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营造之道:古代建筑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8028808
  • 作      者:
    萧默著
  • 出 版 社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作者简介
  萧默,1938年生,湖南衡阳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建筑艺术研究所前所长,清华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博士。主要著作:《中国建筑艺术史》(主编与主撰)、《世界建筑艺术史》丛书、《敦煌建筑研究》、《萧默建筑艺术论集》、《建筑艺术历史与审美》、《巍巍帝都》、《天竺建筑行纪》等。曾创办和主编《建筑意》辑刊。
展开
内容介绍
  建筑具有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属性,虽不是纯艺术,却同样具有形式美和艺术美,而且因其体量巨大。保存时间久远,更由于它的表现性和抽象性等艺术特性,其价值并不在纯艺术之下,且不能被代替。中国古代建筑在这一点上尤为突出:在实用和形式美的背后,深蕴着精神内涵——“道”,这“道”既是“人文”的,又是“自然”的,反映出中国人的礼乐、道德观和“天人合一”的生命观。
展开
精彩书摘
  第壹章 “非壮丽无以重威”<br>——都城与宫殿<br>以儒学为主导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旨在于强调整个社会的长治久安、和谐与稳定,是在一种礼乐观的指导下,加强中央集权即“君权”的具体政治运作,在建筑上的表现则是以弘扬君权的宫殿及与宫殿密切相关的都城规划为主。<br>   所谓“礼乐”,即“乐统同,礼辨异”。“辨异”就是区别等级社会中各阶级阶层的地位,建立起政治秩序,这是“礼”的职能;“统同”就是维系民心的统一协同,承认君权的高高在上,使整个社会和谐安定,这就是艺术——“乐”的功用。中国的都城与宫殿建筑是这种观念的最好体现。<br>甲骨文“宫”字,是一座简单的穴居小屋的形象:在屋顶下面的两个“口”字代表天窗和门,原指所有的房屋,秦汉以后这个字才专属于帝王,宫殿也就是帝王处理政务和居住的地方了【图1-1】。<br>宫殿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开始于原始社会圆形村落的中央建筑,即考古学上所称的“大房子”,最初是用作首领居住、集会和祭祀。从夏代起,这类建筑被一座大院围绕起来,院内有一座大殿,殿内分间,但仍然合三种功能为一体。陕西岐山早周(时属晚商)宫殿由两进四合院组成:前面有广场,前院有一座“堂”,是集会和祭祀的地方,后院用作居住,说明三种功能已开始分化。西周时,功能进一步分化,与都城也加强了联系,追记西周陪都和东周都城洛邑规划制度的《考工记》中记述到:匠人营造的王城,方形,每面九里,各开三座城门。<br>  ……
展开
目录
  谈谈建筑艺术的特性<br>第壹章 “非壮丽无以重威”<br>——都城与宫殿<br>第贰章 “敬大法祖”<br>——礼制建筑<br>第叁章 “事死如生”<br>——陵墓<br>第肆章 “洪钟震响开觉悟”<br>——寺观<br>第伍章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br>——景观楼阁与塔<br>第陆章 “虽由人作,宛白天开”<br>——园林<br>第柒章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br>——民居<br>第捌章 “万方乐奏有于阗”<br>——少数民族建筑<br>藏传佛教建筑<br>维吾尔族建筑<br>傣族建筑<br>侗族建筑<br>图片索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