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的田园牧歌
我的家乡平阳,原是我国人口第二大县(20世纪70年代150多万人,占温州地区三分之一),仅次于四川的万县。一向以“人多地少”著称。在与苍南分县以前我当然也被统称为“平阳人”。
“平阳人”当时很被我所在工作地方的泰顺人瞧不起。因为平阳的山地比较少,平原上没有大杉木头,于是青壮年就不辞辛苦去泰顺、文成一带山区购买杉木,然后一根根从大山里扛到平原来出售赚点差价度生活(这在当年就是投机倒把的行为),路上要花好几天的行程。久而久之,“背杉人”就成了一种职业,在泰顺人眼里,那个时期的“平阳人”就是“背杉人”,也就是不规不矩的“投机倒把分子”的别称。计划经济时代木材属于国家控制物资,国家为此设立了“森林工作站”,在各个交通要道都有“木材检查站”把守。“投机倒把”的“平阳人”就想方设法“绕”着走,因此那些偏僻的乡村古道,几乎都是“平阳人”足迹踏遍的角落。
1981年6月18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苍南县,从原平阳县析出,县治设灵溪镇。这次“兄弟”分家,从平阳析出来的这个位于东海之滨、紧邻福建省的苍南县分10区,977个行政村,面积1261平方公里,人口仍有103万之多。也就包括了“金乡”、“钱库”“宜山”这些有着好听的名字实际上出了许多到处去讨饭的“平阳人”的贫穷地方。
这还仅仅是“江南”平原地区,县城以南的“南港”地区基本是山区、半山区,农业发展缓慢,文化教育等基础设施非常落后,挺南、天井、信智等山区,贫穷的老百姓还有一件衣服一家几口人合穿的情形。
展开
——萧云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