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艺术史概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8726732
  • 作      者:
    李朴园著
  • 出 版 社 :
    时代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李朴园对艺术时代的划分方法,相对于前人传统更为灵活,堪称独到。这一方法就是唯物史观的方法。在20世纪30年代,他就将新文化运动后的中国文艺称为社会主义文艺。这种批评方法和艺术史观,被我国近代著名美术理论家林文铮高度称赞,称其是运用唯物史观研究艺术史的伟大创作,其意义类似于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
展开
作者简介
    李朴园:民国人,生于河北,曾任国立艺专(今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图书馆馆长等职,著作有《中国艺术史概论》、翻译《阿波罗艺术史》等。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艺术史概论》主要论及造型艺术,它从建筑、雕刻、绘画三大方面展开探讨,力求涵盖造型艺术的全体,是一部系统地梳理和呈现从原始社会到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艺术变迁史的学术著作。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原始社会<br>    第一节  原始社会的意义<br>    社会一名,拉丁语为Societas。英Society,法Socìété,均由此语变化而出:《二程全书》中有“乡民为社会”,故中译Societas为社会二字;又毛诗有“兽三为群”之句,故严复译社会学为群学。盖谓之为群为社会,均与拉丁语原意无误,以Societas,实即指人类个人间互相结合之义也。后世所谓什么社会者,是指此种结合究以何种状态为著而定。<br>    原始社会云云,是指原人时代人类个人间互相结合的意思。<br>    原人,是说为世界各种人类之本源的人类,乃人类学上所用的名辞。我们既不须为人类学的研究,便没有多谈的必要;此处提出这名辞,无非要知道,所谓原始社会者,实是离开我们很远很远的一个时代而已,且也因为,历史不过是以人类为中心,说明宇宙进化的线索之故,就算原始人类社会无甚可考,也不能置之不顾。<br>    据一般地质学者的考察,在人类的权威大盛以前,地球已经有了很长的生活史,大体可分为太古(Archaeau)上古(Palaeozoic)中古(Mesozoic)及近世(Cainozoic)四时期;而在近世纪,则又可分为第三纪及第四纪:人类的能力之表演,是从第四纪登场。<br>    又据Mǖller-Lyer说,人类学者所举之原始人类,如Bushmen(布须人)同Tierra del Fulgans(火国人)等等,都同原始人有相当的时间上之隔离:而对原始人何以进步到如人类学者所举人类之程度,认为是进化史上一个大罅隙。<br>    在这个大罅隙之后,人类到底以何种态度生活着呢?在此有许多不着实际的描写:有些说,这时人类是氏族及部落的血族关系所结合,心理简单,生活近于游牧,不为土地所限;有些说,其先也同猿类一样在树上生活,后来到了地上,发明工具,开始战斗;在中国,则所谓獉獉狂狂,不识不知,穴居野处。总之,这个时代是没有纪载可考,全凭臆测的一种人类生活情形,无论中国外洋都是一样的。<br>    本论所谓之“原始社会”,所必抛开黄帝以前之一段,而毅然从黄帝开始考察者,是想避免绝不可考之部分,而从较为可考的一段说起的意思。<br>    所谓较为可考者,则是至黄帝时,中国人已经有了许多关于生存必需的发明物,这些发明物既已存在,我们自不能否认为没有,但不必一定是某人某氏发明的什么东西,因为这到底都不过是揣度之辞。如发明火者即谓为燧人氏,发明农具者即谓神农氏,岂不是因有了火然后臆测必有发明火之人,有了农具然后臆测必有发明农具的人吗?哪里就可指定一定是谁发明了什么东西呢?后来因为臆测有此等人,遂以许多神话传说附之,这是后来文人的故技,更不能相信为实有其事。<br>    推想如此,这是这一时代的特质,读者要记得牢。<br>    第二节  原始社会的物质生活<br>    人类之第一意念是生存,生存之第一要件是食物之取得。因为生物之所以能够不死,第一就要有营养物,这是谁都不能否认的。能够生存不死,然后有保护生命的衣服住处及延长生命的生殖,也是必然的趋势。<br>    在人类知道取得食物的时候,一切自然物必都会做过他们的采取对象:但自然物未必都能供人采取,也未必都可供人饮食,势不能不设法采取,设法辨别:这设法采取,就生出生产工具;设法辨别,就生出生产技术。而设法如何之“设法”,究竟从哪里来的呢?我们可说是由于经验。<br>    古人告诉我们,在《周易·系辞下传》上说:“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这是说,古人如何纪取他们由天地鸟兽身物所得之经验。接着说:“作结绳而为罔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包羲氏没,神农氏作,斲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这又是说,古人如何应用既得的经验以发明生产工具及技巧的了。<br>    不管三皇是否有其人,我们总可相信,在黄帝时代,已经有了三种生产方法,即:在动物方面,有佃猎而得的禽兽,有罔罟而得的水族类;在植物方面,有为原来能力可得的果类,有待耕耨而得的禾类种子;在矿物方面,则有原来可得的饮水。<br>    从生产方法中,我们可以找出一大堆生产工具:斲木揉木钻木结绳,或则取木之枝干,或则取木之纤维,总离不了木,故可以知道木器是工具之一;斲木钻木,或用金属,或用石质,生物学者同地质学者都证明原始人类有石器时代,中国也有黄帝铸铜之说,故可知石器金属亦为工具之一。<br>    《周易·系辞下传》接黄帝取益制物而下说:“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云云。这分明指示我们那时已有物品交换的形式。然而,聚天下之货者,聚什么性质的货,用什么方法聚在一起呢?我们知道,现在的交易是以商品性质而来的商品交换,古代既没有货币,又没有私蓄,当然用不到做生意,可知只不过是自然经济时期中,以生活必需换生活必需物而已;我们没有看到古代有什么交通利器,舟楫牛马或为尧舜时代之事,是知其输运方法,也离不开人力。<br>    采取食物及处理食物的各方面既如上述,关于保护生命的方法与物品,不妨略述于此。保护生命的对象有三方面:对自然现象者有风雨气候;对动物者有一切猛禽毒虫恶禽怪兽;对人类本身者有部落之争斗。第一种关于衣服者,中国人屡有以植物纤维及动物皮毛为衣之说,关于住处者,  《周易·系辞下传》告诉我们说: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两种则有由工具变易而来的武器。<br>    MOiler-Lyer把生殖同社会组织也列为文明的基础,我以为生殖大部分属于道德观念部分,社会组织最初则基于食物采取及分配与对外之生命的保护。故前者可与一般的社会文化平列,后者则可于物质生活中论及之。<br>    原始社会之组织方法,大约如下:下层是以血族关系组成的所谓氏族群,上层则另以有军事头脑者为部落之酋长。所谓血族关系者,是以男女两性中之一性为主,凡与此主有性的关系同亲属关系者,都以此主为中心而聚居着。所谓酋长者,以其采取食物并防御外侮之超越的能力位于部落之上,以为聚许多氏族群而成之部落的代表者也。<br>    《周易·序卦》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而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中庸》说:“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这是指明血族关系以两性关系为主。而血族关系之在原始社会,是以母性为主抑父性为主呢?梁启超的《先秦政治思想史》说:“初民社会,先有母系而后有父系,蘧古部落,皆从母以奠厥居”;刘师培《中国历史教科书》说:“世系相传,以女不以男”。这就是说,原始社会中之血族关系是存在的,但不是宗法社会的男系中心,是该社会所特有的女性中心的血族关系。<br>    《周易·系辞下传》称“包羲氏之王天下”,称神农为“教天下”,“致天下之民”,虽其所谓天下者,不过是可使赴日中之市者以人力带许多佃猎品之类、一天可以打来回的一个小小的范围,在此种范围内有相当的首领,则是很明白的;且《汉书·刑法志》又云:“不仁爱则不能群,不能群则不胜物,不胜物则养不足,群而不足,争心将作;上圣卓然先行敬让博爱之德者,众心悦而从之;从之成群,是为君矣,归而往之,是为王矣。”这是明明说及首领之所由来;又《史记》述及,黄帝时有暴虐百姓者,黄帝乃“习用干戈”,及黄帝如何败神农之裔于阪泉,如何擒蚩尤于涿鹿,又都是说明酋长之用途者。<br>    第三节  原始社会一般的文化<br>    多数学者谓人类最初的文化是语言,最近俄人Bogdanowi,胃语言之发生自思维:然归根结蒂,都相信语言是由于采取食物时由指示动作之方便而发生。Mtiller.Lyer说:  “语言最初不过是叫喊,以后成为交换意思的方法,组织全群,使全群的动作,宛如机械一般,遇到战争竞可用语言指挥全体,共同奋斗,以抵抗有力的仇敌。”<br>    语言是思维之声,文字是语言之画,故在语言发明之后,必继之以文字:中国最古的文字就是八卦。<br>    对于八卦之研究,中国古往今来不知有几十百家几千万言,我们自然没有工夫详细述说;但有一事,则可确信者,则此种中国最古之文字,其由来则是代表自然法则之形状(象)的一种简单的符号。关于此点,除前节所引《周易·系辞下传》各节外,胡适之《中国古代哲学史大纲》中论易之象的一篇,大可以参考。
展开
目录
绪论<br>第一章 原始社会<br>第一节 原始社会的意义<br>第二节 原始社会的物质生活<br>第三节 原始社会一般的文化<br>第四节 原始社会的艺术<br><br>第二章 初期宗法社会<br>第一节 初期宗法社会释义<br>第二节 初期宗法社会的物质生活<br>第三节 初期宗法社会一般的文化<br>第四节 初期宗法社会的艺术<br><br>第三章 后期宗法社会<br>第一节 何谓后期宗法社会<br>第二节 后期宗法社会的物质生活<br>第三节 后期宗法社会一般的社会文化<br>第四节 后期宗法社会的艺术<br><br>第四章 初期封建社会<br>第一节 何谓初期封建社会<br>第二节 初期封建社会的物质生活<br>第三节 初期封建社会一般的社会文化<br>第四节 初期封建社会的艺术<br><br>第五章 后期封建社会<br>第一节 后期封建社会解题<br>第二节 后期封建社会之物质生活<br>第三节 后期封建社会一般的文化<br>第四节 后期封建社会的艺术<br><br>第六章 第一过渡期社会<br>第一节 第一过渡期社会解题<br>第二节 第一过渡期社会的物质生活<br>第三节 第一过渡期社会一般的社会文化<br>第四节 第一过渡期社会的艺术<br><br>第七章 初期混合社会<br>第一节 初期混合社会论<br>第二节 初期混合社会的物质生活<br>第三节 初期混合社会一般的社会思想<br>第四节 初期混合社会的建筑艺术<br>第五节 初期混合社会的雕刻艺术<br>第六节 初期混合社会的绘画艺术<br><br>第八章 后期混合社会<br>第一节 后期混合社会解题<br>第二节 后期混合社会的物质生活<br>第三节 后期混合社会一般的文化<br>第四节 后期混合社会之建筑<br>第五节 后期混合社会之雕刻<br>第六节 后期混合社会之绘画<br><br>第九章 第二过渡期社会<br>第一节 第二过渡期社会解题<br>第二节 第二过渡期社会的物质生活<br>第三节 第二过渡期社会的一般文化<br>第四节 第二过渡期社会的建筑<br>第五节 第二过渡期社会的雕刻<br>第六节 第二过渡期社会的绘画<br><br>第十章 社会主义社会<br>第一节 中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解题<br>第二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生活<br>第三节 社会主义社会一般的文化<br>第四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筑<br>第五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雕刻<br>第六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绘画<br><br>第十一章 中国艺术之将来<br>中国建筑之现在与将来<br>中国雕刻之现在与将来<br>中国绘画之现在与将来<br>总结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