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响应汶川:中国救灾机制分析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1155721
  • 作      者:
    邓国胜等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邓国胜,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1999年获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学位,2007年8月-2008年8月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做访问学者。主要开设课程为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分析、公共组织评估、定量分析方法、社会组织管理等,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与非营利组织战略规划、治理结构、绩效评估与能力建设。主要论著有《非营利组织评估》、《公益项目评估》、《群众评议政府绩效》(合著)、《事业单位治理结构与绩效评估》(合著)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响应汶川:中国救灾机制分析》以“5·12”汶川地震为例,分析中国民间组织和志愿者在抗震救灾过程中的参与状况、存在问题与制度局限,并对中国救灾的募捐主体、救灾款物的使用、捐赠的管理费用和捐赠信息的披露等社会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书中还介绍了国外的救灾体制,并提出了中国救灾机制从垄断走向开放的新思路和合作治理的救灾模式。
  《响应汶川:中国救灾机制分析》适合从事或有志于减灾救灾工作的政府相关人员、民间组织和志愿者阅读,对于公共管理学科的师生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中国救灾管理制度及其变迁
  中国是一个灾害频发的国家。党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救灾工作。自1949年以来,经过不断探索,特别是在经历巨灾的检验后,不断修订和完善,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救灾管理制度,包括救灾的法规体系、组织和指挥体系、工作运行机制和救灾捐赠管理制度等等。
  第一节  中国现行救灾管理制度
  一、基本概念
  这里所谓的“灾”特指自然灾害,它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包括洪涝、干旱灾害,台风、冰雹、雪、沙尘暴等气象灾害,火山、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森林草原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自然灾害。
  “救灾”有狭义与广义之别。狭义的救灾,是指灾害发生过程中或发生以后对灾区和灾民的救助,包括紧急救援、过渡安置、灾后重建等内容。不过,现代救灾思想已经将救灾工作范围拓展到防灾、抗灾、救灾三个环节,即广义的救灾。从广义救灾的角度出发,还需要在灾前进行灾情监测与预报、应急物资的准备;在灾害过程中要动员人力、物力与灾害进行抗争,控制其危害,减少损失;在灾后要恢复重建,重塑新的生活。因此,更为全面的表述应为“减灾”。我国相应的自然灾害救助应急综合协调机构亦称为“国家减灾委员会”。限于篇幅,且为了探讨的深入,本书所指的救灾是狭义的救灾。
  救灾管理制度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救灾的组织体系,二是救灾的运作制度。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中国救灾管理制度及其变迁
第一节 中国现行救灾管理制度
第二节 救灾捐赠管理制度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救灾管理制度的变迁
第四节 中国救灾管理制度的优势

第二章 救灾管理制度中民间组织与志愿者的参与
第一节 民间组织的参与机制
第二节 志愿者的参与机制

第三章 救灾捐赠机制问题及原因
第一节 救灾募捐主体与受赠主体问题
第二节 救灾捐赠款物的使用问题
第三节 捐赠的管理费问题
第四节 捐赠信息的披露问题

第四章 救灾管理制度逐步走向开放
第一节 民间组织与志愿者参与的机制创新
第二节 捐赠管理的机制创新

第五章 国外救灾体制中民间组织和志愿者的参与机制
第一节 美国救灾体制中民间组织和志愿者的参与机制
第二节 日本救灾体制中民间组织和志愿者的参与机制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中国救灾管理制度的优势与局限
第二节 中国救灾管理制度创新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