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的威胁?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2087972
  • 作      者:
    (法)魏柳南著
  • 出 版 社 :
    人民日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中国的威胁》是一部震撼欧美政坛的力作!以法国外交官的名义对“中国威胁论”说NO!<br>    《中国的威胁》书中观点触及到中国最敏感的政治、宗教、疆域、人权、军事问题!<br>    以“颠覆西方传统中国观”为核心宣传推广点,帮助国人清醒认识自我,客观认识西方。具体主要诉求点:<br>    1.西方出版后震撼西方政坛。<br>    2.颠覆西方传统中国观,西方外交官眼中真实、充满活力、引人深思的中国。<br>    3.法国外交官的视角研究中国的崛起给世界政治经济文化格局造成的重大影响。<br>    4.作品新论迭出,驳斥“中国威胁论”,针对中西方系列争议独到的洞见与对策。<br>    5.作者身份:法国资深外交官、对华友好的著名汉学家。<br>    6.客观认识西方:对西方媒体、西方中国问题研究者、美国角色的真实认识,关于中西方的误解与理解;中西方的情感呼应等。<br>    读者定位:<br>    主要党政机关干部(尤其是宣传、外交部门及院校研究人员、相关专业大学生)以及18岁以上其他关心政治时事读者;前期以高端读者带动普通读者,中后期由高端读者定位图书转向大众读者。
展开
作者简介
    魏柳南(Lionel vairon),作者为法国外交部对华政策顾问,长期致力于中国问题的研究,在国际外交领域享誉卓著。本书以国际视野的外交理念对21世纪中国的崛起对世界的挑战做了鞭辟入里的分析,也客观地指出了中国自身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提供了相关的对策建议,内容涵盖经济战略、能源战略、国防军事、政治改革、民族与宗教、恐怖主义、人权进步等诸多议题,对我国经济建设和对外政策制定均有一定参考作用。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的威胁》提出了一系列与过去法国汉学家或中国问题专家所未曾关注或提出的看法和观点。“抵制奥运“、”西藏问题“、”人权问题“,只要愿意,西方似乎总能找到反华借口对中国施压;“军事威胁”、“经济威胁”、“文化威胁”,一切全球面临的共同问题为什么在中国这里被蓄意夸大?作者为法国外交部对华政策顾问,长期致力于中国问题的研究,在国际外交领域享誉卓著。《中国的威胁》以国际视野的外交理念对21世纪中国的崛起对世界的挑战做了鞭辟入里的分析,也客观地指出了中国自身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提供了相关的对策建议,内容涵盖经济战略、能源战略、国防军事、政治改革、民族与宗教、恐怖主义、人权进步等诸多议题,对我国经济建设和对外政策制定均有一定参考作用。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中国威胁论”<br>    改革开放的30年中,中国在独特的历史环境中取得了成功。而国际组织也没有因为对中国政治制度存有偏见而否认她的这些成就。由其核心领导人制定的改革方针政策旨在循序渐进地构建一个强大的经济体系。这些大政方针以经验为基础,而没有陷入教条主义的陷阱。这些发展标准没有以西方国家自由主义经济模式为参考,而是另外开辟了一条新路。中国的老邻居俄罗斯在解体初期学习了号称“黄金男孩”的美国。而作为老师,美国对新的俄罗斯政权教授了市场经济的课程,也帮助她们从计划经济转型到开放的市场经济。但是结果却差强人意:在解体10年后,俄罗斯的经济几乎陷入崩溃。在没有考虑社会和经济条件的情况下,盲目地照搬所谓通用的模式,只能让俄罗斯的经济雪上加霜。<br>    而隔壁的中国则相信:实践胜于理论。她选择了和俄罗斯截然相反的发展道路:先循序渐进地发展一部分市场经济,谨慎地从中找到发展过程中不合理和欠考虑的问题并加以改正。这一方法十分恰当,改革开放29年后,即2007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第二大国。其全年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达到了6.99万亿美元,远高于日本(4.29万亿美元)。目前只比美国(13.84万亿美元)低。改革开放的前几年,美国和一些欧洲国家密切关注着中国如此特别的经济增长模式。他们发现这对西方国家企业拓展市场大有裨益,纷纷到中国投资建厂。在对中国经济和商贸发展有利的前提下,中国逐渐打开了国门,而美国人则为此取名“0pendoorpolicy”。随着改革开放一步步加深,也出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经济增长:中国用剩余的资金和优惠的政策支持大型国有企业,投入到再发展和海外投资上。目前涉及的产业包括能源和自然资源,将来还会逐步向各类工业、信息家电、自动化及纺织等产业推进。这一战略决策大大推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一些大型西方国家集团也发觉:中国每年都会从欧洲和美国手中抢到更多的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的订单。<br>    令其不快的是,中国已经涉足很多西方世界固有的势力范围,这已经影响到后者的市场运营全局。在忍受了世界银行和国际国币基金组织近10余年的市场强制政策和控制之后,中国发展了独特的不规则的经济模式,但却成就了卓越的经济业绩。诚然,这是一个异常艰苦的过程。中国经历了很多困难,同时也顶住了西方国家的政治压力,完全靠自己的奋斗、正确的决策及务实的态度屹立于东方。“到中国发展”的吸引力变得越来越强,而且也成了挑战称霸两个世纪的西方国家权威的代名词。<br>    这种威胁也表现在:一些西方人认为对未来的前景展望可以命名为“北京共识”,而过去的前景展望则叫做“华盛顿共识”,因为美国对全世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威胁来自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这不同于日本在几十年中的快速发展。事实上,日本的腾飞并没有对西方的统治地位构成全局性的危险,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东京并没有表现出很强的政治和外交欲望,她的政治色彩和西方国家是相同的;其次,美国认为日本的自然资源不是很丰富,属于以防御为主的国家,应对这个群岛国给予保护和扶持。当然,美国为了迫使日本接受其经济制度,随后又出台了一些对日本的经济限制的政策。例如1997年,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日本高调抛售了美金储备,导致美国不得不对其采取一些防范措施。日本政府则是采取了一贯服从的态度。在1985年9月,东京不得不接受美元兑换日元和德国马克的货币贬值。这是个不合理的经济政策,结果导致日本十几年的经济衰退。而在中国,情况则不同,西方势力强制中国政府接受对本国不利政策这一手段,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例如人民币升值)。由于中国军事力量较强,不必屈服于美国的高压政策;同时,中国的经济也能够影响世界经济(中国在2007年的经济增长达到世界总增长份额的35%,而美国只有5%,和欧盟差不多);中国对国际事务的干预影响也越来越大(例如在北朝鲜、伊朗核问题、达尔富尔等国际争端);她也能够应付不法闹事分子的恐怖活动,同时延缓外来的经济、政治因素对中国的影响,并提出更好的战略发展方向。<br>    中国的综合国力增强了,强到能够影响西方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日本就提出了“中国威胁论”。事实上,不管是一些冲突,还是中国的综合国力呈直线上升,这些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麻烦”不能完全被西方国家掌控。美国和欧洲国家为约束中国而颁布的一些新的规则也不能被中国所接受。同时,中国对国际事务的干预力度也在逐渐加强,不会轻易附和西方决策国的意见,甚至还会做出相反的政治表态。从19世纪初期开始,如何完善世界发展的体制一般由一些西方权威轮流指导,一些欧洲的思想家(如戈比诺和休斯顿·张伯伦)还对此进行论证研究。当然,在欧洲还有很多反对这些理论的声音,而且殖民化也带来了很多正面冲突:平民的抵触情绪、宗教的冲突和生活习惯的差异等。这些冲突主要来自于根深蒂固的原始文化的差异。尽管西方国家有非殖民主义和否定种族主义的思想存在,但是和保持西方权利优势性的意识相比,却是微不足道的。这也加剧了世界各国的经济或政治的差异。因此,很多西方国家都陷入了“经济发展”和“文明”相互矛盾的尴尬之中。于是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些特殊的景象:年轻的美国战士、满满的可口可乐、愚蠢的电视游戏、自信能给伊拉克带来“文明”的“抵达者”
展开
目录
前言<br>第一章 “中国威胁论”<br>一、中国一直是历史主角<br>二、中国仍然是世界地缘中心<br>三、“红色的儒家思想”<br>四、跟美国对抗的都是强者<br>五、受挫的民族主义重新抬头?<br>六、国体如天体,谁重就围绕谁转<br>七、凭什么把全世界所有问题归咎于中国?<br>八、19世纪西方就开始流行“黄祸论”<br>九、“中国是祸”?“中国是福”?<br><br>第二章 中国的国家战略<br>一、谁把手伸进了西方世界固有的势力范围?<br>二、邻国太多,脾气都不好<br>三、领土争端由来已久<br>四、亲近东盟<br>五、日本在亚洲被边缘化<br>六、发展新的安全伙伴关系<br>七、输油管——中国经济的动脉血管<br>八、优先选择谈判方式解决台湾问题<br>九、与美国的冲突真的不可避免吗?<br><br>第三章 中国的经济战略<br>一、人口大国<br>二、人力既是资源也是负担<br>三、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再翻一番<br>四、有力武器:对外贸易和自由贸易区<br>五、“中国已成为美国最大的债权人”<br>六、国外直接投资:向全球输出经济<br>七、对外经济援助:全球地缘渗透<br><br>第四章 中国的能源安全<br>一、能源短缺,急煞中国<br>二、能源三巨头: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br>三、全球能源战略<br><br>第五章 社会政治面临的挑战<br>一、与时俱进的中国共产党<br>二、社会转型中的混乱<br>三、“人权不等于仁政”<br>四、宗教自由<br><br>第六章 中国的军事挑战<br>一、军队的领导权<br>二、军事理论的转变<br>三、穷兵黩武的不是中国<br>四、中国军事冒险主义:现实主义假说<br><br>第七章 中国的主权质疑<br>一、穆斯林少数民族的特性<br>二、新疆的历史<br>三、新疆的民族融和<br>四、特例:生产建设兵团是“搞生产的军队”<br>五、宗教问题和外部势力<br>六、西藏的身份特征<br>七、台湾问题<br>结论<br>参考书目<br>法文著作<br>中文著作<br>英文著作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