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全球禁毒的开端:1909年上海万国禁烟会:the 1909 Shanghai international opium conference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2629470
  • 作      者:
    苏智良,刘效红著
  • 出 版 社 :
    上海三联书店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苏智良,1956年生于上海,祖籍浙江嵊州。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导,专门史博士点带头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地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人文与传播学院院长,兼任上海历史学会副会长、中华日本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现代人物研究委员会主任、上海市初中历史教科书主编等。研究方向有社会史、上海城市史、抗战与中日关系等。著有《上海近代史》(合作)、《上海近代黑社会研究》、《中国简史》、《中国毒品史》、《慰安妇研究》、《日军性奴隶》、《1909年万国禁烟会研究》等20余种。
展开
内容介绍
    《全球禁毒的开端:1909年上海万国禁烟会》详细记录国际反毒禁毒会议会议。上海是世界禁毒运动的发源地。1909年2月1日至26日,上海外滩最豪华的汇中饭店,由美国倡议、中国主办的万国禁烟会隆重举行。来自中、美、英、法、德、俄、日、意、荷、葡、土耳其、暹罗(今泰国)和波斯(今伊朗)等13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了会议。 上海万国禁烟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多边性的国际反毒禁毒会议,它第一次确认鸦片等毒品必须在世界范围内禁止,第一次唤起了各国政府对毒品的关注。会议决议的主要内容多被以后的海牙禁毒公约所采纳,成为国际联合反毒禁毒的普遍原则。
展开
精彩书评
    我对能代表中国政府参加万国禁烟会议而深感荣幸,对于美国政府热心发起此次会议,各国政府均积极参加会议,我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深表欢迎并感谢。<br>    我相信这次大会将由理智、慈善与博爱的精神来引导,其目的是要根绝一种毒品,一种危害人类的祸根,这一一点已为全世界所公认。<br>    ——万国禁烟会中国首席代表、两江总督  端 方<br>    中国非常不幸地对于本次会议的结果要比其他各国更要深表关切。对于你们大多数人来说,吸鸦片烟的问题是你们国家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之一,但也许不是最重要问题之一。而对我们来说,这是我们国家所必须面对的最紧急的道德问题和经济问题。<br>    ——万国禁烟会中国代表、清华大学首任校长  唐国安<br>    1909年上海万国禁烟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多边性的国际反毒禁毒会议,它第一次确认鸦片等毒品必须在世界范围内禁止,第一次唤起了各国政府对毒品的关注。会议决议的内容多被以后的《海牙禁毒公约》所采纳,成为国际联合反毒禁毒的普遍原则。万国禁烟会的召开,意味着人类开始正式向毒品宣战,并揭开了国际联合反毒禁毒的序幕。<br>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  苏智良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会议召开的背景<br>    鸦片战争之后,在“以土抵洋”的鸦片政策指导下,中国国内自产鸦片(俗称“土药”)逐渐泛滥开来;甲午之战、日俄战争之后,民族救亡图存思潮高涨,改革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清政府迫于内困外侵的严峻形势,宣布“新政”。其中,禁烟便是一项重要内容。当时,在国际上,美国因实行排华政策引起国内大规模的抵制美货运动,为平息中国人民的排美情绪,进一步抢占中国的市场,同时也是为了遏制英国在华势力,在驻华传教士的建议下,美国政府积极主动地支持中国禁烟,并向其他国家发出邀请函,倡议在远东地区召开一次国际禁烟会议。以鸦片贸易发家的英国,迫于当时世界禁烟舆论日益高涨的形势,中国自产鸦片已成功抵制印度鸦片,以及印度国内的鸦片消费量不断攀升的严峻形势,同意与中国达成禁烟,以三年为期,视中国禁烟成效再续禁烟协议。随着中国国内土药的泛滥,吸食鸦片逐渐平民化,罂粟种植面积也迅速扩大,由此引发了粮食危机。清末民初,清政府决定趁此国内外禁烟舆论高涨之际,采取“以夷制夷”的外交策略,彻底铲除鸦片,此一系列举措为万国禁烟会议的召开打下了良好基础。<br>    第一节 会议召开的国内背景<br>    罂粟于盛唐时期经阿拉伯人介绍传人中国,约于明朝时,鸦片已在中国出现,明末清初时,混合吸食鸦片烟草之法由爪哇传人中国,清乾隆中叶,单纯吸食鸦片法在中国发明并开始传播。从此,鸦片问题逐渐成为中国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会议召开的背景<br>第一节 会议召开的国内背景<br>一 晚清洋药土烟泛滥中国<br>二 清末国内各界的禁烟呼声<br>三 驻英公使与国内禁烟的互动<br>四 传教士推动中国禁烟<br><br>第二节 会议召开的国际背景<br>一 中英禁烟交涉<br>二 中美英三国与会动机分析<br><br>第二章 万国禁烟会议的召开<br>第一节 各国对会议的期望<br>一 美国之倡导<br>二 日本之赞同<br>三 印度的主张<br>四 中国的筹备<br><br>第二节 会议的举行<br>一 第一阶段——协商阶段<br>二 第二阶段——讨论阶段<br>三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br><br>第三章 清政府的禁烟政策及禁烟实况<br>第一节 清政府的禁烟政策<br>一 禁种<br>二 禁运、禁售<br>三 禁吸<br>四 筹补烟税<br><br>第二节 各地禁烟实况<br>一 西南、西北地区<br>二 华东、华北、东北地区<br>三 华南、中南地区<br>四 上海地区<br><br>第四章 会议的影响及清末禁烟之评价<br>第一节 中国代表的努力<br>一 禁烟大臣端方禁烟<br>二 禁烟专员唐国安的禁烟努力<br><br>第二节 会议对中国社会的影响<br>一 地方禁烟之楷模<br>二 民众禁烟舆论之广泛<br>三 民间禁烟团体之设立<br><br>第三节 会议对国际禁毒之促进<br>一 中英禁烟条件<br>二 海牙国际禁烟会议<br><br>第四节 清末禁烟之评价<br>一 清末禁烟之成效<br>二 清末禁烟的不足与教训<br>附录一 万国禁烟会大事记<br>附录二 附表<br>附录三 参考资料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