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上的英雄
——自制的力量
征服自己的感情和愤怨,就能证明一切。
——[古罗马]奥维德
小的时候,看过电影《林则徐》,其中有一镜头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林则徐在自己的厅堂中央的墙上挂了两个大字——抑怒。就是从那时起,我第一次模模糊糊地懂得了什么叫对情绪的控制。长大以后,特别是做组织人事工作以后,我对这个问题有了越来越深刻的理解和感受。我们在考核材料上经常出现这样的字句:该同志能够忍辱负重,顾全大局;该同志性格急躁,处理问题有时不够妥当。为什么我们老是把目光紧紧锁定在一个人的性情上?因为无数人的经历告诉我们,无数个事件告诉我们,作为领导干部,在性格上必须有一种可以统治自己的东西,这个东西就叫自制力。情绪这种东西是很有能量的,我们常说怒气冲天,你看它的力量多大。它有一种你想象不到的功能,有时它可以把你的主观愿望颠个个儿,让你的努力方向南辕北辙,让你无法成功,只能失败!这种事例无穷无尽。
年轻的领导,生命正处于英姿勃发期,这个时期情绪容易大起,也容易大落,他的自制力需要时间和事件的磨砺才能逐步形成。所以控制情绪是一门天然的课程,要走向成功,必须具备这种能力,必须具备自制这种一流的心理状态。
情绪是多种类的,并呈现千变万化的状态。从不良情绪角度上讲,最主要有三种情绪需要加以控制。
要控制“欣喜若狂”。这种情绪常常表现在取得巨大成绩和意外成功上。这时有的年轻领导沉不住气了,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这种情况下高兴是可以的,也是应该的,但是像范进中举那样大喜过旺,则便进入了不良状态。这是什么?是浅薄,是失重,是浮躁,是“童年”。人是需要有一些“静”气的,静是一种淡泊,一种超脱。这个世界上究竟有什么可以让我们得意忘形的呢?静是一种定力,一根定海神针。领导者那么轻浮,那么“小儿科”还能办成什么大事?静是一种厚重,一种深远。它不会因为赢得了一次起跑,就以为赢得了胜利,他的目光在遥远的天际,在遥远的终点方向。年轻的领导一定要学会以“静”制“动”,只有平静的大海才能承载千船万舰的远航。
要控制“怒发冲冠”。暴怒是恶劣情绪之王,因为它最能坏事,它有着巨大的破坏力和改变方向、改变结果的能量。但丁说:“容易发怒,是品格上最为显著的弱点。”达尔文是进化论的创始者,他说的更有意思:“脾气暴躁是人类较为卑劣的天性之一,人要是发脾气,就等于在人类进步的阶梯上倒退一步。”可见暴怒是属于“退化论”范畴的。菲律宾总统阿罗约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她说:“我就像个煤气炉,发火、熄火都很容易,只消拉一下开关就行。”
领导者在两种情况下容易暴怒。一个是在受到批评指责的时候,人皆有血气,岂能遭受如此大辱。一个是受到挑衅攻击的时候,挑衅是需要反击的,这是一种“自卫战”。但是,错误恰恰就发生在这里。奥里森·马登认为:暴怒源于内心的虚弱。他深刻而形象地说道:“衡量一个人的力量,必须看他能在多大程度上克制自己的情感,而不是看他发怒爆发出来的威力。你是否见过一个人受到突然凌辱时,只是脸色稍微有些苍白,就立刻平静了下来?陷入极度的痛苦后,仍然像石雕一样挺立着,稳稳地控制着自己?遭到挑衅却仍然控制自己并宽恕别人的人——这才是真正的强者,精神上的英雄。”
领导者对受到批评指责和挑衅攻击的时候,必须拒绝“义气”的反击。为什么?因为这种情绪的对抗除了能激化矛盾,让对立更深刻、局面更混乱之外,将于事无任何裨益。有哪项工作是“打出来”的?再有,一个遇事就发脾气的人只能在人生的天平上失重,世界上也许有人惧怕这样的人,但却永远没有人喜欢这样的人。人际关系紧张有两种情况,一是你这个人太自私,私重无友。二是你这个人脾气太坏,没有人愿意成为你“出气”的管道。相反,如果当你受到不公正的待遇的时候,双目正视,淡定自若,你便会变成一个真正的勇士,因为你告别了匹夫之勇,你走进了大智大勇。
我曾经历过这样一件事:在一个班子会议上,一个领导因为提出的意见被主要领导反驳了,于是勃然大怒,连杯子里的水郜被他拍桌子时震溢了出来,那气势是咄咄逼人的。他盯着主要领导,用最严厉的口气,发出了一串串的诘问。当时,气氛紧张极了,几乎到了划一根火柴就要爆炸的程度。这时,主要领导猛地站了起来,大家都以为他开始“起爆”了,但是,没想到,他咬了一下牙骨又重新坐了下来。他默默地注视着对方,什么也没说,一字未吐。当那位领导“咆哮”停息后,他说出了四个字——“现在散会”。那是十多年前的事了,但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当时的情景,当时不仅我,还有其他人都向我们的主要领导投出了尊敬的目光。他没有回击,但他胜了。
发脾气还有一种情况,就是领导者受到上级批评后,心情不好,转而向下级发脾气,这叫“迁怒”。这是最不好的一种行为,因为它已经从性格的阁楼跌落到品格的地基上了,这是一种对“灾难”和“痛苦”的转嫁,心理学称之为“踢猫”。经常“踢猫”的人是不配做领导的,因为领导是要敢于和能够承担、忍受一切的,性格要求他这样,品格更要求他这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