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经济发展与空间布局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0160627
  • 作      者:
    冯俊新著
  • 出 版 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冯俊新,200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2009年至今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冯俊新博士曾经在《美国经济评论》、《经济研究》、《金融研究》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先后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中国人民大学多项校内学术项目,并参与了多项其他重要课题的研究。其研究领域包括区域与城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和能源经济学等。
展开
内容介绍
  《经济发展与空间布局:城市化、经济集聚和地区差距》首先对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利用参数模型和半参数模型先后验证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符合一个拉长的S型曲线。本文分析了多个国家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的经济活动地方分布平衡现象以及区域收入差距的变化规律。同时本文还建立了一个包含制度差异的两地区经济模型,对经济活动的区域不平衡状况提出了一个解释,并用中国的区域数据证明了模型的适用性。
展开
精彩书摘
  在这一类模型中,不同的学者强调了不同的向心力和离心力的组合。Puga (1999)的模型假设制造业劳动力不能自由流动,于是落后地区的低劳动力工资优势就成为了生产布局分散的动力,落后地区在最后将会吸引制造业重新回来,从而构造了一个经济活动首先集中到某些中心地区,然后随着经济发展可以重新分散的模型。类似的,Krugman和Venables (1995)考察了移民限制与中心一外围结构转变。他们指出,经济一体化带来贸易成本(运输成本)下降,当这种下降到达某一临界值时,整体经济就会出现一种中心一外围结构。随着贸易成本的进一步下降,由于劳动力不可流动,对生产的地理结构具有重要影响的已经不再是贸易成本而是生产成本,具有较低生产成本的外围地区开始变得更有吸引力,从而会缩小中心一外围的差距。其他学者包括Helpman(1998),Ottaviano,Tabuchi和Thisse(2002),Baldwin等(2003)考察了非贸易品与中心一外围结构转变之间的关系。非贸易品(如住房,也可以扩展到不可移动资源,如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等)价格在集聚地区的上升使得经济活动集聚地区的生活价格上升,产生了新的离心力因素,在Tabuchi(1998)的模型中,就是用了这样的一种离心力,即中心地区的拥挤成本,如高房价和高的通勤成本来构造出了一个可以复原的中心一外围结构模型。类似的可复原中心一外围模型还包括Ottaviano和Thisse (2004)所构建的。
展开
目录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方法
1.3 论文结构
第2章 经济发展与经济活动空间布局——史献综述
2.1 经济活动空间集聚的理论综述
2.1.1 空间集聚的收益与向心力
2.1.2 空间集聚的成本与离心力
2.1.3 向心力与离心力的权衡
2.2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综述
2.2.1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关系理论
2.2.2 国外关于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
2.2.3 关于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
2.3 经济活动区域分布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
2.3.1 关于经济发展和经济区域分布的传统理论
2.3.2 新经济地理学关于经济发展和经济区域分布的研究
2.3.3 关于经济活动区域集中度的实证研究
2.3.4 关于中国经济活动区域分布的研究
2.4 关于区域收入差距演变规律的文献综述
2.4.1 关于区域收入差距演变规律的理论文献
2.4.2 国外关于区域收入差距变化的实证研究
2.4.3 关于中国区域收入差距的实证研究
2.5 简单小结与点评
第3章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
3.1 引论
3.2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3.2.1 改革开放前的城市化进程
3.2.2 改革开放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3.2.3 中国城市化进程小结
3.3 各国城市化进程历史比较
3.3.1 各国的城市化进程
3.3.2 各国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3.4 跨国分析变量选择和数据来源
3.4.1 变量选择
3.4.2 数据来源
3.4.3 数据性质
3.5 跨国数据参数回归
3.5.1 建立参数回归模型
3.5.2 面板数据模型简介和模型设定检验
3.5.3 参数模型回归结果
3.5.4 关于中国特征的检验
3.5.5 稳健性检验
3.5.6 城市化速度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参数结果分析
3.6 跨国数据半参数回归
3.6.1 建立半参数回归模型
3.6.2 半参数模型回归结果
3.7 对各国固定效应的分析
3.7.1 不同国家固定效应项的差异
3.7.2 可能影响城市化水平的内在因素
3.7.3 回归结果
3.7.4 中国固定效应项的分解
3.8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预测与展望
3.9 本章小结及创新点
第4章 经济活动区域集中度与经济发展
4.1 引言
4.2 经济活动区域集中度:关于中国的理论与事实
4.2.1 中国经济活动区域分布的历史变迁
4.2.2 经济活动区域集中与区域制度差异:一个理论模型
4.2.3 中国区域制度差异的变化趋势
4.2.4 小结
4.3 跨国分析的数据处理和初步结果
4.3.1 样本选择:世界最大的14个经济体
4.3.2 经济区域布局不平衡的国际比较:初步结果
4.3.3 关于衡量集中程度的指标的讨论
4.3.4 关于地理尺度选择的讨论
4.3.5 经济活动集中程度:区域内部和区域间分解
4.3.6 可能影响经济活动区域集中程度的其他因素
4.4 经济活动区域集中度的跨国比较——面板数据回归分析
4.4.1 回归模型设定
4.4.2 基本回归结果
4.4.3 稳健性检验
4.5 关于中国特征的检验
4.6 本章小结及创新点
第5章 区域收人差距与经济发展
5.1 引论
5.2 区域收入差距与经济发展:理论简述和经验事实
5.2.1 关于区域收入差距变化的理论简述
5.2.2 关于区域收入趋同的实证研究
5.2.3 各国经济发展初期的区域收入差距问题
5.2.4 中国的区域收入差距问题
5.2.5 威廉姆森倒U形假说
5.3 变量选取和数据来源
5.4 数据的初步处理和结果
5.5 对威廉姆森倒U形假说的回归检验
5.5.1 回归模型设定
5.5.2 基本回归结果
5.5.3 关于中国特征的检验
5.6 稳健性检验
5.7 本章小结及创新点
第6章 结论、建议与研究展望
6.1 本书的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
6.2 本书的主要创新点
6.3 本书研究存在的主要不足和未来研究展望
附录A 各国区域划分方法
附录B 各国区域数据来源和处理方法
附录C 国家层面历史数据来源和处理方法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