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在批判党内“左”倾关门主义的错误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全国的政治形势和党的策略路线、军事战略问题,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策略,并相应地调整了各项具体政策,使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即将到来之际掌握了政治上的主动权。随之,毛泽东在瓦窑堡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系统地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和政策,提出“党的任务就是把红军的活动和全国的工人、农民、学生、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一切活动汇合起来,成为一个统一的民族革命战线”①。要求党和红军要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充当发起人和坚强的台柱子,并且强调党要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发挥领导作用。瓦窑堡会议后,中国共产党一方面大力促进一二九运动后全国抗日救亡的群众运动的发展,一方面积极开展对国民党上层、各地方实力派和爱国人士等社会各方面的统战工作,以争取同盟者。这一工作首先在西北地区取得进展。到1936年冬,西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一步扩大,两北大联合的局面初步形成,进一步推动了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在此过程中,为了适应国内阶级关系的新变化,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共中央还不断调整对蒋介石集团的政策,将“抗日反蒋”改变为“逼蒋抗日”,直至西安事变期间的“联蒋抗日”,这些都为之后第二次合作国共的实现,以及全国抗战局面的形成创造了条件。<br> 在日本侵略势力步步进逼,国内人民抗日情绪不断高涨的形势下,蒋介石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他在1936年7月13日宣称:“对外交所抱的最低限度,就是保持领土主权的完整”;“假如有人强迫我们欲订承认伪国等损害领土、主权的时候,就是我们不能容忍的时候,就是我们最后牺牲的时候”。②为此,中共中央通过多种渠道向国民党方面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倡导国共两党重新合作。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