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农村经济:制度、发展与分配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3220744
  • 作      者:
    章元著
  • 出 版 社 :
    格致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章元,1975年生于河南省罗山县,经济学博士。200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后留校任教至今,2005年开始担任《世界经济文汇》杂志编辑。曾先后赴巴黎九大经济学院、联合国大学高级发展经济学研究院、加拿大女王大学、法国里尔一大进行博士后研究和学术访问。主要从事中国的农村金融、农村贫困、城乡劳动力流动、城乡融合等问题的研究,在《经济研究》、《世界经济》、《经济学(季刊)》、《金融研究》、《管理世界》、《中国人口科学》等国内权威杂志及国际匿名审稿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第一农业人口大国,其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对于世界经济发展而言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进步是众多制度和政策及其他因素“合力”的结果。《中国农村经济:制度、发展与分配》系统分析了推动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多个社会经济制度和政策,包括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计划生育政策、村民选举、户籍制度等,以及以社会关系网络为核心的非正式制度。《中国农村经济:制度、发展与分配》基于大量农户面板数据和宏观统计数据实证分析了这些制度和政策对于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机制和渠道,从而为中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深入解读。
展开
精彩书评
    中国正处在是经济持续增长还是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转折点上。为了确保中国能够成为一个和谐社会,一系列新的重要改革必须着眼于经济、社会与政治的前沿课题。这套丛书对于讨论这些改革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贡献。
    ——胡永泰(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经济系教授,复旦大学特聘教授)
    
    中国学者的任务是从中国的特殊性中找到具有世界意义的规律,并把它们展示给世界。如果是这样,那么中国学者就要使用世界能够听懂的语言阐述自己的观点;对于经济学家来说,就是要用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来研究中国当下的制度和体制问题。本套丛书的编者和作者都是受过良好的现代经济学训练且对中国现实问题具有浓厚兴趣的青年学者,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20世纪80年代的青年学者的影子。
    ——姚洋(北京大学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展开
精彩书摘
    即使局限于考察那些改革较为成功的国家,不少疑问也仍然未得到解决,比如,市场化改革对于农村贫困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这种影响的渠道是什么?经济增长能否通过渗透效应(trickle-downeffect)自动地消除农村贫困?如何才能使贫困家庭更好地分享到经济增长的好处?这些问题是发展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非常关注的。本节的目的就是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针对上述问题展开分析,并运用来自中国的农户面板数据探讨市场自由化改革对于农村贫困的微观影响机制。
    很多研究者认为市场化改革是降低贫困的重要力量,例如,Liu(2001)运用越南的微观数据研究了市场化改革对于收入不平等和贫困的影响,发现市场化改革显著减少了越南的贫困,但是农村贫困减少的速度比城市贫困减少的速度慢。在中国的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农村贫困的减少也取得了辉煌成就,很多研究也都认为农村贫困的减少主要来自市场化改革所带来的经济增长。例如,卢锋(2001)认为中国农村贫困的急剧减少要归功于市场化改革以及伴随着的经济增长,陶然和徐志刚(2005)则认为中国在市场化转型过程中的快速经济增长使得贫困的状况大为改观。CSLS(2003)认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主要由快速的生产力增长所推动,同时伴随着贫困发生率的大幅度下降;但是,生产力的增长对于贫困减少的贡献在农业和工业部门中却不一样:在控制了不同部门之间的生产率水平之后,工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是贫困减少的主要动力,而农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与贫困降低之间只有微弱的正相关关系。他们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农产品价格相对于工业产品价格相当低,从而农业人口无法从生产率的增长中获得相应的好处。另外,世界银行也认为由于农业收入构成了贫困人口的收入主体,农业发展的不平衡直接影响了贫困率,在那些农业增长速度缓慢的地区,贫困减少的速度就慢,而在农业发展速度能够赶上其他产业的发展速度时,贫困减少的速度就快(World Bank,2001)。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导论:中国经济发展战略与农村经济发展
第一节 “中国奇迹”下的农村经济发展
第二节 研究问题及整体框架

第二章 工业化、市场化与一个农业人口大国的反贫困之战
第一节 中国减少农村贫困的成就
第二节 中国农村扶贫政策分析
第三节 市场化与工业化的渗透效应
第四节 中国减少农村贫困的经验

第三章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农户长期投资激励
第一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及其意义
第二节 土地调整与农户长期投资激励
第三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否已经走到了尽头

第四章 计划生育政策与农村人力资本投资
第一节 计划生育政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
第二节 计划生育政策与农村青少年义务教育
第三节 中国目前要不要放松人口数量控制

第五章 村民选举与农村公共品的需求与供给
第一节 村民参加选举的经济激励
第二节 村民选举对增加农村公共品供给的影响

第六章 非正式制度与农村经济发展:社会关系网络的作用
第一节 社会关系网络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第二节 异质的社会关系网络与农民工工资水平
第三节 社会关系网络对缓解农户贫困脆弱性的意义

第七章 户籍制度、城乡收入差距与城乡融合
第一节 户籍制度的建立及其功能
第二节 城乡收入差距、农民工进城与犯罪率上升
第三节 城市劳动力市场对农民工的户籍歧视与地域歧视

第八章 农村经济发展:中国的经验
第一节 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若干基本事实
第二节 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大国经验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