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土地政策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4118780
  • 作      者:
    马刚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内容介绍
    《土地政策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载体,人类生活在地球,一切生活、发展都与土地息息相关。特别是经过三十多年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社会生活日趋丰富,中华民族处于日益崛起阶段,土地资源处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殊地位,土地资源管理成为政府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要做好土地管理,需要对土地从形式到内容、从现象到本质进行全方位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土地管理的内在规律,推动国土资源事业的发展。我2004年到国土资源管理系统工作,2009年初从事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涉及国土资源管理方方面面的业务,理论和现实形成的矛盾、各方利益造成的冲突,使我感到有必要对土地政策进行一番系统梳理,从更深的层面寻找其本质,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方向,按规律办事。正是基于这样的目的,三年多来我边工作边学习边研讨,研究土地政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在写作过程中,几年来经常通宵达旦、废寝忘食,忘我地研究和工作,逐步地由现象深入到实质,积累形成了目前的研究成果。
展开
精彩书摘
    从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起,青岛区域的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虽然在顶层设计上已经确立了青岛区域蓝色经济区的发展目标,但在城市发展理念、区域建设发展详细规划、村镇建设规划、行业或部门的专项规划、产业布局发展规划等以土地资源利用为基础才能实现的规划上,还缺乏具体的支撑蓝色经济发展目标的顶层政策性、操作性规划设计,还缺乏经过严格论证、经有效程序批准可以具体实施的规划。并且,这些分支规划多数在2005年开始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后已经于2009年左右形成,有些已经开始实施。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有的分支规划已经与青岛区域顶层发展目标产生脱节或冲突。比如,原已定位的青岛“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港口城市、滨海旅游度假城市”应予以修改,与现已定位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区域的龙头城市”及“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发展目标进一步相衔接,并对城市发展概念规划作出相应调整;再如,青岛区域多数区市近年已经制定了各自的村镇发展规划,有的与现在的青岛“一轴三带”城市发展战略相冲突,这一问题在大沽河流域和即墨沿海一线的青岛统筹发展规划上尤其明显;还有,一些区市级已经制定并正在实施的产业布局与青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在区位和发展目标上不一致。这些规划都是以土地的开发利用为基础的,如不进行统筹调整势必造成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上的被动。因此,要在政府层面上对涉及土地资源利用的各分支、各级别的规划进行清理并对应蓝色经济区发展的近、中、长期顶层发展目标进行科学统筹规划调整。
    另外,确立土地利用规划的权威性和法定性。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指导性、宏观性、战略性和政策性,土地利用规划是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城市和产业空间布局的指导和约束性政策规定,是确保土地资源保障经济社会当前和今后持续、有序发展的纲领,具有法规性。土地利用规划对城市空间发展、产业结构调控、产业升级转型、生态环境保护、城乡统筹发展、确保粮食安全、保护城乡居民权益和保持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的影响深刻而长远,一旦科学确立,必须严格执行,并赋予其法定性,以保证其权威性。
    第二,建立循环集约利用土地的政策。由于城市建设用地的紧缺和城市建设规模的控制,决定了土地的循环利用对城市更新发挥着关键性推动作用。土地的集约和循环利用是实现土地资源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更是优化城市结构,科学构建城市空间环境的重要手段。在国家和青岛两个层面上,青岛的建设用地资源十分紧缺。国家将保护18亿亩耕地作为政策的红线,在政策上不可能也不允许突破18亿亩红线,不可能全面放开建设用地供应,这是一个客观现实。同时,青岛区域的发展要综合考虑城乡统筹发展、产业结构均衡、生态环境保护、城市和产业发展远景等诸多经济社会发展因素,不能将第二、第三产业的建设发展在土地利用空间上一步释放到位。在大型国际化城市定位下,青岛区域在发展空间上可用建设用地已经非常紧缺和珍贵。
    从近期看,青岛的城市化发展战略在依托国家建设用地支持的情况下,实现近期内的城市和产业发展规划,建设用地已经“捉襟见肘”。至2012年,青岛区域在沿黄海一线从南至北,胶南市、黄岛区、青岛市区、崂山区、即墨市除崂山风景保护区外基本已经是城区相接,形成了城市化区域;在胶州湾沿岸,青岛市区、城阳区、胶州市、黄岛区、胶南市除湿地保护区域和胶州与胶南间部分农村外已经被城区和各类产业建设用地全部覆盖。沿黄海和沿胶州湾两线已经几乎全部成为建设用地,青岛城区和黄岛区在新增建设用地上已经没有发展纵深。从中长期看,沿黄海、胶州湾两线胶南、胶州、城阳、即墨存在一定的发展纵深,但从生态环境保护、三次产业均衡、城市生活保障以及保障后续的城市发展空间方面看,这些发展纵深必定受到限制。因此,确立可持续发展的土地政策,在现有可利用土地资源范围内实现循环节约利用,是一个比较现实的发展路径。这也是青岛土地政策改革的核心,以及一切政策制定实施的基石。
    确立可持续发展的土地政策,关键是对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和高效、循环利用,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用量,对农业用地实施严格保护并进行以高端化农业生产为目标的土地整理和流转,以实现土地资源永续均衡利用。这一政策基石的确立在青岛有五个方面的良好基础。
    第一个方面,虽然青岛区域沿黄海和沿胶州湾两线已经大部分成为建设用地,但土地的利用强度不高,建设容积率和空间布局因为历史原因造成土地资源较大浪费,同时存在大量空置土地,一些不符合城市发展布局和产业发展方向的用地项目占据了宝贵的城市发展空间,这是青岛城市发展土地利用集约挖潜的巨大潜力。通过对沿黄海和沿胶州湾两线的建设用地集约挖潜,既在空间上调整城市发展功能布局、产业布局,又节约了大量新增建设用地和土地征收转用费用。第二个方面,加强对老城区建设用地挖潜改造,提升老城区的城市品质。青岛近期的城市发展目标是以胶州湾为核心,加快东岸、西岸、北岸三大主城区建设,其中,西、北两岸的黄岛区、胶南市和胶州市存在大量的老旧城区,通过对这些老旧城区重新规划定位和城区更新,将是建设用地节约挖潜的有效途径。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土地政策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意义
(一)研究的背景
(二)研究的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一)国外研究的现状
(二)国内研究的现状
三、本书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一)主要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主要创新
四、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经济学基础理论
(二)土地政策理论
(三)经济发展方式理论
五、本书的逻辑框架

第二章 土地政策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中国历史土地政策的变迁
(一)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土地制度概论
(二)封建土地制度下的政策变革案倒
(三)中国历史上土地政策变革轨迹和土地政策调整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影响
二、全球背景下土地政策调整
(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的土地政策作用概论
(二)全球化背景下土地政策对经济转型的影响
(三)西方国家经济转型条件下的土地政策调整
三、我国当代土地制度和土地政策
(一)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史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土地公有制下土地政策的沿革及其影响
(三)当今时期土地政策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章 土地政策影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基本问题
一、土地政策的核心问题
(一)土地生产力
(二)土地均衡
(三)土地权利
(四)粮食和产业安全
(五)土地政策的核心
二、土地政策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
(一)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二)对城乡结构的影响
(三)对区域结构的影响
(四)对现代经济增长的影响

第四章 土地政策影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途径
一、土地利用政策
(一)土地利用观念
(二)土地利用规划
(三)土地循环利用
二、土地供应政策
(一)土地供应总量
(二)土地供应结构
(三)土地供应方式
(四)土地供应时序
(五)土地储备
……
第五章 土地政策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系
第六章 改革土地政策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第七章 青岛都市和山东区域土地政策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及对策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