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民营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1458181
  • 作      者:
    余澳著
  • 出 版 社 :
    四川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内容介绍
  《民营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研究》以研究民营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为核心和逻辑起点,通过对股权结构相关问题的全面、深入分析,揭示出民营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特点、影响因素,对公司治理内部机制与外部机制的影响、与国有上市公司及国外上市公司的异同、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完善民营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的对策建议。
精彩书摘
  根据前述对我国民营上市公司控制方式的统计,我国民营上市公司在控制方式上以间接控制为主,典型方式是金字塔结构,尤其在企业系中,这种控制方式更是普遍。因此,我国民营上市公司中的普遍情况是:实际控制人与控股股东并不是同一人。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注意,因为它涉及最为核心的公司控制权究竟集中于谁,谁对公司的权利配置影响更大,以及有何影响。而只有把这些关系线条理清,才能把握住民营上市公司治理问题的症结,才能从根本上提出改善民营上市公司治理现状的好建议。
  4.1.3.2民营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特征
  从普遍的情况来看,我国民营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拥有高度集中的权利。这种高度集中的权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在公司规章方面。在一些实际控制人兼任董事长或总经理的上市公司中,上市公司的《公司章程》、《股东大会议事规则》和《董事会议事规则》等公司纲领性文件,对董事长、总经理等授予了较大的权利。公司剩余控制权即对契约中没有约定的决策权完全归属于他们。有的上市公司还规定,在出现不同意见的票数对等的情况下,董事长或总经理拥有多投一票的权利。
  其次,在公司人事安排方面。对于采取直接控制方式的民营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往往亲自担任公司董事长或总经理或其他重要职务。不管是哪种类型的控制方式,直接控制也好,间接控制也罢,在公司的董事、监事和经理层中往往都会有实际控制人意志的代表人,如其亲属、创业团队成员或其他能够被实际控制人控制的代表。这样的人事安排将导致公司关键岗位的关键成员都受制于实际控制人。
  再次,在公司经营决策方面。由于实际控制人对公司拥有绝对的控制权,因而公司经营决策在很大程度上是实际控制人意志的体现。实际控制人对公司的生产、销售、投资、管理和分配等拥有高度的发言权。
  ……
展开
目录
0 导论
0.1 研究背景
0.2 研究目的
0.3 研究思路
0.4 研究方法
0.5 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0.6 研究的创新和不足

1 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文献综述
1.1 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的界定
1.1.1 股权结构界定
1.1.2 公司治理界定
1.2 股权结构特征
1.3 股权结构的影响因素
1.4 股权结构的比较
1.5 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1.6 股权结构对绩效的影响
1.7 对当前文献的评价

2 民营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特征
2.1 股东类型
2.1.1 个人投资者
2.1.2 公司法人
2.1.3 机构投资者
2.2 股权集中度
2.2.1 指标选择
2.2.2 民营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整体特征
2.2.3 不同行业民营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
2.2.4 不同上市方式民营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
2.2.5 不同地域民营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
2.2.6 不同规模民营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
2.3 股权制衡度
2.3.1 股权制衡的重要性
2.3.2 股权制衡的计量标准
2.3.3 民营上市公司股权制衡度
2.4 民营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特征小结

3 民营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影响因素
3.1 微观因素
3.1.1 成长因素
3.1.2 上市因素
3.1.3 行业因素
3.1.4 规模因素
3.1.5 股东因素
3.2 宏观因素
3.2.1 经济因素
3.2.2 政治因素
3.2.3 法律因素
3.2.4 文化因素

4 民营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内部机制
4.1 控制权特征与实际控制人
4.1.1 控制权与股权结构、公司治理的关系
4.1.2 民营上市公司控制权特征
4.1.3 实际控制人
4.2 董事会运行
4.2.1 民营上市公司董事会的总体特征
4.2.2 股权结构对董事会的影响
4.2.3 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4.3 激励约束机制
4.3.1 委托代理理论下的激励约束机制——兼评西方与中国国有上市公司、民营上市公司激励约束对象的差异
4.3.2 民营上市公司激励约束机制现状
4.3.3 实际控制人:民菅上市公司激励约東的关键
4.4 中小股东利益保护
4.4.1 中小股东利益保护的现状
4.4.2 民营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视角下的中小股东利益保护
4.5 基本结论

5 民营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外部机制
5.1 资本市场
5.1.1 资本市场概述
5.1.2 中国的资本市场
5.1.3 资本市场、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
5.2 公司控制权市场
5.2.1 公司控制权市场概述
5.2.2 股权结构与公司控制权市场
5.2.3 我国的现状
5.3 经理市场
5.3.1 经理市场概述
5.3.2 股权结构与经理更替
5.3.3 我国的现状
5.4 其他因素
5.4.1 监管层
5.4.2 新闻媒体

6 民营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
6.1 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
6.1.1 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理论分析
6.1.2 绩效指标的选择
6.1.3 控制变量的选择
6.1.4 数据来源和描述性统计
6.1.5 回归模型的构建
6.1.6 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的实证结果
6.2 股权制衡度与公司绩效
6.2.1 股权制衡度与公司绩效理论分析
6.2.2 数据来源和变量描述性统计
6.2.3 变量定义和模型构建
6.2.4 股权制衡度与公司绩效的实证结果
6.3 控制权、所有权的分离程度与公司绩效
6.3.1 控制权、所有权的分离程度与公司绩效理论分析
6.3.2 数据来源和变量描述性统计
6.3.3 变量定义和模型构建
6.3.4 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和投资者利益保护的实证结果
6.4 结论

7 民营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的比较研究
7.1 与国有上市公司的比较
7.1.1 国有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特征
7.1.2 国有上市公司治理问题比较
7.1.3 国有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改革的建议
7.2 英、美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
7.2.1 股权结构特征
7.2.2 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7.3 德、日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
7.3.1 股权结构特征
7.3.2 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7.4 东亚国家和地区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
7.4.1 股权结构特征
7.4.2 控制权特征
7.4.3 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7.5 不同国家和地区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小结
7.5.1 不同国家和地区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比较
7.5.2 小结

8 案例研究
8.1 公司概况
8.2 公司股权结构演变
8.2.1 借壳上市
8.2.2 国有变为民营
8.2.3 内资走向中外合资
8.3 公司控制权特征及最终控制人分析
8.3.1 公司控制权特征
8.3.2 最终控制人分析
8.4 水井坊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中的问题
8.4.1 股权演变
8.4.2 最终控制人杨肇基的高度影响力
8.4.3 典型的內部人控制
8.4.4 “三会”运行
8.4.5 公司的激励机制
8.4.6 申小股东利益保护
8.5 总结

9 结论及对策建议
9.1 结论
9.1.1 股权集中度较高,制衡度低
9.1.2 小股东控制是民营上市公司的主要控制类型
9.1.3 实际控制人权力集中导致內部治理弱有效
9.1.4 外部机制建设滞后导致外部治理缺失
9.1.5 关于绩效
9.2 对策建议
9.2.1 保持股权适度集中,重点应加强股权制衡度
9.2.2 构建利益一体化机制
9.2.3 加强对实际控制人行为的监督
9.2.4 加强董事会的独立性和有效性
9.2.5 加强股权激励的力度
9.2.6 加强外部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积极性
9.2.7 加强外部治理机制建设

附录
一、我国民营上市公司基本现状
二、民营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研究(摘要)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省本级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