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地籍管理制度与农村土地问题探讨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3616621
  • 作      者:
    谭峻,张璋,张丽亚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谭峻,男,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管理学博士;从事高等教育与科研近30年,主要研究方向:不动产政策与制度、不动产管理、土地测绘等。主持完成了联合国粮农组织合作项目“中国农村土地产权数据库建设及对政府决策的支持分析”、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土地权益保障与土地登记制度研究”(06SFB5027)、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登记制度研究”(08JA820035)等课题。出版著作和教材十余部: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其中《房地产产权产籍管理》和《地籍管理》是“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和“国家级‘十一五’高校规划教材”,《地籍测量》获第五届西南西北优秀科技图书三等奖。代表作“浙江省基本农田易地有偿代保制度个案分析”的主要论点由国务院研究室采纳并编入国务院内参,受到国务院领导的肯定。
    
    张璋,女,湖南永州人。北京联合大学讲师,土地资源管理硕士,中国人民大学在读博士生。曾发表过多篇与农村土地相关的期刊论文,对农村土地制度有持续和较深入的研究。参与了“土地权益保障与土地登记制度研究”、“土地产权管理与地籍基础业务建设调查”、“中国小城镇发展中的土地开发模式研究”等多项省部级课题研究,参与了《地籍管理的原理与方法》等教材的编写。
    
    张丽亚,女,山东滕州人。199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得理学学士学位。2011年获得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专业硕士学位(MPA)。现任职于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长期从事土地调查、登记及地籍信息化建设等地籍管理工作,在地籍管理方面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基础。
展开
内容介绍
    城乡统筹促使建立统一的土地税费体系,调节土地收益合理分配。在集体土地收益中合理分离区位、基础设施和产业规划等因素影响,明确政府投资和周边环境双重外部性效应与集体地块本身价值的不同归属,调整和平衡不同集体地块问的利益差异。对于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等政府公共投入引起的集体土地增值,应该通过税收方式进行调节和二次分配,在充分保障农民集体土地收益基础上,兼顾国家与集体之间、集体与集体之间,城乡居民之间,不同区位、不同用途土地之间的利益平衡。充分发挥税收调节社会生产与分配、统筹区域经济的职能,通过建立和完善土地用途管制的利益补偿机制,解决因土地利用规划引起的区域间的利益差异问题。
展开
精彩书摘
    按行政体制设计,区县政府和镇、街应是市政府的下属机构,作为市政府在地方的代理,是维持制度运行的实际推动者。在地票出让之前,农民和村集体几乎涉及了制度运行的所有环节,是制度中的重要利益主体。区县土地整治储备机构是复垦整治项目的组织者。市土地整治储备机构是复垦整治项目的借款业主,银行是贷款人。土地复垦整治项目由专业的复垦机构实施,并由第三方机构进行项目验收,这些主体没有在利益链中扮演重要角色。地票交易时,农村土地交易所作为交易平台相对独立,市政府作为市场运行的监管机构。地票交易之后,地票竞得人成为地票的合法持有者,是制度运行末端的重要利益主体,由于择地事宜必须经市政府规划报批,因此,这一环节也同样涉及了市政府的国土管理部门。
    (二)利益主体间的关系
    地票交易制度中的主要利益有指标和增值收益。对于指标,无论是农民、村集体、政府还是竞得人,都有着强烈的获取动机,是利益争夺的主要焦点。随着地票拍卖价格的走高,地票价款的增值收益逐渐明显,增值收益的分配在政府和农民、村集体之间进行,是利益矛盾的另一焦点。另外,出于政绩考虑,市政府与区县政府之间也存在利益的不一致性。实地调研显示,地票交易制度中市政府与区县政府、区县政府与农民之间的利益矛盾最为突出。
    ……
展开
目录
序言 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实现困境与对策
第一章 我国地籍管理制度的历史回顾与评价
第一节 多部门管理阶段(1949—1981年)
第二节 理性回归的起步阶段(1982—1993年)
一、土地详查全面铺开,建立初始土地统计制度
二、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方兴未艾
三、开展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总登记
四、地籍法规制度逐步建立,各项工作走向正轨
第三节 巩固阶段(1994—1996年)
一、土地详查完成,城镇地籍调查全面展开
二、土地申报总登记基本完成,思考日常地籍如何管理
三、注重档案管理,推进地籍信息化建设
四、完善法规建设,采用新技术提高管理水平
第四节 提高阶段(1997—2000年)
一、启动国土资源大调查工程,开创土地管理工作新局面
二、土地登记制度基本建立,成为规范土地市场的重要手段
三、土地变更调查与统计制度基本建立,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得到保障
四、启动遥感监测体系,促进了土地有效利用
五、地籍信息化建设初具规模,奠定了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
第五节 发展阶段(2001—2005年)
一、国土资源大调查工程全面展开,取得前所未有的成绩
二、土地登记覆盖面扩大,产权管理规范化
三、全面建立土地调查统计制度,地籍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四、土地遥感监测技术提升国土资源管理水平
五、地籍事业的社会化和产业化初现端倪
第六节 调整阶段(2006年—)
一、构建现代土地产权制度,为市场经济服务
二、构建科学的土地调查监测评价体系,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三、实施“金土工程”,构建土地管理基础平台
第七节 近期我国地籍基础业务发展战略思考
一、我国地籍管理框架体系基本确定
二、近期我国地籍管理基础业务发展战略与重点课题

第二章 我国农村地籍管理制度建设与效益评价
第三章 土地产权制度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关系探讨
第四章 土地发展权视角看地票交易制度
第五章 不同地区农地保护利益机制研究
第六章 农用地流转的信托制度研究
第七章 耕地保护新理念——土地生产当量配额交易
第八章 农村宅基地取得制度探讨
第九章 北京市农村宅基地使用制度探讨
第十章 北京市土地合理利用探讨
后记:关注农村土地问题,保障农民财产权益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