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企业家的职业化市场化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105543
  • 作      者:
    杨朝仁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国企业家的职业化市场化》的研究基于学界已有的研究成果鉴定上,享受到诸多学者的辛勤劳动果实,在研究过程中所引用、参考的文献,我们尽可能注明和附录,在此对作者们致以谢意。《中国企业家的职业化市场化》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该项目研究过程中由于课题组成员同时参与了当地政府的几个调研课题,这些课题的内容与《中国企业家的职业化市场化》联系非常紧密。在研究过程中,得到了国家社科基金规划办、广东省社科基金规划办以及所在单位有关领导、工作人员和同事们的关切和支持,使我们备感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的社会影响力,以及作为课题承担者的责任和荣幸,在此对以上的同志们表示敬意和感谢。
展开
精彩书摘
    不能成型。①
    由上可见,我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国营企业制度对企业治理的影响是负面的,因为在这样的制度下企业丧失了作为企业而存在的基本内涵,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一时期的国有国营企业的治理也呈现了其鲜明的特点,甚至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
    首先,从治理的主体来看,改革前的国有企业治理主体是十分单一的,可以说是党政不分,政企不分,党组织实际上是国有企业治理的唯一主体,从而使治理结构的主体呈现高度的政治化特色。
    其次,从治理的客体来看,改革前的国有企业基本上都是充当计划体制之下的“算盘珠子”,自身并没有经营自主权,也无须自负盈亏,特别是企业经营管理者都是国家干部的身份,其在当时的客观社会经济环境中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代理人行为”问题,因而,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激励、约束问题并没有提上议事日程,自然也不会得到重视。可见,在企业治理主体安排之下,治理客体出现了明显的缺失。尽管这一时期盛行政治刺激和精神激励,但这些从本质意义上讲,基本都与企业治理无关。
    最后,从治理的机制来看,是无所谓内部治理机制和外部治理机制之区别的,所有的国有企业都是依靠国家行政指挥系统来运转,指令性计划和政治控制是企业治理的中枢神经.也是驱动企业运行的两个轮子。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第二节 研究的思路、企业家概念含义和本书结构安排

第二章 西方企业制度变迁与企业家职业化
第一节 西方企业制度变迁过程及其原动力
第二节 西方企业制度变迁进程中的企业家职业化
第三节 西方企业家职业化的制度供给及其启示意义
第四节 现代西方国有企业人事制度及其启示意义

第三章 我国国有企业制度变迁与企业家职业化
第一节 从国营企业制度到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制度变迁
第二节 国有企业性质及其对企业家职业化的影响
第三节 国有企业企业家职业化成长的机制需求与机制优化

第四章 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与民营企业家职业化
第一节 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与民营企业家的特征
第二节 中国民营企业家职业化的机制需求与优化
第三节 深圳市民营企业家职业化与市场化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第五章 企业家的职业素质与测评方法
第一节 企业家的角色定位与职业素质标准
第二节 职业化企业家评价标准系统
第三节 企业家测评理论与方法

第六章 企业家的市场化
第一节 市场化是企业家走向职业化的必由之路
第二节 我国企业家市场的建设
第三节 西方国家企业家市场
第四节 企业家市场化与“党管人才”的实现形式

第七章 企业家激励监督机制
第一节 企业家激励监督理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