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空间的诗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2746170
  • 作      者:
    (法)加斯东?巴什拉(Gaston Bachelard)著
  • 出 版 社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空间的诗学》自出版半个世纪以来,已多次重印,堪称经典之作。
  在现代主义晚期建筑文化已经快要窒息的氛围中,现象学以及象征意义的追求为建筑注入丰厚的养分,此书在这样的时期出现,自然激起建筑的许多深刻想象。作者认为,空间并非填充物体的容器,而是人类意识的居所,建筑学就是栖居的诗学。
展开
作者简介
  加斯东·巴什拉(Gsston Bachelard,1884~1962)法国20世纪重要的科学哲学家、文学评论家、诗人,被认为是法国新科学认识论的奠基人。他的哲学思想深刻影响了法国众多哲学家,而其认识论也在全球范围内广受推重。巴什拉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火的精神分析》、《梦想的诗学》、《烛之火》、《水与梦——物质的想象》、《科学精神的形成》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初版于1957年。在现代主义晚期建筑文化快要窒息的氛围中,此书从现象学和象征意义的角度,对建筑展开了独到的思考和想象。作者认为,空间并非填充物体的容器,而是人类意识的居所,建筑学就是栖居的诗学。书中最精彩之处,莫过于对亲密空间的描绘与想象。他指出,家是人在世界的角落,家的意象反映了亲密、孤独、热情的意象。我们在家屋之中,家屋也在我们之内。我们诗意地建构家屋,家屋也灵性地建构我们。
  建筑现象学学者诺伯-休兹,将此书与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住居思》以及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中有关空间的章节等,并列为关于建筑的必读经典。
  此书自出版半个世纪以来,已多次重印,堪称经典之作。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家宅。从地窖到阁楼。茅屋的朝向
  谁会来敲家宅的门?
  敞开的门,我们踏入
  紧闭的门,如同虎穴
  世界在我的门外脉动
  皮埃尔一阿尔贝·比罗①:《自然的娱乐》,第217页。
  1
  对于一项关于内部空间的内心价值的现象学研究,家宅很显然是最合适的存在,当然,前提是同时在家宅的统一性和复杂性中研究它,并试着在一个基本价值中融合它全部的特殊价值。家宅同时为我们提供了种种分散的形象和它们的整体。我们将在这两种情形下证明想象力会增加现实的各种价值。形象的一种吸引力把各种形象集中在家宅周围。在我们对曾经得到过庇护的所有家宅的回忆之中,在我们曾梦想居住的所有家宅那里,我们是否能够得出一个属于内心并且具体的本质,来证明所有受到保护的内心空间形象所具有的独特价值?这是关键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只把家宅当作“对象”,用判断和梦想作用于它。对于现象学家、精神分析学家、心理学家来说(这三种看问题的角度是按重要性的递减顺序排列的),问题不在于描述家宅,详述它的各种面貌,分析它的舒适因素。相反,我们应该超越描述层面上的问题——不论这种描述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谈论的是事实还是印象——从而达到原初的特性,也就是认同感产生的地方,这种认同感多少与居住的原初功能有着天然的联系。地理学家和民族学家能够为我们很好地描述居住的不同类型。在这种多样性里,现象学家尽他的努力去把握主要的、可靠的、直接的幸福感的萌生。在所有居所中,在城堡本身中,寻找最初的壳,这就是现象学家的首要任务。
  然而,如果我们想要确定,在我们对一个特定场所的依恋感中,每一个细微差别的深层实在,将有多少紧密相关的问题!一个现象学家应该把细微的差别当作创作雏形的心理现象。细微差别不是补充性的表面着色。必须说明我们如何居住在我们的生存空间里,与生活的各种辩证法相符合,我们如何每天都把自己扎根于“世界的一角”。
  因为家宅是我们在世界中的一角。我们常说,它是我们最初的宇宙。它确实是个宇宙。它包含了宇宙这个词的全部意义。从内心的角度来看,最简陋的居所不也是美好的吗?描写“陋室”的作家常常提到这个空间诗学的元素。但他们对此的提及太轻描淡写了。既然他们对陋室的描写很少,他们几乎没在里面住过。他们只刻画出陋室的现实,却没有真正体验过它的原初性,这种原初性属于每个人,无论他富有或贫穷,只要他愿意梦想。
  然而,我们成年以后的生活早已被剥夺了这些原初的财富,人与宇宙的关系在成人的生活里是那样疏离,以至于人们不再感受到他们对家宅这个宇宙的原初依恋。我们不乏抽象地“建立世界”的哲学家,他们通过自我与非我的辩证游戏找到一个宇宙。确切地说,他们认识宇宙先于认识家宅,认识地平线先于认识安身之处。相反,如果从现象学角度来研究真正的形象的起源,我们可以确切地说,它就是居住空间的价值,它是保护着自我的非我。
  实际上,我们在这里碰到一个逆命题,我们必须由此来探究形象:一切真正有人居住的空间都具备家宅概念的本质。在本书中我们将会看到,当存在找到了最简陋的庇护之处时,想象力如何以这个逆命题的方向运作起来:我们将看到想象力用无形的阴影建造起“墙壁”,用受保护的幻觉来自我安慰,或者相反,在厚厚的墙壁背后颤抖,不信赖最坚固的壁垒。简言之,在一种无穷无尽的辩证法中,得到庇护的存在对他庇护所的边界十分敏感。他在家宅的现实和虚拟之中体验它,通过思考和幻想来体验它。
  于是,所有的庇护所,所有的藏身处,所有的卧室,都有共同的梦境价值。家宅不再是从实证角度被切身“体验”,我们也不只是在当前的时刻才承认它的有益之处。真正的幸福拥有一段过去。整个过去通过幻想回到当前,在新的家宅里生活。古老的谚语“我们把家神带过去”有许多不同说法。梦想深入下去。
展开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家宅。从地窖到阁楼。茅屋的朝向
第二章  家宅和宇宙
第三章  抽屈。箱子和柜子
第四章  鸟巢
第五章  贝壳
第六章  角落
第七章  缩影
第八章  内心空间的广阔性
第九章  外与内的辩证法
第十章  圆的形象学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