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传播概念?Public Opinion:中英双语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9063257
  • 作      者:
    Vincent Price著
  • 出 版 社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传播概念·Public Opinion(中英双语)》在公共舆论的包容模式中融合了这些不同的概念,重点关注推进公共议题讨论的社会团体之间以及社会团体内部的各种互动。普赖斯有力地解释了建立在个体层面的数据基础之上的聚合模式(aggregate model),模拟了特定“公众”围绕某个舆论焦点被界定、形成的过程。他的模式描述厂当下的研究文献,并为将来融合记者、政客与民意调查专家在形塑公共话语中所扮演的角色的研究指明了方向。<br>    《传播概念·Public Opinion(中英双语)》综合运用了各流派的历史学家、哲学家、心理学家、政治学家、社会学家的著作,并为那些领域中的学者提供了一种传播学研究视野中的公共舆论图景。对初学者而言,《传播概念·Public Opinion(中英双语)》对诸多话题进行了简约的介绍,与此同时,《传播概念·Public Opinion(中英双语)》也对萦绕在该领域中杰出人士头脑中的诸多棘手的概念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展开
精彩书评
    概念在社会科学研究中有着至高无上,不可替代的地位。它是在一定研究视角内,解释纷杂社会现象的众目之纲,是学派、范式的定位点,也是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基本单位和出发点。<br>    ——郭中实<br>    阅读,“传播概念译丛”除了可以在知识层面系统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外,至少还有两方面的重要教益。一个是对研究思维和视野的启发,在使用一个概念前该如何先去探究其来龙去脉和前后左右关系;另一个则是为我们的实际研究提供一个基础,不仅可以比较准确地使用这个概念,而且能够确定在此基础上所要解决的问题和突破的方向。<br>    ——黄旦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引言<br>    公共舆论是社会科学领域中最重要也是最经得起考验的概念之一。它在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学、政治学和传播学研究中被广泛运用,无论在学术界还是实践领域都是如此。很少有概念会引起如此广泛的社会关注,激发如此广泛的科学研究兴趣和学界的争论。当然,也很少有概念能在西方思想中有如此深厚的根基。在18世纪的哲学和文艺复兴的文献中就有关于公共舆论的思想,甚至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中也有表述。有关公共舆论的著作涵盖了所有社会研究的领域,从影响巨大的民主理论家和社会批评家的论述(例如Rousseau,1762/1968;Bentham,1838/1962;Bryce,1888;Lowell,1913;Lippmann,1922)到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br>    的经典著作(例如Tarde,1890/1903;McDougall,1920;Allpod,1924),以及大众媒介效果的实证研究(例如Lazarsfeld,Berelson,&Gaudet.,1944;Hovland,Lumsdaine,&Sheffield,1949)。<br>    尽管流传甚广,但是公共舆论的概念仍是有争议的。自从20世纪早期实证调查方法出现并运用于公共舆论研究以后,研究者一直在努力用实证研究的框架对古老的公共舆论概念和理论含义进行提炼、调适和扩展。按此研究路径,研究者常常在他们的概念方法上产生分歧,他们对公共舆论概念本身的界定也是如此。
展开
目录
中文版总序<br>英文版序<br>致谢<br>第一章 引言<br>本书框架<br><br>第二章 公共舆论诸问题<br>公共舆论的起源<br>预知与相似的论述<br>舆论的早期概念<br>“公共”的早期概念<br>公共舆论的诞生<br>公共领域的出现<br>公共舆论含义的模糊性<br>公共舆论与多数原则<br>作为研究对象的公共舆论<br>公共舆论的难题<br>缺乏能力<br>缺乏资源<br>多数暴虐<br>易被劝服<br>精英统治<br><br>第三章 对公众的界定<br>群体、公众、大众<br>群体<br>公众<br>大众<br>议题与公众<br>发展的阶段<br>参与者与旁观者<br>扩展公共讨论<br>一个议题得到解决之后<br>观测公众<br>一般公众<br>选举公众<br>热心公众<br>积极的公众<br>议题公众<br><br>第四章 对舆论的界定<br>舆论与态度<br>作为表达的舆论<br>深思熟虑的舆论<br>作为回应某个特殊议题的态度的舆论<br>舆论的心理基础<br>图式<br>价值观<br>集体身份认同<br>舆论成形<br>观测舆论<br>舆论究竟何指<br>选择是什么<br>舆论是否得到了充分的思考<br>舆论如何构成<br>持有舆论是否坚决<br>舆论能导致相关行为吗<br>舆论是否与其他人相关<br><br>第五章 对公共舆论过程的界定<br>集体与个体的特征<br>公共讨论的含义<br>团体决策的动力<br>较大规模社会环境中的公共讨论<br>政治参与者、新闻记者与热心公众<br>作为旁观者的公众<br>新闻记者的角色<br>观测公共舆论<br>使用调查数据<br>运用内容分析法<br>运用弱结构性的(1ess-stmctured)调查技巧<br>观测公共讨论的过程<br>结论:作为传播概念的公共舆论<br>附:英文原著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