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乡镇政府管理改革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10043447
  • 作      者:
    许才明著
  • 出 版 社 :
    江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推进乡镇政府管理改革是实现广大农村地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需要。《乡镇政府管理改革研究》一书共分7章,第1、2、3章主要阐述了乡镇政权、乡镇政府及其管理改革的基本理论知识;第4、5章从乡镇政府的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来研究乡镇政府管理改革的对策措施;第6、7章在研究内容和范围上进一步延伸,结合当前发展实际来探讨乡镇政府管理改革的有关问题。
展开
精彩书摘
    (2)乡政府和村公所<br>    随着抗日根据地的扩大,乡建制在抗日根据地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强化,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抗日民主根据地依据“三三制”普遍建立了乡政府和村公所。<br>    在陕甘宁和华中解放区,农村基层组织形式是乡参政会和乡政府委员会。《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规定:“边区、县、乡人民代表大会(参议会)为人民管理政权机关”;“乡代表会即直接执行政务机关”;“采用直接、普遍、平等、无记名的选举制,健全民主集中制的政治机构,增强人民的自治能力”②。《陕甘宁边区各级参议会组织条例》和《陕甘宁边区各乡市政府组织条例》,对乡行政区划和政权组织及其职能都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甲等乡面积纵横不得超过10公里,人口不得超过1200人;乙等乡为20公里,人口1000人;丙等乡为30公里,人口1000人。乡参议会为乡最高政权机关,由各抗日阶层的代表组成,每年改选一次,乡长及政府委员会同时改选,可连选连任。乡政府在参议会闭会期间为本乡最高政权机关,由参议会选出的乡长和乡政府委员组成,乡长向乡参政会负责并报告工作,乡政府委员会每半月应开会一次。乡下辖行政村,设村主任一人,行政村下分若干自然村,设村长一人。在晋西北、晋察冀等解放区,农村基层组织形式为村民代表会议和村公所。村民代表会议为本村权力机关,村公所为本村行政机关,村公所设正副村长各一人,由村民代表会议正副主任兼任。正副村长下设委员会。各委员会分工负责职权范围内的工作。
展开
目录
1 乡镇政府管理的基本理论<br>1.1 乡镇管理体制的历史变迁<br>1.1.1 新中国成立前乡镇管理体制的演变<br>1.1.2 新中国成立后乡镇管理体制的变化<br>1.2 乡镇政府管理的内容与特点<br>1.2.1 乡镇政府管理的基本职责和权限<br>1.2.2 乡镇政府管理的地位与作用<br>1.2.3 乡镇政府管理的特点<br>1.3 近30年来我国新型乡镇政府管理体制的发展历程<br>1.3.1 新型乡镇政府管理体制的确立阶段<br>1.3.2 新型乡镇政府管理体制的形成阶段<br>1.3.3 新型乡镇政府管理体制的发展阶段<br>1.3.4 新型乡镇政府管理体制的深化完善阶段<br><br>2 乡镇政府改革模式的辨析与选择<br>2.1 理论辨析及近期模式选择<br>2.1.1 “强化论”的理论观点<br>2.1.2 “虚化论”、“半自治论”和“取消论”的理论观点<br>2.1.3 四种模式的简要辨析<br>2.2 乡镇自治:未来模式选择<br>2.2.1 乡镇自治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br>2.2.2 乡镇自治发展的困难<br>2.2.3 乡镇自治发展的前景<br><br>3 乡镇政府管理改革的理论基础<br>3.1 乡镇政府内部管理的“六难”问题<br>3.1.1 政府职能定位难<br>3.1.2 组织机构调整难<br>3.1.3 政府行为规范难<br>3.1.4 干部队伍建设难<br>3.1.5 公共财政运转难<br>3.1.6 社会力量整合难<br>3.2 影响乡镇政府管理改革的基本因素<br>3.2.1 制约乡镇政府管理改革的阻力因素<br>3.2.2 促进乡镇政府管理改革的动力因素<br>3.3 乡镇政府管理改革的目标取向及意义<br>3.3.1 乡镇政府管理改革的目标取向<br>3.3.2 乡镇政府管理改革的必要性及其意义<br>3.4 乡镇政府管理改革的基本思路<br>3.4.1 坚持“乡政”保留基础上的体制创新<br>3.4.2 坚持“大部制”内在要求下的体制创新<br>3.4.3 坚持新公共服务理论指导下的体制创新<br><br>4 县乡村体制下的乡镇政府管理<br>4.1 县乡领导体制与乡镇政府管理<br>4.1.1 县乡领导体制的变迁及其对乡镇政府管理的影响<br>4.1.2 县乡体制下乡镇政府管理能力不足的原因分析<br>4.1.3 革新现行县乡体制,提升乡镇政府管理能力<br>4.2 乡政村治格局与乡镇政府管理<br>4.2.1 村民自治对乡镇政府管理的影响<br>4.2.2 乡政村治格局下乡镇政府管理能力弱化的原因分析<br>4.2.3 理顺乡村关系,增强乡镇政府管理效能<br><br>5 新农村建设与乡镇政府管理<br>5.1 20世纪以来新农村建设的历史嬗变<br>5.1.1 乡村建设运动(20世纪初-20世纪30年代)<br>5.1.2 农村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20世纪50年代一70年代末)<br>5.1.3 农村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改革开放一党的十六大)<br>5.1.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党的十六大至今)<br>5.2 乡镇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导性作用<br>5.2.1 乡镇政府发挥主导性作用的原因<br>5.2.2 乡镇政府主导性作用的表现形式<br>5.2.3 乡镇政府主导性作用发挥的有效途径<br><br>6 乡镇政府管理体制的创新<br>6.1 变革现有组织,理顺职责关系<br>6.1.1 依法推进机构改革<br>6.1.2 理顺内外关系,明确基本职责<br>6.1.3 加强组织学习,构建学习型乡镇政府<br>6.2 转变政府职能,强化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br>6.2.1 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容和重点<br>6.2.2 实现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途径<br>6.3 改革权力运行机制,促进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协调发展<br>6.3.1 完善公共决策机制,提升政府执行能力<br>6.3.2 加强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建设<br>6.4 完善人事、财务制度,实现人权和财权的协调<br>6.4.1 贯彻落实国家公务员制度,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br>6.4.2 推进财务制度创新,提升财政支付能力<br><br>7 民族乡政府管理<br>7.1 民族乡一般问题的概述<br>7.1.1 民族乡的内涵<br>7.1.2 民族乡建立的前提条件和基本原则<br>7.1.3 民族乡政权的基本特点<br>7.2 民族乡政府管理的职权与特点<br>7.2.1 民族乡政府的基本职责和权限<br>7.2.2 民族乡政府管理的地位与原则<br>7.2.3 民族乡政府管理的特点<br>7.3 民族乡政府管理职能的完善<br>7.3.1 民族乡政府职能的基本特点<br>7.3.2 民族乡政府职能的进一步完善<br><br>附:《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br>主要参考文献<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