分借鉴国外典型社区管理体制的理论、结构、模式、特征,提出了下一步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价值取向、路径分析、总体思路、具体设计等核心问题。最后,《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研究》对我国社区党建建设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在社会建设视角下对如何加强和改进党的社区建设进行了探讨。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导论<br>    一、研究背景<br>    纵观中国近现代史,先后经历了三次大的社会转型:第一次发生在晚清到民国之际;第二次发生在1949年到1978年;第三次则是从1978年一直延续至今。30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经济社会转型的显著特征就是“由身份到契约”的转变。30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我国城市发生了重要变化,无论是经济体制的变革破解单位制的困惑,还是基层居民自治之学者所谓的公民社会的再生,对于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发挥社会学的想象力,放在我国社会转型和城市转型的大背景之下观察,从体制和机构的层面进行深入分析。<br>    目前,对城市进行专门研究主要集中在政治学、社会学等领域。其中城市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学界的重视,其研究在我国社会科学领域独树一帜,成果丰硕。他们提出中国城市发展的实质问题是:城市是社会主义新传统文明与西方现代文明发生最激烈碰撞之地。对城市问题的社会学研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到中叶,学界就敏锐地抓住了单位研究这个理论生长点。社会学者围绕单位制的产生及运作机制、改革后的变迁、国有企业的转制等,同时从制度结构和社会机制着手,成就了一批中国社会学在组织、分层、城市研究上最具亮点的研究成果,充分显示了社会学有别于经济学的独特洞察力,也揭示出多种文明形态在单位制中的交织反应。其次,社会学界还从中国正在变成一座“世界工厂”的断言中捕捉到了它的社会学意义——中国正在形成世界上最庞大的产业工人阶级,因而提出把工人阶级重新带回中国社会学分析的中心。再次,社会学界不仅在传统的社区治理议题上进行了新的探究,而且通过对三种都市运动的研究,即城郊被征地农民维护地权的集体行动、城市小区业主维护产权的集体行动和下岗工人维护劳动权的集体行动,提出了塑造公民资格进而促使“社会的兴起”这个新议题。<br>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br>一、研究背景 <br>二、研究主线 <br>三、创新之处 <br>四、写作意义 <br>五、整体布局 <br><br>第二章 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的演化 <br>第一节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街居管理体制 <br>一、计划经济体制下街居制的产生 <br>二、计划经济体制下街居制的分析 <br>三、计划经济体制下街居制的现实困境 <br>第二节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社区管理体制 <br>一、社区概念的产生及其在我国的演变历程 <br>二、市场经济体制下社区管理的变迁 <br>三、居委会“内卷化”的表现和原因分析 <br>四、街道办事处相关问题分析 <br>第三节 我国社区管理体制基本架构分析 <br>一、我国社区管理体制总体框架 <br>二、居民委员会的应然和实然角色 <br>三、我国社区管理体制存在问题分析 <br><br>第三章 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研究的理论基础 <br>第一节 市民社会理论与居民自治制度 <br>一、市民社会理论综述 <br>二、市民社会理论对居民自治的影响 <br>三、市民社会理论对我国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借鉴 <br>第二节 社会工作理论与社区居民参与 <br>一、社会工作理论综述 <br>二、社会工作介入社区管理的途径分析 <br>三、社会工作理论对我国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借鉴 <br>第三节 治理理论与街居组织架构选择 <br>一、治理理论及社区治理综述 <br>二、治理理论对社区治理的影响 <br>三、“治理”理论对我国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借鉴 <br><br>第四章 国内社区管理制度改革探索的经验总结 <br>第一节 我国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探索 <br>一、上海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探索 <br>二、沈阳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探索 <br>三、江汉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探索 <br>四、盐田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探索 <br>第二节 北京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创新 <br>一、东城区和平里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创新 <br>二、崇文区东花市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创新 <br>三、石景山区鲁谷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创新 <br>四、北京市社会建设工作部门管理体制改革创新 <br>第三节 我国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模式对比及借鉴 <br>一、我国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探索的共同特征 <br>二、中国特色的社区管理体制结构分析 <br>三、国内社区管理体制探索的经验借鉴 <br><br>第五章 国外社区管理体制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br>第一节 国外社区管理体制的基本模式概述 <br>一、居民自治型社区管理模式 <br>二、政府主导型社区管理模式 <br>三、政府社区合作型治理模式 <br>四、国外社区管理模式的基本经验 <br>第二节 新加坡城市社区管理制度概述 <br>一、城市社区组织体系 <br>二、城市管理组织模式 <br>三、城市社区管理主要内容和特点 <br>四、社区管理体制的借鉴意义 <br>第三节 美国社区管理制度概述 <br>一、社区工作的组织架构 <br>二、社区管理的主要内容 <br>三、美国社区管理的经验 <br>四、美国社区管理的借鉴 <br>第四节 日本社区管理制度概述 <br>一、地域中心的管理模式 <br>二、地域中心管理模式的主要特征 <br>三、对我国街道管理体制改革的几点启示 <br>第五节 国外社区管理体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br>一、解放思想,适应社区发展的大趋势 <br>二、建立中央和地方结合的社区投资机制 <br>三、建立部门之间的协商与合作制度 <br>四、制定科学的社区建设规划 <br>五、着力培育和发展社区非营利组织 <br><br>第六章 我国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框架分析 <br>第一节 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基本原则及现实意义 <br>一、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br>二、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br>三、加快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现实意义 <br>第二节 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 <br>一、构建新型社区治理体制的基本要求 <br>二、构建新型社区治理体制的指导思想 <br>三、构建新型社区治理体制的运行机制 <br>第三节 构建新型社区治理体制的具体做法 <br>一、街道层面治理体制改革的具体做法 <br>二、社区层面治理体制改革的具体做法 <br>三、区、街道、社区关系的理顺及其配套政策 <br>四、建立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运行机制 <br><br>第七章 社区管理体制改革视角下的社区党建工作研究 <br>第一节 社区党建的兴起和发展 <br>一、新时期社区党建的内涵 <br>二、新时期社区党建兴起的背景 <br>三、新时期社区党建的发展历程 <br>第二节 社区管理体制视角下的社区党建 <br>一、新时期党在社区中的地位和作用 <br>二、新时期社区党建取得的经验 <br>三、新时期社区党建存在的问题 <br>第三节 新形势下创新社区党建工作的构想 <br>一、社区党建创新的基础问题 <br>二、加强社区党组织的核心地位 <br>三、建立社区党建的资源支撑体系 <br>四、社区党建工作创新的总体要求 <br>第四节 北京市崇文区社区党建创新的实践探索 <br>一、推行社区党组织“公推直选”,扩大基层党内民主 <br>二、强化基层党组织核心作用,提高社区党组织的覆盖面 <br>三、推行“流动式”教育管理模式,形成社区党员全覆盖管理 <br>四、扎实开展“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为社区党建构筑组织覆盖 <br>参考文献 <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