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与心脏病发病的关系和治疗
近年来,在用活血化瘀及益气活血等法则治疗心脏病取得一定疗效的基础上,有入已开始注意到心脏病与“痰”的关系。现就有关论述,结合我们的临床实践,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一、古文献有关论述
《素问·痹论》说:“心痹者,脉不通。”所谓“脉不通”,一般理解为血瘀气滞,实际上由于痰浊痹阻的也并不少见。如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中说:“胸痹乏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尤在泾注指出:“阳痹之处,必有痰浊阻其间”。该篇治疗胸痹共载10方,其中6方具有通心阳而蠲痰浊的作用。如瓜蒌薤白半夏汤、茯苓杏仁甘草汤等,沿用至今。汉代以后的医家更明确地指出“痰”是引起心痛、心悸的重要病因。如宋代朱肱《类证活人书》谓:“包络之痛,有痰涎停伏,窒碍不通而痛。”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谓:“郁痰积于心包胃口,而致惊悸、怔忡者有之。”此外,古人还谈到脉象与“痰”的关系。如清代吴谦《医宗金鉴》谓:“沉弦细滑大小不匀,皆痰为病。”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